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弱视

成人弱视

中文名 成人弱视
又称 大龄弱视、成年弱视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成人弱视,又称大龄弱视、成年弱视,是与“儿童弱视”相对的一种眼科疾病。成人弱视大多数是由于各种原因错失年幼最佳弱视治愈时间而出现。 由于发现较晚或治疗上的失败,弱视成为成人视力不良的重要原因,据统计成人弱视患病率为2.9%~3.2%。国外研究显示,在澳大利亚弱视是成人单眼盲的第三位病因,而在美国,弱视则是成人单眼视力丧失的首位原因,多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变性和白内障。

  成人弱视原因:屈光参差性弱视占50%、斜视性弱视占19%、两者都存在的混合性弱视占27%、剥夺性弱视占4%。对一些病史不明确的成年人,弱视的诊断比较困难。因为可能有白内障或黄斑变性等病变掩盖了弱视;或者产生弱视的原因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婴幼儿时期可能存在远视性屈光参差,到成年时已发育为正视,但视功能没能改善。

  成人弱视患者其职业的选择和体育运动都受到影响,另外,单眼视力缺陷,增加了另一只眼受伤的危险性。当较好眼患老年黄斑变性、白内障等疾病时或受伤后,会增加工作、生活的困难[1]。

病情分析

  弱视(amblyopia),一种常见眼科疾病,视力用眼镜矫正不能达到0.8以上,而经多种有关检查又未发现异常的眼病。可见,弱视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疾病描述,而是一类眼睛疾病现象的概括。由于儿童时期是视力发育阶段,视力低下在儿童时期也最易发生。如果不注意或者无知大意而拖延不治,慢慢就会形成成人弱视。

弱视分类

按是否有器质性病变

  成人弱视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

  1.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患有诸如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无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颤等明显的眼科疾病。患者除患有上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外,也可能同时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斜视,不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列。尽管在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最佳矫正视力如果仍然不能达到0.9,则形成弱视。

  2.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并不患有上述罗列的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结构为平光。

按导致视力低下原因

  斜视性弱视

  多发生在单眼,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同时伴有弱视,但无眼底异常。目前认为这是因为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主动抑制由斜眼黄斑传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了弱视。这种弱视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的,因而是可逆的,预后是好的。但偶有少数原发性者即使在积极治疗下视功能改善也不显著。

  屈光参差性弱视

  因两眼不同视,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清晰度不同,屈光度较高的一眼黄斑部成像大而模糊,引起二眼融合反射刺激不足,不能形成双眼单视,从而产生被动性抑制,两眼屈光相并3.00D以上者,屈光度较高常形成弱视和斜视。以至被动性和主动性抑制同时存在。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有关,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央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这类弱视的性质和斜视性弱视相似,是功能性的和可逆的。临床上有时也不易区分弱视是原发于屈光参差,还是继发于斜视,此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配戴眼镜,可以预防。

  由于两眼黄斑部所形成的物象清晰度不等,即使屈光不正得到矫正,屈光参差所造成的物象大小仍然不等,致使双眼物象不易或不能融合为一,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较大眼睛的物象,日久遂发性弱视,这类弱视也是功能性的,因而可逆的。

  先天性弱视

  在婴儿期,由于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或因眼睑手术后遮盖时间太长等原因,使光刺激不能进入眼球,妨碍或阻断黄斑接受形觉刺激,因而产生了弱视,故又称遮断视觉刺激性弱视。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形觉剥夺性弱视

  多为双眼性,发生在高度近视、近视及散光而未戴矫正眼镜的成年人,多数近视在6.00D以上,远视在5.00D以上,散光≥2.00D或兼有散光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并无双眼物像融合机能障碍,故不引起黄斑功能性抑制,若及时配戴适当眼镜,视力可逐渐提高。 

  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者。这种弱视因双眼视力相差不多,没有双眼物象融合障碍,故不引起黄斑部功能抑制。

