建国前夕属夏岭区,辖杨源、高石、龙岩、湖塘、夏岭乡和泗沥区神前乡。[2]解放后属夏岭区周塘、石背、杨源、湖石、官塘等乡。合作化时先叫夏岭区,后叫志光区,为周塘、石背、杨源、湖石英钟、官塘等高级社。人民公社
志光镇
时,成立夏岭公社,后改为志光公社,以革命烈士龙志光命名。文革初期,金沙、黄柏2个公社及硬石岭的集体部分并入志光公社。1973年1月原金沙、黄柏2个公社及硬石岭的集体部分划出。1984年改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信江、周塘、理源、志光、古城、西江、湖石、皇桥、塔桥、湖塘、柏山、珍田12个行政村。
辖信江、周塘、理源、志光、古城、西江、湖石、皇桥、塔桥、湖塘、柏山、珍田12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古城九
志光镇
甲。惠安溪、硬石溪流贯中部、西部,汇入信江。志(炮)鹰(潭)公路、鲤(塘)神(前)公路相交。 邮编:335405 [代码]360681104:~200古城村 ~201湖塘村 ~202周塘村 ~203珍田村 ~204信江村 ~205柏山村 ~206理源村 ~207湖石村 ~208志光村 ~209皇桥村 ~210塔桥村 ~211西江村
志光镇村干下乡考察 面积:90.4k㎡ 人口:33602人 邮编:335405 代码:360681104 辖:古城、信江、周塘、理源、志光、西江、湖石、皇桥、塔桥、湖塘、柏山、珍田等12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古城九甲。
气候属亚热带温室气候区,气温偏高,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境内地形复杂,地域性气候差异较大。总
体划分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之日至5月下旬为春季,约70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22℃之日至9月下旬为夏季,约120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之日至11月下旬为秋季,约60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之日到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为冬季,约110天。
志光镇政府所在地距贵溪城区20公里,距鹰潭市区仅8公里,是连接贵西北与贵东北的重要枢纽,素有贵北重镇之称。杭长高铁、皖赣铁路穿境而过,沪昆高速公路横穿全境,并在志光夏家岭设有出口,即鹰东收费站。镇内形成交通网络,沪昆连接线706公里,古娄公路11公里,贵神线15.6公里,珍塔公路16.2公里,通组硬化公路34.3公里,农民进城最远只需30分钟。[1]
人文荟萃,风景优美。志光镇是个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土地,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领导的一支红军在这里
志光镇
战头过,志光镇就是以1931年牺牲在这里的革命烈士龙志光的名字命名的。这里有明朝宰相夏言启蒙就读的大石崖书院。境内生态环境良好,风景优美,塔桥村有万善寺、尼姑背和尚、马撒尿、轿里石、无底洞等自然景观。
志光镇面对发展机遇,党委、政府结合志光实际情况,提出了经济发展工作思路:依托交通、区域优势、对 接鹰潭,策应贵溪,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扬志光精神,建贵北重镇,努力把志光建设成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贸易型小城镇。
全镇有1200余户7000多人常年在外做桃酥生意,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川等10多个省市,全镇从事桃酥生产家庭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600多户,500万元以上的有150多户,1000万元以上的有11户,我镇的桃酥产业在全国已形成特色,产品已进入北京中南海。2013年我镇通过筹建糕点协会,统一思想,整合资源,谋求更大发展,致力于将志光打造成“中国桃酥之乡”。二是果树产业持续发展。种植南方早熟梨91.99公顷,柑橘65.31公顷,年产早熟梨3400吨,柑橘2900吨。三是养殖产业不断壮大。全镇境内有规模养殖场6家,能繁母猪1181头,出栏生猪2.4万头,年存栏种鸡4.2万套,出栏45万羽,蛇类等特种养殖蓬勃兴起。四是苗木产业异军突起。全镇共有百亩以上苗木种植基地7个,种植面积2600多亩。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强劲发展。[3]
2008年财政总收入10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2]
2011年,全年累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亿元,同比增长8%;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万元,达到1025万元,增长65%,其中地方收入完成434万元,增长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60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增长9.3%。[4]
1、2001年-2003年配合省、市做好311高速公里,鹰东连接线的征地、拆迁、协调及治安保卫工作。 2、2003年-2004年招商引资5000多万元,总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全市一流的集贸市场;投资近3000万元,占地40亩的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正在市工业园区筹建;投资400万元建成了2000多亩的鸦鹊塘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投资500万元建成年加工大米3万吨的志光大米加工厂;多方筹资和利用政策资金,维修了珍塔公路16公里并修建了两条通村水泥公路。 3、2001年-2003年财政收入均已超额完成任务,工商税收年增幅达24%。 4、农民人均收入年增幅达168元以上。
