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17)青藏高原交通闭塞,物流不畅,高原人只能长期固守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直至1949年,整个西藏仅有1千米多便道可以行驶汽车,水上交通工具只是溜索桥、牛皮船和独木舟。美国现代火车旅行家保罗·索鲁在《游历中国》一书中写道:“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决策:要把铁路修到拉萨。
1956年开始,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即对从兰州到拉萨的2000余千米线路进行了全面的勘测设计工作。
1973年,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毛泽东在接待来访的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时表示,要加快修建青藏铁路;同年11月26日,原中国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了青藏线协作会议。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领导多次作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工程进度,争取提前完成。
1984年,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建成通车。
1994年7月,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上再次提出修建进藏铁路,并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总的肯定。会后转发了座谈会纪要,明确提出“抓紧做好进藏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青藏铁路(2)1995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开始组织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
1996年,中国第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下个世纪前10年进行进藏铁路的论证工作。
1999年11月,原中国国家计委批复了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年初,青藏铁路西格段启动扩能改造工程建设;[6]同年3月7日,原中国国家计委有关人士在中国第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提出:要加快“进藏铁路”、“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的前期工作;同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对建设青藏铁路作了重要批示;同年12月,原中国国家计委在京召开青藏铁路汇报论证会,正式向中国国务院上报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
2001年2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听取了原中国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青藏铁路有关情况的汇报,对青藏铁路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同意批准立项;同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决定投资262.1亿元,修建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的铁路。青藏铁路开工典礼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和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同时举行;同年10月,青藏铁路西格段扩能改造工程完工。[6]
2002年5月,青藏铁路冻土试验全面铺开。
2003年3月,青藏铁路铺轨穿越昆仑山隧道;同年6月,世界海拔最高的唐古拉山车站开工;同年8月,青藏铁路铺架工程成功通过可可西里无人区。
列车行驶在青藏铁路(3)2004年5月,青藏铁路建设形成整体推进态势;同年7月,青藏铁路正线铺轨450千米。
2005年8月,青藏铁路全线路基、隧道、桥涵等线下工程基本完成;同年8月24日,青藏铁路铺轨通过唐古拉山;同年10月12日,青藏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2006年3月1日,青藏铁路货物列车工程运营试验;同年5月1日,青藏铁路不载客列车工程运营试验;同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营。[7]
2007年,青藏铁路西格段开始进行复线建设。[6]
2010年起,青藏铁路换轨工程正式启动。
201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建设完工并实现电气化运营。[6]
2016年9月12日,青藏铁路换轨工程正式完工,全线1956公里青藏铁路实现了“千里青藏一根轨”,列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8]同年3月1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于正式开工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新增13个车站,延长8处既有站到发线有效长度,对拉萨西站货场进行升级改造。
2017年9月18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进入全线建设阶段。[9]
2018年8月30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青藏铁路
线路数据 | |
设计速度 | 160km/h(西宁至格尔木区间)、100km/h(格尔木至拉萨区间) |
轨道类型 | 有砟轨道、无缝钢轨 |
轨道标准 | 1435毫米(标准轨) |
最小曲线半径 | 一般路段1200m(超过70%),困难地段300m |
最大坡度 | 20‰ |
闭塞类型 | 自动闭塞 |
车辆基地 |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西宁运用车间(青藏宁段)、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格尔木运用车间(青藏格段) |
电力供应 | |
动力方式 | 接触网供电(西宁-格尔木区间)、柴油机车(格尔木-拉萨区间) |