  从表面看,以上五种均是弱视,但在发病机理方面有本质区别。在斜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进入双眼的光刺激是等同的,双眼黄斑部都参与视功能的发生、发展过程,所以预后较好。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在婴幼儿期视功能尚未发育到完善或成熟阶段,视网膜未能得到足够的光刺激而未能充分参与视功能的发育过程,造成弱视,这种弱视不仅视力低下,且预后也差。单眼障碍造成后果较双眼者更为严重。

  综上所述,先天性及形觉剥夺性弱视预后较差;屈光不正性、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预后较好。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和正确治疗,绝大多数视力可提高,获得正常视力的可能性也相当大。

按弱视程度

  轻度弱视:视力4.9(0.8)~4.8(0.6);

  中度弱视:视力4.7(0.5)~4.5(0.2);

  重度弱视:视力低于或等于4.0(0.1)。

治疗方法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成人弱视被判定只是一种“视细胞睡觉”,通过唤醒“睡觉”的视细胞可以治愈。《美国科学院院刊》上一项研究成果证实,成人弱视患者的视觉系统可塑性高于正常人,大脑神经系统的细胞之间发生突触活动或调控时,视觉系统的“发育可塑性”即被激发。人的视觉系统可塑性是终生存在的,需要多样性的综合治疗才行之有效,其疗效与患者的弱视程度和类型、注视性质及治疗依从性息息相关。因此,成人弱视难治,但并非完全不能治[2]。

  弱视都有不同程度屈光度,故首先要矫正屈光不正,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矫正眼镜。

  中药的调理讲究食疗,饮食方面以滋补肾阴养肝为主。同时通过中医按摩刺激经络,加强眼周气血循环,改善神经和肌肉的营养,放松调节,缓解视疲劳。

  传统的弱视治疗通过区分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两类进行,中心注视性弱视主张遮盖健眼,训练弱视眼。令患者用弱视眼做些用精细目力的工作,如描图、穿针等。但要注意遮盖健眼时间不能过长,因健眼遮盖过久后,也会产生弱视。另可用交替遮盖法,即弱视眼与健眼交替遮盖,以训练弱视眼的功能。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的治疗方法,有后像法、红色滤光胶片法、压抑法及视刺激器等方法。这些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预防措施

调整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人们的心理活动是影响内脏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当精神愉快时,血液中便增加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化学物质。相反,愤怒、忧郁、悲伤时,情绪处于混乱之中,会严重干扰人体内脏器官功能,在忧郁状态下则会抑制消化液的分泌和肠蠕动,引起食欲不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孕妇营养不良,进而影响胎儿发育,可能导致弱视发生。

  因此,上海新视界眼科医院专家提醒孕妇:在孕期时期要注意调节情志,做到心情舒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不良情绪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调节饮食

  保证营养孕妇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胎儿的视觉器官发育,如果孕妇偏食、挑食、厌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使某些微量元素缺乏,则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导致畸形。如微量元素锌是胎儿眼球生长发育和视觉机能不可缺少的必需元素,若孕妇体内锌缺乏,就可能导致胎儿弱视的发生。

  孕妇要使自己身体健康和胎儿发育良好,则必须保证充足的营养,要主动做到膳食平衡,不偏食,不挑食,食物以清淡富有营养为主,不要过食辛辣酸、咖啡等刺激性的食品。含锌丰富的食品有肉类、鱼虾等。

监禁烟酒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酒精可消耗大量的锌,常酗酒的孕妇可使体内微量元素锌缺乏,使胎儿视觉器官发育不良而成弱视。研究证实,烟草中含有一种毒性很强的“氰化物”,长期吸烟者,氰化物容易在体内积蓄,一旦积蓄过多,慢慢就会发生氰化物中毒而导致烟草中毒性弱视。特别是吸烟又嗜酒者更易发生烟草中毒性弱视。 因此,若希望婴儿眼睛发育良好,孕妇不仅要戒除烟酒,而且尽量远离被动吸烟的环境为佳。

预防疾病

  保健康孕妇感染某些病毒,可直接影响胎儿视觉器官的发育,造成婴儿弱视。因此,孕妇不要经常往来于人口集中和人流量大的场所,避免感染。

通常症状

  (一)视力减退,重度弱视的视力为≤0.1,中度0.2~0.5,轻度0.6~0.8.

