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歌王》是刘索拉的代表作,是现实与虚幻结合生出的奇葩,情节断断续续,要表达的感情也不甚明晰。主人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英文字母B,也许有什么特定的意义,也许没有任何意义。B是个对音乐狂热的青年作曲家,为了寻找传说中的歌王不惜放弃缤纷世界的歌舞升平,到寒风刺骨的北方到湿溽虫多的南方到高山上到深谷里到森林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走啊走啊,只知道往前走。B一心想把艺术引向人们早已遗忘的纯真,他是在挖一座古墓,如果有幸全身而归将成为时代的英雄,如果不幸以性命祭奠了事业也将万古流芳。但他偏偏默默无闻,于是丧失了争夺名利的资格。B是“我”情感和精神的寄托,“我”虽然不能忍受他近乎疯狂的偏执,却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换他达成心愿。“我”是一个被现代欲望湮没的人,丧失了追求生命本源的勇气,B不同,他的身上是人类只有在追求自己灵魂时才有的决心,“我”可以感受到他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和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B若找到了歌王,他便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他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我”便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这幼稚的因果推理是“我”有勇气和生活抗挣而不至于沉沦的唯一动力。歌王是B的灵魂,B追逐歌王就是追逐他的灵魂。灵魂于肉体,如同佛祖于佛教徒,上帝于基督教徒——有着圣洁伟大的意义。
《寻找歌王》是一部荒诞的小说,甚至有时是无赖、没有道理可讲的。但在这看似无理取闹的喧嚣背后是作者内心重重的矛盾和深深的思索,她以这样不易被常人所接受的方式对现实进行拷问:我是谁?是灵魂还是肉体?还是灵肉的合一体?亦或不过是天地间的一团混沌?凡是严肃看待写作、并对写作怀着巨大热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作家,他内心的最深处必然是痛苦的,因为他的思考范围远远超出了自身和周围的环境,将目光投向了另一个不可知的世界。他的痛苦来自于他的血,他从先人那里遗传了有着悲天悯人因子的血,这血与土地有关,与树、云朵、流水和阴影有关。很多时候,他对自己是无能为力的,于是只好避开喧嚣的人群,在一个不为人知的低谷独自吟唱。
刘索拉的笔法并不似一般女作家那样的精致细腻,她的语言是坚硬且直截了当的,是粗砺、乡野的,是原始未经任何润色的,有一股出于生命本能的力量,咄咄逼人。在她的作品里,相当大的一部分与音乐有关。当音乐和文学纠葛在一起,仅靠理智已经不能解释问题,因为事物的本质不是更明朗就是处于更混沌的状态。不论文学还是音乐,最优秀最深入人心的作品几乎无一例外会带给人悲怆的情绪,这是一桩千古未解之谜。也许痛苦比欢乐更接近生命的本质。谁知道呢?我们都是凡人,凡身凡心,本来安守自己微末的生命不去思考宇宙的无穷最为妥帖,而一旦放弃安顿的生活投入思考的漩涡便注定再不能回头。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识了生命的大气象如何能再甘心忍受它的繁琐细微?又怎么肯为了小恩小惠和它讨价还价?《寻找歌王》中的“我”无疑是见识过生命大气象的人,但她还未能参透它的真谛,于是一面想要脱离世俗的羁绊,一面又因为寻不到出路而踯躅彷徨。不甘心不甘心、绝不甘心,与其麻木着沉沦、何若痛苦着清醒?让全世界都去制造虚空吧,我只要真实,哪怕此路不通哪怕头破血流。
《寻找歌王》的结尾有一个极震撼人的意象,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一群歌精和B一起扭动身体大声呼唤,没有首领,没有听众,全部都沉浸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里,如同参加一场洗礼仪式。他们不停地扭动,不停地呼唤,那都是歌,是宇宙间的空灵之气,一直到黑暗渐渐消失,歌精的呼唤就连同他们的人形一起遁入云雾……
没有人知道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歌精,有没有歌王,刘索拉也不知道。但是她愿意相信。她挣扎,正是因为她相信,她想用孩子的任性换一个答案。
刘索拉,女,祖籍陕西志丹,生于北京,作曲家、小说家、人声表演艺术家。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1983年毕业至中央民族学院任教。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发表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旅居英国,后定居纽约。1997年在纽约成立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致力于使中国传统音乐以一种新形象进入世界音乐界。2001年,推出最新音乐文集《行走的刘索拉》。2002年,在北京成立了“艺术生活车间”。主要音乐作品有《蓝调在东方》《中国拼贴》《缠》《六月雪》等;出版的小说集有《你别无选择》《混沌加哩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