电气化方式 | 50Hz、25kV |
参考资料: |
线路数据 | |
设计速度 | 160km/h(西宁至格尔木区间)、100km/h(格尔木至拉萨区间) |
轨道类型 | 有砟轨道、无缝钢轨 |
轨道标准 | 1435毫米(标准轨) |
最小曲线半径 | 一般路段1200m(超过70%),困难地段300m |
最大坡度 | 20‰ |
闭塞类型 | 自动闭塞 |
车辆基地 | 青藏铁路公司西宁机务段西宁运用车间(青藏宁段)、青藏铁路公司格尔木机务段格尔木运用车间(青藏格段) |
电力供应 | |
动力方式 | 接触网供电(西宁-格尔木区间)、柴油机车(格尔木-拉萨区间) |
电气化方式 | 50Hz、25kV |
参考资料: |
青藏铁路全线共有车站为85个,分别为西宁站、西宁西站、双寨站、扎麻隆站、石崖庄站、湟源站、申中站、岳家村站、海晏站、黄草庄站、克土站、青海湖站、托勒站、哈尔盖站、刚察站、鸟岛站、江河站、天棚站、鹿芒站、天峻站、关角站、南山站、二郎站、洛北站、察汗诺站、尕巴站、乌兰站、柯柯站、陶力站、德令哈站、连湖站、泉水梁站、平爽站、欧龙山站、饮马峡站、锡铁山站、达布逊站、察尔汗站、格尔木东站、格尔木站、南山口站、甘隆站、纳赤台站、小南川站、玉珠峰站、望昆站、不冻泉站、楚玛尔河站、可可西里站、五道梁站、秀水河站、江克栋站、风火山站、日阿尺曲站、乌丽站、沱沱河站、开心岭站、通天河站、塘岗站、雁石坪站、布玛德站、布强格站、唐古拉北站、唐古拉站、唐古拉南站、扎加藏布站、托居站、安多站、错那湖站、联通河站、底吾玛站、岗秀站、那曲站、妥如站、桑雄站、古露站、乌玛塘站、当雄站、达琼果站、羊八林站、羊八井站、昂嘎站、马乡站、古荣站、拉萨西站、拉萨站。[10][11]
序号 | 站名 | 里程(千米) | 车站位置 | 隶属单位 |
1 | 西宁站 | 0 | 青海省西宁市互助中路128号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2 | 西宁西站 | 14 |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 | |
3 | 双寨站 | 24 | 青海省湟中县双寨 | |
4 | 扎麻隆站 | 35 | 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 | |
5 | 石崖庄站 | 48 | 青海省湟中县石崖庄村 | |
6 | 湟源站 | 58 | 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 | |
7 | 申中站 | 67 | 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 | |
8 | 岳家村站 | 85 | 青海省海晏县岳家村 | |
9 | 海晏站 | 97 | 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镇 | |
10 | 黄草庄站 | 108 | 青海省海晏县黄草庄 | |
11 | 克土站 | 121 | 青海省海晏县克土 | |
12 | 青海湖站 | 133 | 青海省海晏县青海湖乡 | |
13 | 托勒站 | 143 | 青海省海晏县托勒蒙古族乡 | |
14 | 哈尔盖站 | 176 | 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乡 | |
15 | 刚察站 | 207 | 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乡 | |
16 | 鸟岛站 | 241 | 青海省刚察县青海湖的西北侧 | |
17 | 江河站 | 268 | 青海省刚察县江河村 | |
18 | 天棚站 | 293 | 青海省天峻县天棚乡 | |
19 | 鹿芒站 | 299 | 青海省天峻县境内 | |
20 | 天峻站 | 310 | 青海省天峻县新源镇 | |
21 | 关角站 | 322 | 青海省天峻县关角村 | |
22 | 南山站 | 333 | 青海省天峻县南山村 | |
23 | 二郎站 | 345 | 青海省乌兰县二郎村 | |
24 | 洛北站 | 357 | 青海省乌兰县洛北村 | |
25 | 察汗诺站 | 368 | 青海省乌兰县铜普乡察汗诺 | |
26 | 尕巴站 | 397 | 青海省乌兰县铜普乡上尕巴 | |
27 | 乌兰站 | 406 | 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镇 | |
28 | 柯柯站 | 425 | 青海省乌兰县柯柯 | |
29 | 陶力站 | 481 | 青海省德令哈市陶力村 | |
30 | 德令哈站 | 517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长江路1号 | |
31 | 连湖站 | 573 | 青海省德令哈市连湖村 | |
32 | 泉水梁站 | 593 | 青海省德令哈市泉水梁村 | |
33 | 欧龙山站 | 628 | 青海省德令哈市欧龙山村境内 | |
34 | 饮马峡站 | 675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饮马峡村 | |
35 | 锡铁山站 | 698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 | |
36 | 达布逊站 | 750 | 青海省格尔木市达布逊村 | |
37 | 查尔汗站 | 763 | 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村境内 | |
38 | 格尔木东站 | 822 | 青海省格尔木市市郊 | |
39 | 格尔木站 | 830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迎宾路39号 | |
40 | 南山口站 | 857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 | |
41 | 甘隆站 | 881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 | |
42 | 纳赤台站 | 914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 | |
43 | 小南川站 | 937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 | |
44 | 玉珠峰站 | 955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 | |
45 | 望昆站 | 973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6 | 不冻泉站 | 101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7 | 楚玛尔河站 | 1056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8 | 可可西里站 | 1072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9 | 五道梁站 | 110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50 | 秀水河站 | 1138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与曲麻莱县西部交汇 | |
