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盛顿大学天文学家表示,类似地球质量的系外行星近距离环绕低质量恒星运行,很可能拥有磁场,避免遭受星际辐射。
低质量M等级恒星在 宇宙中非常普遍,环绕这样恒星的系外行星很容易作为研究目标,这是因为当它们经过主恒星前方时比质量更大的恒星阻挡较多的光线,但是由于这样的低质量恒星体积较小、较昏暗,其宜居地带也相对靠近恒星。
一颗系外行星接近主恒星时,将受到恒星引力牵引作用,处于潮汐锁定状态,该行星同一侧永久地朝向主恒星。同时,来自这颗恒星的相同引力牵引作用将对内部行星形成潮汐热量。
这项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天体生物学》杂志上,彼特-德里斯科尔(Peter Driscoll)和罗里-巴尔内斯(Rory Barnes)博士试着确定这样系外行星的命运。他们指出,我们聚焦于环绕低质量M等级恒星的类地质量行星的热量轨道演变,该恒星的宜居地带与“潮汐地带”相重叠,这将导致该区域潮汐引力消耗,有可能成为行星内部的重要热量来源。
天文学家将轨道交互模型和行星内部热量演化过程结合在一起,最终设计了一个热量-轨道进化模型,能够校准地球潮汐引力消散损耗,随温度有关的麦斯威尔流变,以及轨道圆化和迁移。
他们模拟的恒星等级最大相当于太阳,最小的大约是太阳体积的十分之一。巴尔内斯博士说:“ 天文学术界通常认为锁定在潮汐引力的行星不太可能拥有保护性磁场,因此它们完全受到恒星的支配。但是通过这项最新研究我们发现该假设是错误的,恒星引力并不会损害行星磁场,产生的潮汐加热有望使这颗行星具有 生命宜居性。”
他指出,这是因为潮汐加热行星地幔有点儿违背人们的直觉意识,通常人们会认为潮汐引力会驱散热量,从而冷却行星内核,事实上来自潮汐引力有助于形成保护性磁场。
同时,科学家还发现潮汐加热过程普遍存在于环绕小型恒星运行的宜居行星,这些小型恒星质量低于太阳质量二分之一。对于在非圆形轨道环绕低质量恒星运行的行星,他们发现在极端潮汐加热时期这些轨道倾向于变得更圆,一旦轨道圆化发生,该行星将停止出现任何潮汐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