2014年,全镇共收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保费103万元,参保人数10738人,参保率达93.51%;为23户私营业主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总金额115万元,为村民自主创业提供了资金扶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人数2.45万人,参合率98.07%;通过民主评议,评定低保对象624户,保障人数917人,月保障金额13.3万元。计生“单独两孩”政策正式实施,全年出生人口391人,人口出生率为14.14‰,自然增长率为8.85‰,性别比为113.6:100,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征收社会抚养费400余万元,各项主要工作指标均达到了市里年初下达的责任目标要求。2014年,投入资金70余万元,新建了志光、柏山、珍田等3个村的村级卫生计生服务室;发放30多万元用于计生家庭生活困难补助、走访留守儿童以及奖励扶助等,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5]
1、2003年被市委评为防非典先进集体。 2、200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税费改革先进乡镇。 3、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防治禽流感先进单位。 4、2004年被市委评为“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
“ 挂榜山挂不得” 挂榜山,又名五面峰,地处市城西南五里。 《贵溪县志》记此山“ 鸟道纡盘,奇石 卓诡。攀箩结挂,多见淹留。下瞰平壤,城堞参差,渺在林际。”明代 李梦阳诗云:“ 东华山北五面石,削成四面何嶙峋。”清人 郑日奎赞道:“溪南多奇胜,首数五面石。”现仍可见巍峰屹立,陡峭如劈,形同悬榜半空,人不可攀,是以有“挂榜山挂不得”之谓。明代旅游家和 地理学家 徐霞客绕道山之东南,始得达其峰巅。据 《徐霞客游记》载,五面峰之巅为佛宇峰,时山腰有僧寺,霞客曾于此避雨小憩。如今庙宇倾颓,仅存瓦砾了。倘循霞客足迹登高鸟瞰,可见 信水横流, 江桥雄踞,上下十数里间,竟有四桥依次,十分壮观。移目江北,则层楼错落,人行如蚁,城池街道尽收眼底。游人至此,如身处去端,清风迎面,松涛在耳,真不失为工余之一乐了。 “ 仙人桥过不得” 贵溪市城东南三里,信江南岸群山中,有巨石如虹,天然而成独拱石桥,名仙人桥。一名月桥岩。于桥下仰视,桥拱 高穹园整,梁柱方棱直立, 拔地而起二、三十米,竟如人工砌造而成。自桥东循崖登其上,桥面修广、平直,长达五、六十米,足可昂首阔步而行。然行至西端,则悬崖陡壁,无阶可下。距此十米处,一石如人坐守桥头,似向行人告警。游人不得己只好转身沿原路而返,是以民间有“仙人桥过不得”之传。桥身石壁曾有多处石刻,那“此处神仙迹,神仙到此么?山花常带笑,野鸟自来歌。”的阴刻,虽然有所剥落,但仍依稀可辨。 元朝赵汉诗曰:“万山萦合处,窈窕洞门开。”明人高宾《咏仙桥》诗曰:“奇石自 雄跨,仙桥谁侈石”。清人 朱彝尊 《贵溪》一诗也提及此景,有“连山奇复釜,独石忽成桥”之句。旧志载:“自山麓 中仰眺,生态远出。”是以当年徐霞客行至山下,见一桥高架山间,大异之,遂以勃勃之兴往游,其称道之句记于《江右游日记》中。
为了志光镇的一方百姓
——记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志光中心卫生院院长江冬生
贵溪志光镇是一个以英雄命名的乡镇,江冬生来到志光中心卫生院已经15年了,1994年他放弃留城呆在大医院里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成为当年唯一一个留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大专生他担任院长后,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注重抓好卫生院硬件建设,并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最终,使这个中心卫生院成为了贵溪市乡镇卫生院的排头兵。2006年他又荣获“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
克服“中心”的尴尬 让农民看病不再难
志光虽归贵溪管辖,但距鹰潭市区还不到10分钟车程。这一“尴尬”位置,给中心卫生院的定位带来了难题:如果农民有小病去小诊所,大病直接到鹰潭市区的医院,那么中心医院便会成“空心”医院。
如何定位,眼光很重要。一直待在农村的江冬生对农民健康状况非常了解。他根据农民的生育观念、劳作情况和饮食习惯,把医院对患者的服务“定位”在外科手术上,尤其是剖腹产、矫外科、子宫、胃、胆切除等手术,成了志光卫生院的主攻项目。
定位准了,还要技术的保证。江冬生到大医院进修,向名医学艺,卫生院每年还要派3名以上医护人员外出培训。
这些年,江冬生做的手术不下1000例,从开刀到缝线,他都自己动手,在群众中还得了“志光一把手”的绰号。
定位决定地位,现在志光的农民,遇到需要做刮腹产、脚外科、子宫切除等手术的,基本不往市区跑了。
苦练技术内外兼修
医生的天职就是解除病人的痛苦,这需要精湛的医术作后盾。经过10多年的临床工作,江冬生深深体会到,只要一天不学习就有不适应的感觉。为此,他一方面认真学习业务理论知识,注重学习国家卫生法律法规、近期疾病流产动态报道、药品知识及疾病诊断治疗方法,自费订阅有关医学杂志。另一方面更注重向实践学习,深入了解当地疾史,大量接触病人,虚心向老医生请教,为不断提高诊断准确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还到上级医院学习,积极参加临床实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医术。