51 | 江克栋站 | 1174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2 | 风火山站 | 118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3 | 日阿尺曲站 | 1196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4 | 乌丽站 | 122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5 | 沱沱河站 | 1239 | 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沱沱河沿 | |
56 | 开心岭站 | 1260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57 | 通天河站 | 1281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58 | 塘岗站 | 1309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59 | 雁石坪站 | 1322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0 | 布玛德站 | 1356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1 | 布强格站 | 1380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2 | 唐古拉北站 | 1404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3 | 唐古拉站 | 1421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4 | 唐古拉南站 | 1441 | 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与西藏自治区安多县交界 | |
65 | 扎加藏布站 | 1460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66 | 托居站 | 1499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67 | 安多站 | 1524 |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县城南部 | |
68 | 措那湖站 | 1553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 | |
69 | 联通河站 | 1574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70 | 底吾玛站 | 1593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71 | 岗秀站 | 1632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2 | 那曲站 | 1650 | 那曲市色尼区门地乡俄玛迪格村 | |
73 | 妥如站 | 1691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4 | 桑雄站 | 1713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5 | 古露站 | 1735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6 | 乌玛塘站 | 1775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77 | 当雄站 | 1808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78 | 达琼果站 | 1845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79 | 羊八林站 | 1864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80 | 羊八井站 | 1881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 | |
81 | 昂嘎站 | 1901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 | |
82 | 马乡站 | 1913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 | |
83 | 古荣站 | 1930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 | |
84 | 拉萨西站 | 1949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色玛村北部 | |
85 | 拉萨站 | 1956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通站路 | |
参考资料:[10][11] |
序号 | 站名 | 里程(千米) | 车站位置 | 隶属单位 |
1 | 西宁站 | 0 | 青海省西宁市互助中路128号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2 | 西宁西站 | 14 |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乡 | |
3 | 双寨站 | 24 | 青海省湟中县双寨 | |
4 | 扎麻隆站 | 35 | 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 | |
5 | 石崖庄站 | 48 | 青海省湟中县石崖庄村 | |
6 | 湟源站 | 58 | 青海省湟源县城关镇 | |
7 | 申中站 | 67 | 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 | |
8 | 岳家村站 | 85 | 青海省海晏县岳家村 | |
9 | 海晏站 | 97 | 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镇 | |
10 | 黄草庄站 | 108 | 青海省海晏县黄草庄 | |
11 | 克土站 | 121 | 青海省海晏县克土 | |
12 | 青海湖站 | 133 | 青海省海晏县青海湖乡 | |
13 | 托勒站 | 143 | 青海省海晏县托勒蒙古族乡 | |
14 | 哈尔盖站 | 176 | 青海省刚察县哈尔盖乡 | |
