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本:32
定价: 17.00 元
本书挑战了以往有关中国与西方之关系的思考。根据两位作者的看法,不能假设未来那个现代化了的中国从本质上也将是西方的;同样,不能假设惟有向美国式的自由民主转型,作为个体的中国人才有增进人权和自由的希望。
本书认为,有可能逐渐主导21世纪全球文化的中国,将不会是一个属于日渐粗俗之个体的社会,也不会是西文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梦想的网景或麦当劳的主题公园。相对于目前大多数西言人的怀疑而言,中国人有可能维持远为丰富的传统特征,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自己的条件进入现代世界。
郝大维(DavidHall),安乐哲(RogerAmes)前者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哲学教授,已故;后者为夏威夷大学汉学和比较哲学教授。两人数十年来通力合作,对中国哲学与文化进行解释性研读,并利用其研读成果重新翻译了数种中国经典文本。此外,两人还把这种对中国文化的经典理解,带入了对迅速变化之中国的未来预期。
作者郝大维和安乐哲对中国民主思想的深入探讨和理论研析,几乎击碎了西方同行对中国政治所抱的玫瑰色梦幻。在郝大维和安乐哲看来,要为中国设想完全朝向西方政治体制演变的民主道路是不合理也是不可能的。两位哲人同时认识到,基于深厚的社群民主传统,中国民主思想应当更多地跟杜威式的社群民主思想对话,而不是走向激进的自由化道路。
致谢
导言西方的一种视野
一、浪漫主义、实用主义和文化差异
二、现代化、全球化与种族优越感
三、一个论题及三川谬论
第一编中国与现代化
第一章“现代性”源自西方
一、政治、经济与文化
二、“现代性”的种种含义
三、处于危机中的现代性
第二章顺应现代性
一、顺应的方式
二、西方化和东方化
第二编民主的各种文化
第三章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之不恰当
一、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
二、带有权利的个人
三、权利的地位与内容
四、自由、自主和平等
第四章约翰·杜威的民主
一、民主的偶然性
二、一个沟通的共同体
三、民主的个人
四、传统、睿智与体育
五、杜威与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
第五章儒学与实用主义
一、杜威在中国
二、共享的界缘
三、若干共通性
第三编先贤的民主
第六章儒家民主:一对矛盾的字眼吗?
一、民主化的活力
二、中国民主之古典来源
三、杜威与孔子论共同体
第七章中国式的个人
一、共同体个人的古典根源
二、个人与社会和谐
三、人的焦点/场域模式
第八章仪规在一个沟通的共同体中所起的作用
一、共同体的美学组织
二、既非个人主义,亦非集体主义
三、法律、宪法与共同体
第九章共同体的人权起源
一、是权利还是惯仪
二、社群社会环境中的人权
三、一种新的论说
参考书目
附录一安乐哲论文一篇
1、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种对话
2、此生之道:创生力之真义
附录二纪念郝大维文章三篇
1、理查德·罗蒂:浪漫主义者、智者和体系哲学家
2、南乐山:文化哲学家郝大维
3、约瑟夫·格伦治:“齐物之论”——以此纪念郝大维
校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