农村卫生院医生少,江冬生除了主攻外科外,还要兼管内科、儿科、妇产科,成了一名全科医生,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适应农村群众治病的道路,通过刻苦钻研,他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如今,江冬生不仅能独立进行胃、胆、子宫切除等一些较难的手术,而且内、儿科等疑难杂症的诊疗水平受人称道。2005年,江冬生被列为全省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百姓生死相托的好医生
“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这一辈子都感激他”。今年的10月2日,志光镇柏山村叶家的叶美莲一生都不会忘记。那天晚饭后,引产在家静养20多天的她忽然出现大出血症状,命悬一线。
当地村医直接把电话打给了江冬生,刚从剖腹产手术台上下来的他没顾得喘上一口气就踏上了救护车。6个小时的紧张抢救,叶美莲转危为安。江冬生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并没有立刻离去。为了防止病情反复,他在病房一直守护到天亮。
从医十二年,已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紧张的白天和黑夜。江冬生说:百姓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就一定要帮他们守护好。
大病大灾江冬生第一个上,折磨百姓的常见病江冬生更要管。从医十多年,江冬生从未停止过对医学的探索和钻研。
志光安溪李家一60多岁的农民李金生,腰脊增生引起腰腿痛三十多年,田里的活什么也干不了。江冬生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不断查找资料、请教老中医,终于摸索出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老汉的腰腿痛消失了,地里的活也能干了。
12年来,已数不清江冬生治愈过多少患者,把多少百姓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在志光镇百姓心中,江冬生就是他们健康的守护神,是他们生死相托的好医生。
志光镇湖塘村的百姓都知道,困难户潭新旺与江院长是“亲戚”。前年,潭新旺的妻子患化脓性阑尾炎就是江冬生给做的手术。江院长不但免除了不少手术费,还组织院里的医生给他捐赠了1000多元钱。直到现在,江冬生还会定期来他家探望。可究竟是什么亲戚,村里人谁也说不出来。
医院的同事们知道,这样的穷亲戚、苦亲戚,江院长还有一大把。湖石村68岁的宋新华,妻子患肠醒堵需要手术,手术费差一大堆。拿着手术单的宋老汉在交费处不停地转圈。江院长看出端倪,从兜里掏出几百元塞到老汉手中,并吩咐医生先手术,不足的费用挂在他的账上。
百姓夸他:江院长心里装着咱百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有朋友劝他:当医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付出太多不值得。可江冬生不这样想。
随着江冬生的日益成熟,组织上多次想安排他去城里医院工作,江冬生没有答应;2003年,在同学的极力推荐下,浙江、江苏等地多家医院准备高薪聘请江冬生加盟,江冬生同样坚决拒绝。
凭着他日益精湛的医术和赤诚之心,把农民从病魔的折磨中解脱出来,成为当地群众有口皆碑的好医生,2006年10月,江冬生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走上了庄严的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
做好改革“排头兵”争创一流卫生院
作为院长,他不仅要自己干好,更要带领职工干好。
担任院长后,他带领班子成员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契机,以创一流卫生院为“目标”,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真抓实干求效益。
他注重抓好硬件建设,按照美化、绿化、亮化和净化的标准建设园林式卫生院,使全院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大力实施“服务品牌”战略,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组织职工学习各项医疗卫生法规和医疗防保知识,教育职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从工作中的细节小事做起,卫生院打破8小时工作日制度,设立服务热线电话,完善出诊制度,实行服务承诺和收费公开制,要求医务人员随时接诊,随叫随到。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全院职工服务意识日益增强,学习风气浓厚,群众的满意度日渐增加。
为提高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江冬生问计职工、咨询农民,讨教专家。经过几年探索,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江冬生牵头制定了较完善的“院内职工积分制方案”,较好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将医院发展与职工个人利益挂起钩,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档案工资制,同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由于机制活、措施实,全院职工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明显高涨,卫生院的经济效益年年攀升。2008年,该院再传喜报,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位列全市18所卫生院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