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寅,沅江三眼塘人,沅江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师长、军长等职,后任国民政府军亊参议院军亊厅中将厅长,抗战期间在江浙一带率部抗日,抗战胜利后因不满国民党发动内战而呈请退役还乡。
回到家乡后,他捐资修建过多所学校,还经常到学校勉励师生奋发向上。1949年8月与唐生智等人一道响应程潜、陈眀仁的和平起义通电。湖南和平解放后,他多次筹措粮食支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周维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反对分裂,反对内战,支持解放事业;对于故乡,他是位开明绅士,善长仁翁。可惜于1949年冬,由于当时的地方政治气候而受到不公正对待,夫妇双双自尽,令人叹惋![1]
周维寅,国民革命军第十集团军中将参谋长。湖南省沅江县(今沅江市)人,895年生于沅江县三眼塘镇。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继就读于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冬任湖南陆军第二炮兵团第二连副连长、连长,军第八混成旅炮兵营营长,防澧州,少胜众,破吴佩孚北军。后调唐生智部下,加护法战争,任第十四团团长。1926年参加北伐,防祁阳,部驰援被叶开鑫部队围困的友军,战两昼夜,复邵阳,即跟踪追击,友军迭克宁乡、益阳、常德、桃源。升任十二旅旅长,部经湘阴进攻岳阳,击吴佩孚部,同何键师合围汉阳,张发奎部会师武昌城下。秋末,大军兼程北进,继攻克广水、武胜关。1927年2月晋升师长。当时报载:“三十六军三师师长周维寅勇敢善战,以少胜多。”同年夏,友军连克漯河、临颍,与冯玉祥所部会师郑州,即升为三十六军副军长兼三师师长。
1927年蒋介石叛变后,十六军回师武汉。8月,令讨蒋,第三师冒酷暑由九江进攻,合东征军行动。后调任十二军副军长并代军长,加第二次北伐,破竹之势直下北平。他呈请带职入陆军大学学习,931年毕业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军事厅中将厅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十集团军中将参谋长,防杭州及温州沿海一带,出既能阻敌前进、又能保护新建的钱塘江大桥的方案,到好评。11月,奉陈诚令,挥第六十二、七十五两师及第四、五两旅在金山卫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1938年11月回军事参议院任中将参议,至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不满国民党发动内战,请退役还乡。乡居之日,捐资修建海上小学,捐山田3石以充常费;捐垸田470亩,助县中学和本乡中心小学,常至各校勉励学生求知识求上进。
1949年8月4日,参与唐生智等湖南各界人士署名响应程潜、陈明仁领衔发出的起义通电,吁请西南西北绥靖主任及各省主席等迅速采取一致行动,成全国解放事业。长沙解放后,从省城返回沅江,措谷物支援解放军进军大西南。1949年冬逝世,年54岁。
原国民党中将周维寅将军故居,坐落胭脂湖街道机关大院内。近百年风雨洗礼,苍老的容颜依然不失当年的庄重与典雅。
这是一座仿日式别墅,建于1932年秋。故居坐北朝南,四周砌有高墙,为砖木结构阁楼,占地5760平方米,建筑面积907.9平方米。主建筑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长27米,宽24米。正屋10间,建筑面积907.9平方米。房间内均为木质地板和天棚,房间四周围廊相通。走廊外用砌筑80厘米高的栅栏把四周檐口的32个四方砖连接。式样独特,制作精细,其质量堪称精良。别墅建造历时六年,共耗资8万银元。
周维寅故居属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第四阶段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既有国外特点同时又具备中国传统风格。整个建筑很有民国时期官邸建筑的特点,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
故居内设客厅、卧室、餐厅、卫生间、书房等,设备考究,装饰豪华。建筑形式和技术设备大多采取西方做法,而平面布置、装修、庭园绿化等方面则保存着中国传统特色。
正层前方宽大的前出廊设计,明显保留着中国古建筑风雨廊桥的理念,既可避风遮雨,也有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同时还能大大提升房屋的品质感。
1990年,周维寅故居由沅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