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发动爱国学生举行游行活动,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并着手组建了湘南最早的革命团体“沙子会”,探讨“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真理。
1919年6月,他和蒋先云、黄静源、夏明翰等发起组织了湘南学生联合会。
1920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文化书社,设在三师的分社由贺恕负责。贺恕从此与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毛泽东于11月到贺恕家乡寿州,他们一起探讨救国救民道路。
1921年3月,贺恕等将“沙子会”改组成更为严密的组织——“心社”。广泛开展先进思想宣传活动,有力推动了衡阳新文化运动的开展。7月,贺恕受毛泽东的邀请到长沙一师附小任教,并协助毛泽东创办自修大学,10月,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1月,贺恕以湖南党员代表身份与任弼时、夏曦、罗亦农等,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受到列宁接见。
1923年“二七”惨案后,贺恕、张琼和毛泽潭受湘区党委派遣到水口山开展工人运动,贺恕任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教育股长兼夜校校长,他自编讲义,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向工人宣讲革命道理。
1924年春,贺恕受省委派遣到衡阳筹建党组织,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先后在耒阳、永兴、郴县等地建立了党支部和党小组。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贺恕被反动派通缉,转入地下斗争,组织十万农军参加围攻长沙战斗。
1930年春,贺恕和张琼离开宝庆赴上海继续同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作坚强斗争。
1934年10月,贺恕在上海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困禁于南京。在狱中,宁死不屈,受尽酷刑,造成终身残疾,后经组织营救出狱,继续在上海从事秘密革命斗争。
1947年4月,贺恕病逝于上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