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教授。
1992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士学位;
2004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获心理学硕士学位;
(1)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关注早期智力、依恋情绪、青春期心理等方面的研究
(2)老年心理学,进行老年依恋、老年自我同一性、代际关系、老年歧视、老年框架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3)智力心理学,研究百年来智力领域的发展与走向,智力隐喻与文化智力,近年来重点研究了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及其应用,包括修订STAT量表和彩虹测验。[1]
本科生课程:心理测量学、发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辅导等
研究生课程:《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及其运用》、《发展心理学基本问题研究》、《心理测量与评估》等课程。[1]
主持一项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青年基金课题“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主持一项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斯腾伯格智力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课题,参与两项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1]
1、心理隐喻:解读百年智力理论的新视角,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5期。
2、彩虹测验:美国大学招考新动向,上海教育科研 ,2009年第8期,第47-49页。
3、斯滕伯格对实践智力的研究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4、智力与文化:一种新的视域融合,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4期。
5、改革的使命:斯滕伯格智力理论的教育应用,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6、为智慧而教:美国教育的未来选择,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3期。
7、国外有关斯滕伯格智力理论的论争及其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第2期。
8、心理学的视角:关于智力本质的当代思考,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2期。
9、论心理学史课程的学习意义与教学立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10、论后现代心理学的定位与理论存疑,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1、论心理学史的研究意义与基本立场,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2、智力是什么?---智力观的回溯与前瞻,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主持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项目“斯滕伯格智力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课题,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参与编写2本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高等学校教材。
2005年荣获南京师范大学“朱敬文奖”;
2006年荣获南京师范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
2008年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