15 | 刚察站 | 207 | 青海省刚察县沙柳河乡 | |
16 | 鸟岛站 | 241 | 青海省刚察县青海湖的西北侧 | |
17 | 江河站 | 268 | 青海省刚察县江河村 | |
18 | 天棚站 | 293 | 青海省天峻县天棚乡 | |
19 | 鹿芒站 | 299 | 青海省天峻县境内 | |
20 | 天峻站 | 310 | 青海省天峻县新源镇 | |
21 | 关角站 | 322 | 青海省天峻县关角村 | |
22 | 南山站 | 333 | 青海省天峻县南山村 | |
23 | 二郎站 | 345 | 青海省乌兰县二郎村 | |
24 | 洛北站 | 357 | 青海省乌兰县洛北村 | |
25 | 察汗诺站 | 368 | 青海省乌兰县铜普乡察汗诺 | |
26 | 尕巴站 | 397 | 青海省乌兰县铜普乡上尕巴 | |
27 | 乌兰站 | 406 | 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镇 | |
28 | 柯柯站 | 425 | 青海省乌兰县柯柯 | |
29 | 陶力站 | 481 | 青海省德令哈市陶力村 | |
30 | 德令哈站 | 517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长江路1号 | |
31 | 连湖站 | 573 | 青海省德令哈市连湖村 | |
32 | 泉水梁站 | 593 | 青海省德令哈市泉水梁村 | |
33 | 欧龙山站 | 628 | 青海省德令哈市欧龙山村境内 | |
34 | 饮马峡站 | 675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饮马峡村 | |
35 | 锡铁山站 | 698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镇 | |
36 | 达布逊站 | 750 | 青海省格尔木市达布逊村 | |
37 | 查尔汗站 | 763 | 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村境内 | |
38 | 格尔木东站 | 822 | 青海省格尔木市市郊 | |
39 | 格尔木站 | 830 |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迎宾路39号 | |
40 | 南山口站 | 857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 | |
41 | 甘隆站 | 881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 | |
42 | 纳赤台站 | 914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 | |
43 | 小南川站 | 937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 | |
44 | 玉珠峰站 | 955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 | |
45 | 望昆站 | 973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6 | 不冻泉站 | 101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7 | 楚玛尔河站 | 1056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8 | 可可西里站 | 1072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49 | 五道梁站 | 110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与曲麻莱县曲麻河乡交汇 | |
50 | 秀水河站 | 1138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与曲麻莱县西部交汇 | |
51 | 江克栋站 | 1174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2 | 风火山站 | 118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3 | 日阿尺曲站 | 1196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4 | 乌丽站 | 1220 | 青海省玉树州治多县索加乡 | |
55 | 沱沱河站 | 1239 | 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沱沱河沿 | |
56 | 开心岭站 | 1260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57 | 通天河站 | 1281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58 | 塘岗站 | 1309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59 | 雁石坪站 | 1322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0 | 布玛德站 | 1356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1 | 布强格站 | 1380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2 | 唐古拉北站 | 1404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3 | 唐古拉站 | 1421 |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 | |
64 | 唐古拉南站 | 1441 | 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与西藏自治区安多县交界 | |
65 | 扎加藏布站 | 1460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66 | 托居站 | 1499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67 | 安多站 | 1524 |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县城南部 | |
68 | 措那湖站 | 1553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境内 | |
69 | 联通河站 | 1574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70 | 底吾玛站 | 1593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 |
