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凤头䴙䴘
拼音:fèng tóu pì tī
拉丁名:
英文名:Great Crested Grebe
鹳形目 > 䴙䴘科 > 䴙䴘属
全长约56cm。颈修长,有显著的黑色羽冠。下体近乎白色而具光泽,上体灰褐色。上颈有一圈带黑端的棕色羽,形成皱领。后颈暗褐色, 两翅暗褐,杂以白斑。眼先、颊白色。胸侧和两胁淡棕。冬季黑色羽冠不明显,颈上饰羽消失。
栖息于低山和平原地带的江河、湖泊、池塘等水域,潜水能力强,以软体动物、鱼、甲壳类和水生植物等为食。繁殖期5~7月,在隐蔽条件好的芦苇或蒲草中营巢,以芦苇、水草为巢材,每窝产卵4~5枚,卵长圆形,灰白色。
为东北至青藏高原的夏侯鸟,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越冬。
以下来自《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描述:体大(50厘米)而外形优雅的䴙䴘。颈修长,具显著的深色羽冠,下体近白,上体纯灰褐。繁殖期成鸟颈背栗色,颈具鬃毛状饰羽。与赤颈䴙䴘的区别在脸侧白色延伸过眼,嘴形长。
虹膜-近红;嘴-黄色,下颚基部带红色,嘴峰近黑;脚-近黑。
叫声:成鸟发出深沉而洪亮的叫声。雏鸟乞食时发出笛声ping-ping。
分布范围:古北界、非洲、印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地区性常见鸟,广布于较大湖泊。为部分型候鸟。
习性:繁殖期成对作精湛的求偶炫耀,两相对视,身体高高挺起并同时点头,有时嘴上还衔着植物。
俗名:浪花儿 浪里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