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耳铃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多分枝,高0.8~1.5米,被柔毛。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8~14厘米,有时琴状羽裂,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柄,边缘有粗齿,两面均被短柔毛。
头状花序多数,卵状,长6~7毫米,宽5~12毫米,点垂,松散的簇生而为总状花序式排列于分枝上,形成一广尖塔形的圆锥花序,长15~30厘米;总苞片绿色而染紫,被柔毛;花托被短毛;花黄色,全部为管状花,外围为雌花,中间为两性花。
瘦果小,圆柱状,稍被短毛,具10棱,冠毛白色。或淡褐色。花期春末至秋。
全年可采。
辛、苦,温。
祛风除湿,通经活络。用于风湿骨痛,头痛,跌打肿痛,湿疹 ,毒蛇咬伤。
生于海拔400-800m的田畦、草地、山坡、林缘 及河边。
分布于华南及福建、台湾、贵州、云南等地。
性产太鉴别 叶片干燥,急缩。完整叶片倒卵关长圆或倒卵形,有时琴状羽裂,裂片三角形至三角状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长柄,边缘具不规则的锯齿工粗齿或全缘。叶面均被短柔毛;中脉在下面凸起;侧脉5-7对;网脉明显或有时不明显。气微,味苦微辣。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1.《广西药植名录》:治外伤肿痛。
2.《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治妇女产后骨痛,头痛,风湿骨痛,跌打肿痛。
3.《广西中草药》:驱风除湿,通经活络。
4.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通经活络,解表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扭伤,毒蛇咬伤,湿疹,皮炎,痈疮,疖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