71 | 岗秀站 | 1632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2 | 那曲站 | 1650 | 那曲市色尼区门地乡俄玛迪格村 | |
73 | 妥如站 | 1691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4 | 桑雄站 | 1713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5 | 古露站 | 1735 |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那曲县 | |
76 | 乌玛塘站 | 1775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77 | 当雄站 | 1808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78 | 达琼果站 | 1845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79 | 羊八林站 | 1864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 | |
80 | 羊八井站 | 1881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 | |
81 | 昂嘎站 | 1901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 | |
82 | 马乡站 | 1913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 | |
83 | 古荣站 | 1930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 | |
84 | 拉萨西站 | 1949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堆龙德庆区乃琼镇色玛村北部 | |
85 | 拉萨站 | 1956 |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柳梧新区通站路 | |
参考资料:[10][11] |
青藏铁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途经格尔木市、昆仑山口、沱沱河沿,翻越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终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6千米,途经青海湖、昆仑山、可可西里、三江源、藏北草原、布达拉宫等景区。青藏铁路分为青藏铁路西格段和青藏铁路格拉段,其中青藏铁路西格段为双线电气化铁路,青藏铁路格拉段为单线非电气化铁路。
青藏铁路建设图片(15)青藏铁路西格段全长814千米,东起高原古城西宁,穿过崇山峻岭,越草原戈壁,过盐湖沼泽,西至昆仑山下的戈壁新城格尔木。1958年分段开工建设,1984年5月全线建成通车,2000年初启动扩能改造工程建设,2001年10月完工,2007年开始进行复线建设,2011年6月29日完工并实现电气化运营。[6]
青藏铁路西格段沿线海拔大部分在3000米以上,是中国第一条高原铁路。国家用于西藏发展的重点物资绝大部分是通过这条铁路转运至西藏的。
青藏铁路格拉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全长1142公里。
2017年9月18日,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正式开工。[9]
青藏铁路(5)2006年7月1日起,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分别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和西宁至拉萨的青藏铁路线旅游观光列车。
2010年6月18日,青藏铁路列车运营速度达100千米/小时;同年7月1日起,上海至拉萨以及拉萨至上海客车将从隔日开行变成每天一趟。
2014年12月10日,中国铁路进行运行图的年度大调整。上海铁路局将上海至拉萨的T164/5、T166/3次改为直达列车Z164/5、Z166/3次。
2015年3月20日零时起,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提速至140千米/小时运行。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规划运输能力为每日开行客车20对,年货运量5000万吨,提速前客车运行速度120km/h。
截至2017年兰渝铁路开通后,可通过乘坐客运列车经由青藏铁路直达拉萨站车站有:北京西、广州、长沙、武昌、郑州、太原、石家庄北、郴州、中卫、上海、苏州、无锡、南京、蚌埠、徐州、西安、成都、广元、南充北、重庆北、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沱沱河、安多、那曲、当雄等共计28个车站。
截至2009年7月1日,青藏铁路已安全运营3年,共计运送旅客830多万人次,货物6221万吨。[12][13]
截至2010年6月18日,青藏铁路共运送旅客2700多万人,货物1.2亿吨。
2009年“十一”黄金周,青藏铁路共发送旅客17.5万人次,其中2009年10月7日发送旅客19065人次。[1]
2011年,青藏铁路全年旅客发送量650多万人,同比增长9%;货物发送量3800多万吨,同比增长8%。[14]
截至2012年5月8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旅客4900多万人,客运量年均增长率10.3%。[15]
2015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旅客发送量201万人,同比增加80.7万人,增幅达67%[16]
2016年铁路春运,青藏铁路发送旅客达17.2万人次。[17]
2017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旅客发送量378.7万人次;货运发送量554万吨。
2018年铁路暑运,青藏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86.2万人次。[18]
铁路列车(11)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原旅客列车。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编组为2节软卧,每节软卧定员32人,共64人;硬卧8节,每节定员60人,共480人;4节硬席,每节定员98人,共392人,且比普通硬座车座位要宽,每列列车共定员936人。[19]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上的供氧装置分两种,一种是弥散式供氧,即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使每节车厢的含氧量达到23.5%;另一套系统为分布式供氧,即如果旅客需要更多氧气,可以随时取用座位底下的吸氧管,以免出现高原反应。分布式供氧装置不仅每位旅客座位下有,还分布于走廊的墙上、车厢连接处。
