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鉴山者,顾名思义,山是一面宝镜,美艳非凡。文人将其纳入“耀州八景”之列,谓之“宝鉴祥光”。诗中称此山“农人藉此卜丰年”,此句缘于州志所载,“年丰则山有光,耀如鉴,州得名于此”。意思是,若宝鉴山顶有霞光出现,将预示这年农业丰收,耀州得名亦缘此。一座秀丽的山峦,再加上如此美妙的神话传说,愈发增添无穷魅力。
巍巍宝鉴山,昔日着实浪漫神秘,扑朔迷离,惹得墨客骚人击节吟哦赞叹不已。宋皇佑年间,知州王扬廷见宝鉴山有光如鉴,便在衙署内筑“望辉台”,政暇登台远眺。台上小亭翼然,台下水流潺潺,修篁摇翠,笙歌贯耳,风流倜傥至极。
“山上戴帽,拉被睡觉”,当年宝鉴山简直成了耀州人的气象预报台。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站在县城内,翘首东望,宝鉴山犹可一览无余,但自从取此山石灰岩烧造水泥的五十余年间,如今,站在县城内,再也难窥其貌了,不知这是一幕悲剧抑或是一幕喜剧?还是留待给后人评说吧!
如今,山虽去而村犹在,山下“宝鉴”小村风光旖旎,秀色可餐,依旧是旅游踏青的好去处。
宝鉴山遭际砍头斩腰,直至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慷慨悲壮的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