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屋苗寨(5)化屋苗寨位于贵州黔西县新仁苗族乡东南面,地处黔西、织金、清镇三县市交界的三岔河畔,素有“鸡鸣三县”之称。
苗寨风情三县连界的河谷地带,海拔在870米至1360米之间,总面积8.2平方公里。这里依山傍水,四周巨石嶙峋,山峰如笋,溪水欢畅,晨起云雾,雨后飞瀑,景观壮丽。该村居住着苗、彝、汉三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约占全村总人口的95%,是贵州省最具代表的苗族村寨之一。
刺绣化屋苗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挑花和蜡染。他们的刺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技巧娴熟,色彩艳丽。一般以绸缎作底,绘上或贴上图案。图案有视为吉祥的龙、凤、麒麟或常见的花、鸟、虫、鱼等。难度较大的刺绣有瓣绣、结绣和堆绣等,绣出的图案,花纹呈凸起状,富有立体感。
化屋苗寨的苗族为“歪梳苗”支系,属汉藏语系苗瑶族苗语支,当地苗民之间用苗语交流,对外以川滇黔方言交流。化屋苗寨的苗族妇女多在耳畔发髻上斜插一把木梳,由此得名“歪梳苗族”。歪梳苗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当地妇女的头饰打扮,他们的头饰是用1斤羊毛抡成细毛线并染黑,连同头发一起,挽成直径约1尺的盘型髻盘于头顶,略向后垂,左侧插一木梳。当然,随着社会的演进,这种略显笨重的头饰已经逐步简化了。不过一些年长的苗族妇女还保留这种古老的传统。
歪梳民俗民风歪梳苗族的服饰也很有特点。他们衣着华丽,刺绣花边约2寸,托肩及袖臂皆绣有宽花边,袖肘部分则为蜡染。用长幅布扎腰,围腰全绣有花 。下身穿蓝布裤,外面套裙,裙腰为宽白褶。这套服饰全是手工做的,而且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绣、压、编、纺、上蜡,有时候一个苗家妇女在家里辛辛苦苦忙一年才做出一套正统歪梳苗家服饰来。
化屋苗寨苗族青年的婚姻习俗是通过“向月亮”(明月之夜在坝子上唱歌和跳芦笙舞)、跳花坡(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十六日举行)认识,恋爱之后,经“行媒”、“吃鸡酒”、吃“鸡八块”以及“吃猪酒”(“吃猪酒”仪式在女方家堂屋举行)后,再开正席,众亲友举杯祝贺,表示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姻关系(相当于汉族的订婚)。然后,在农历的冬月或腊月举行婚礼。化屋苗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双方都办酒席招待各自的亲友。新郎和陪郎需在女方家住一晚,次日,新娘由十余名青年和三名男子(即女方母舅、歌手和背食者)组成送亲队伍,在一名年长的妇女和一名年长的男子率领下,来到男方家。女青年均手持雨伞,偕同新娘步行。新娘进屋前,主婚拿着一只公鸡在新娘的头上绕三圈,才让新娘进屋。新娘到男家的第二天,是婚礼的高潮,当地称为“正酒”。这一天来贺喜的人最多,鞭炮声、唢呐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亲人给新郎“挂红”贺喜。第三天客散,婚礼结束,新娘偕同送亲的亲人返回家。要过三、五日,新郎才去接新娘回家,开始夫妻生活。
喜迎贵宾每当客人来到化屋,苗家男女穿着节日盛装,吹着芦笙,端着香甜的米酒,唱着迎客歌,迎候在寨门边,经过三道苗门、三次敬酒和苗歌祝福后,将客人迎到歌舞场。
1861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到此,与苗族同胞一起喝酒跳舞,高兴之余,赋诗一首留传至今。诗曰:“万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龙抱住擎天柱,吸得长江水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