青藏铁路所使用的旅客列车的设有特制的卧车和餐车。卧车内设包间,包间的设施有闭路电视、宽大的卧铺、沙发、浴室、以及卫生设施等;其餐车设置分为带厨房的餐车和全就餐区的餐车各一辆,以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需求。
青藏铁路(3)针对青藏铁路高海拔、高寒等养护特点,青藏铁路公司在冻土区建立了长期监测系统,并设置了3个自动气象站,78个地温观测断面,实现了监测系统远程自动化信息处理,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青藏铁路采用使用红外线监控系统,在高原地段做到无人值守,保持全天候通车;启动垃圾集纳系统和垃圾收集专列,将沿途产生的生活垃圾集中运到拉萨或格尔木进行处理。列车在一般路段的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20千米,从格尔木至拉萨的乘车时间不会超过12小时。
青藏铁路全部使用分散自律式CTC调度集中系统,支线采用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运输调度指挥和管理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其中,格拉段的45个车站中有38个实现了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业人员。[20]
青藏铁路建设,创造了西藏铁路运输史上的多项纪录。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达960千米,最高点为海拔5072米;青藏铁路也是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穿越戈壁荒漠、沼泽湿地和雪山草原,全线总里程达1142千米;青藏铁路还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公里;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车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车站;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全长1686米的昆仑山隧道,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4704米的安多铺架基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铺架基地;全长11.7千米的清水河特大桥,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青藏铁路冻土地段时速达到100千米,非冻土地段达到120千米,是世界高原冻土铁路的最高时速。[21][22]
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生命禁区”,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着三大世界铁路建设难题:千里多年冻土的地质构造、高寒缺氧的环境和脆弱的生态。
西藏自治区的安多县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分界点,由此往北上溯550公里,是青藏高原的连续多年冻土地带。青藏铁路穿过冻土区有 550 公里,真正的较深的冻土地段近 400 公里。
青藏铁路要穿越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不连续多年冻土区82公里,。在这一地区施工,带来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消融,二是人类工程活动会改变冻土相对稳定的水热环境,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小,导致植被死亡等,将涉及更大面积的冻土消融。
为了攻克冻土难题,中国科学家采取了以桥代路、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主动降温)、碎石和片石护坡、热棒、保温板、综合防排水体系等措施,解决的千年冻土所带来的的难题。[21]
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大部分地区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50%-60%。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紫外线强,自然疫源多,被称为人类生存极限的“禁区”。
为了战胜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保障铁路建设者的生命健康。铁道部、卫生部在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第一次联合下文,对医疗卫生保障专门作出详细规定,并投入近2亿元,在全线建立医疗卫生保障点。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障机构。铁路沿线共设立医疗机构115个,配备医务人员600多名,职工生病在半小时内即可得到有效治疗。对职工进行定期体检,安排职工到低海拔地区轮休。青藏铁路在关注建设者的生命健康方面也创造出了许多新纪录。青藏铁路开工以来,累计接诊病人45.3万多人次,治疗脑水肿427例,肺水肿841例,无一例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21]
一列火车停靠在格尔木甘隆无人火车站(3)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南山口铺架基地位于格尔木市以南约30余千米处,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都居首位。从青藏铁路开始铺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中铁一局以平均日铺轨3000米、日架桥3.5孔的速度,不间断地将钢铁大道向拉萨方向推进。他们创造了最高日铺轨6575米、日架桥6.5孔的记录,这一速度与平原地区铺架速度基本相当,并确保了安全与质量。 | ![]() |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风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最低气温达零下40℃左右,严寒、缺氧。隧道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层。