  (二)对排列成行的视标分辨力较单个视标差2~3行。

  (三)弱视眼常有,如旁中心固视,即是用中心凹以外的视网膜某一点注视目标。

  (四)常有眼位偏斜,出现眼疲劳。

视知觉感

  视知觉感知学习系统是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视觉刺激和视觉学习,激活视觉信号通路,改善大脑视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是治疗弱视新方法。

  广西视光中心主任刘伟民表示,成人弱视并非医治无望,但弱视治疗也不是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分析原因,刘伟民认为,部分成人弱视获得有效治疗是可能的,其中关键的原因是多项研究已证实人的视觉系统在敏感期后,也就是10岁以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其次这项技术(视知觉感知学习)应用于临床,使视觉缺陷被逆转成为可能。另外,弱视患者必须有强烈的治疗愿望,这决定着治疗是否有效。

  刘伟民还表示,目前仍有超过100名13岁以上的弱视患者在广西视光中心接受治疗,但根据以往诊疗情况,其中能坚持治疗3个月的,估计所占比例不会高于两成,绝大多数人都会中途放弃治疗。这可以说明弱视治疗仍面临许多难以克服问题,特别是患者年龄越大,限制治疗的因素也越多。尽管医院起初治疗13岁以上弱视不收费,可治疗者依然甚少,周鹆的经历或许能激励大龄孩子治疗的信心。刘伟民建议,13岁以上弱视患者都应该勇于尝试接受治疗,因为此类病例收集量越多,越有利于成人弱视治疗相关课题的研究,也就意味着将会有更多弱视患者可从中获益。

治疗效果

  我们知道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人的1%,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5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6~8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就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久而久之反复刺激的眼视觉发育了,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就形成了单眼弱视。

  临床经验证明,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成人后治疗无望。这是因为儿童在视觉发育期视功能不稳定,既容易发生弱视也容易恢复正常。孩子的视功能正处在发育阶段,通过治疗可使视力逐渐提高,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一般儿童13岁以后,视功能已发育完善,这个年龄再治疗,视力就不容易提高,精细的立体视觉更无法建立。

弱视改善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流行的益智游戏“俄罗斯方块”治疗成人弱视,这项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迫使双眼合作,可减轻对于弱视眼的抑制,增强大脑的可塑性,并且让大脑重新学习。研究结果发表在“Current Biology”杂志。

  弱视是儿童视力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影响了约3%的人群。大脑处理信息不佳,导致优势眼抑制弱视眼。以往的治疗主要靠遮盖优势眼,强迫弱视眼进行工作,但这种方法仅在儿童中有效,成人往往效果不佳。

  “改善成人视力的关键在于为双眼提供合作的条件。”麦吉尔大学眼科研究所主任Robert Hess说。“成人的大脑具有相当程度的可塑性,这使得童年时视觉发育中断造成的后果有了治疗的可能。迫使眼睛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将会改善弱视。”

  研究人员使用视频游戏俄罗斯方块锻炼受试者,纳入18名弱视成人患者。9名患者使用弱视眼进行游戏,优势眼被遮盖;另外9名患者则双眼共同参与,但一只眼只能看到方块落下,另一只眼只能看到静止的背景平面。

  两周后,后者弱视眼的视力和立体视觉明显改善。单眼组改为双眼训练后,视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北美的一项临床试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对这种疗法进行评估,以评价其对于儿童的适用性。[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