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隧道口巨幅对联:“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踏清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 | ![]() |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位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多年冻土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设计为三股道。唐古拉车站主要适应列车会让的需要。车站由中铁十八局下属的第六项目部承建。根据这个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特点,工程设计中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这种设计可以使冻土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对冻土的扰动,达到有效保护冻土的目的。唐古拉站于2004年8月建成,成为千里青藏线上的一大景点。 | ![]() |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海拔4648米,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洞口六月飞雪,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内地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以下。在昆仑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比平原地区多一倍的工序。在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只需在锚喷支护后,外加一层混凝土即可,但在冻土地区隧道施工,还需要设两道防水层和一道保温板,起到防水保温作用,最后再衬砌一道混凝土。这就相当于给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衣,有效地解决了冻土隧道施工难题。昆仑山隧道于2002年9月25日贯通。 | ![]() |
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11.7千米,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清水河特大铁路桥飞架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这里处于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量高,这给修建青藏铁路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察设计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在巨龙般逶迤而去的大桥下,各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在神秘而美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清水河铁路桥已经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 ![]() |
三岔河大桥为青藏铁路第一高桥,大桥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最高的铁路桥。它共有20个桥墩,其中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三岔河大桥地处海拔38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三岔河大桥的两端就悬架在地势陡峻的山崖之上。这座桥承担着为青藏铁路前方铺轨架梁运输物资的任务,因此大桥建设的控制工期只给了一年时间。为了保证按进完工,施工者抓紧时间,就是寒冷的冬季也必须施工。一二月份,当地气温最低到零下30℃以下,桥墩混凝土浇筑首先要解决保温难题。经过建设者的顽强拼搏,三岔河大桥用1年时间如期竣工。 | ![]() |
长江源特大桥全长1389.6米,共有42孔,跨过约1300米的宽阔河床。桥址所在的沱沱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腹部的大河融区,兼有冻土及融区的双重特性,给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2001年11月24日长江源特大桥开工,主体工程比工程要求的日期提早了300多天完工。全桥钻孔桩都经过了无损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在长江源头施工,最令人关注的是环保问题。为保护这里的环境不被污染。钻孔桩施工中产生的泥浆,都要进行二次沉淀处理,严禁将未沉淀的泥浆直接排入河中,沉淀池析出的水,用于路基施工和便道洒水。而其它废料、废渣之类也都要集中弃置到施工废弃的取土坑里,加以平整。至于爱护当地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等,更是职工们人人遵循的准则。 | ![]() |
拉萨河特大桥位于拉萨市西南郊区,与市中心距离10千米左右,是青藏铁路进入拉萨市的最后一座特大桥,它横跨拉萨河上空,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 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全线唯一非标准设计的特大型桥梁,全长928.85米,是青藏铁路的重点标志性工程。拉萨河特大桥于2003年5月9日开工建设,2005年5月13日竣工。拉萨河特大桥的主桥桥墩设计为牦牛腿式样,引桥桥墩设计为雪莲花式样,主跨108米,采用双层叠拱结构,特别是桥上的三跨连续钢拱,仿佛三条洁白的哈达。如今,拉萨河特大桥已成为拉萨市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许多当地的中小学生和进藏旅游人士都会参观这座美丽的大桥。 | ![]() |
南山口铺架基地位于格尔木市以南约30余千米处,青藏铁路南山口铺架基地规模之大、技术含量之高,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都居首位。从青藏铁路开始铺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中铁一局以平均日铺轨3000米、日架桥3.5孔的速度,不间断地将钢铁大道向拉萨方向推进。他们创造了最高日铺轨6575米、日架桥6.5孔的记录,这一速度与平原地区铺架速度基本相当,并确保了安全与质量。 | ![]() |
风火山隧道位于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全长1338米,轨面海拔标高4905米,全部位于永久性高原冻土层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横跨冻土区最长的高原永久冻土隧道,有“世界第一高隧”之称。风火山地区气候环境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零下7℃,最低气温达零下40℃左右,严寒、缺氧。隧道地质结构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裂隙冰、砂岩、泥岩及泥沙互层。风火山隧道被列为青藏铁路全线重点工程之首,誉为“天字第一号工程”。隧道口巨幅对联:“乘白云抚蓝天搏击雪域缚苍龙,踏清风邀明月洞穿世界最高隧”。 | ![]() |
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站,位于海拔5068米的唐古拉山垭口多年冻土区,占地面积约7.7万平方米,设计为三股道。唐古拉车站主要适应列车会让的需要。车站由中铁十八局下属的第六项目部承建。根据这个车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质特点,工程设计中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这种设计可以使冻土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对冻土的扰动,达到有效保护冻土的目的。唐古拉站于2004年8月建成,成为千里青藏线上的一大景点。 | ![]() |
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海拔4648米,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洞口六月飞雪,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内地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以下。在昆仑山隧道施工中采取了比平原地区多一倍的工序。在平原地区隧道施工只需在锚喷支护后,外加一层混凝土即可,但在冻土地区隧道施工,还需要设两道防水层和一道保温板,起到防水保温作用,最后再衬砌一道混凝土。这就相当于给隧道穿上了防水保暖衣,有效地解决了冻土隧道施工难题。昆仑山隧道于2002年9月25日贯通。 | ![]() |
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全长11.7千米,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桥。清水河特大铁路桥飞架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这里处于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量高,这给修建青藏铁路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高原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察设计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在巨龙般逶迤而去的大桥下,各桥墩间的1300多个桥孔可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徙。在神秘而美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清水河铁路桥已经成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 ![]() |
三岔河大桥为青藏铁路第一高桥,大桥全长690.19米,桥面距谷底54.1米,是青藏铁路全线最高的铁路桥。它共有20个桥墩,其中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三岔河大桥地处海拔38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三岔河大桥的两端就悬架在地势陡峻的山崖之上。这座桥承担着为青藏铁路前方铺轨架梁运输物资的任务,因此大桥建设的控制工期只给了一年时间。为了保证按进完工,施工者抓紧时间,就是寒冷的冬季也必须施工。一二月份,当地气温最低到零下30℃以下,桥墩混凝土浇筑首先要解决保温难题。经过建设者的顽强拼搏,三岔河大桥用1年时间如期竣工。 | ![]() |
长江源特大桥全长1389.6米,共有42孔,跨过约1300米的宽阔河床。桥址所在的沱沱河流域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腹部的大河融区,兼有冻土及融区的双重特性,给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2001年11月24日长江源特大桥开工,主体工程比工程要求的日期提早了300多天完工。全桥钻孔桩都经过了无损检测,合格率达到了100%。在长江源头施工,最令人关注的是环保问题。为保护这里的环境不被污染。钻孔桩施工中产生的泥浆,都要进行二次沉淀处理,严禁将未沉淀的泥浆直接排入河中,沉淀池析出的水,用于路基施工和便道洒水。而其它废料、废渣之类也都要集中弃置到施工废弃的取土坑里,加以平整。至于爱护当地植被、不惊扰野生动物等,更是职工们人人遵循的准则。 | ![]() |
拉萨河特大桥位于拉萨市西南郊区,与市中心距离10千米左右,是青藏铁路进入拉萨市的最后一座特大桥,它横跨拉萨河上空,与布达拉宫遥相呼应。 拉萨河特大桥是青藏铁路全线唯一非标准设计的特大型桥梁,全长928.85米,是青藏铁路的重点标志性工程。拉萨河特大桥于2003年5月9日开工建设,2005年5月13日竣工。拉萨河特大桥的主桥桥墩设计为牦牛腿式样,引桥桥墩设计为雪莲花式样,主跨108米,采用双层叠拱结构,特别是桥上的三跨连续钢拱,仿佛三条洁白的哈达。如今,拉萨河特大桥已成为拉萨市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许多当地的中小学生和进藏旅游人士都会参观这座美丽的大桥。 | ![]() |
截至2009年1月,青藏铁路工程共获专利数十项,发表论文千余篇,推动了多年冻土工程、高原医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技进步,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9年01月09日,青藏铁路工程荣获2008年度中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3]
2008年7月,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获得了“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为中国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荣誉。[12]
2013年9月,青藏铁路工程入选“全球百年工程”。
2021年6月,青藏铁路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