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由英文名称SERES音译而来,源为希腊语,有着丝绸之品牌介绍国的含义,象征着东方,也意味着高端。赛力斯要走出一条高端产品的“丝绸之路”,这是中国企业的开放与包容,也是走向世界的格局与气度。赛力斯正在构建,未来要继续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汽车生态体系。
2016年1月在美国硅谷成立。
2017年1月获得发改委生产资质。
2018年9月获得工信部产品资质。手握生产和销售双资质。
2019年4月10日,举行SERES两江智慧工厂投产仪式,并发布首款新电动汽车SF5。
2019年4月16日,SF5在第十八届上海车展正式亮相并开启预订。
2020年1月,完成高寒、高温、高原等极端严苛测试。
2021年1月25日,举行赛力斯汽车技术大会。
2021年4月19日,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上,赛力斯与华为正式达成深度合作,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车型上市。
2021年5月20日,赛力斯已拥有全球技术专利超过1000项。此外,赛力斯还拥有以工业4.0标准打造的两江智慧工厂,共有超1000台机器人协同运作,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和24小时全时在线检测,确保每一台产品品质如一。
2021年5月29日,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首批车主交付。
2021年12月2日,赛力斯在两江智慧工厂发布全新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亮相旗下首款车型。
2021年12月23日,在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 品牌正式推出首款SUV问界M5,率先搭载 HarmonyOS 智能座舱。
2022年3月5日,AITO问界M5在上海及全国36个城市、100余家用户中心开启交付。
2022年6月1日,AITO问界M5上市87天累计交付突破1万辆,达11296辆。
2022年7月4日,在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问界M7。
2022年8月24日,AITO问界M7开启交付,用户及体验中心已落成700家。
2022年8月27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将落地 AITO 问界系列新车型,双方已签署五年长期战略合作协议,AITO 问界车型全面搭载宁德时代动力电池。
2022年9月6日,赛力斯汽车与华为联合设计的首款智慧豪华纯电SUV——问界M5 EV正式发布。
2022年10月28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以下简称“赛力斯”)发布2022年三季报。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07.07亿元,同比大增163.39%;1-9月实现营业收入231.23亿元,同比增长101.96%,已超越去年全年。
自2022年11月18日起,SERES品牌官网域名变更,原官网域名将作为赛力斯集团官网域名[4]。
推动汽车能源变革,创享智慧移动生活。[5]
2022年9月6日,在华为Mate5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秋季发布会上,AITO品牌发布了首款智慧豪华纯电SUV——AITO问界M5 EV。AITO问界M5EV
外观设计
问界M5 EV外观延续了AITO家族极致、简约、纯净的设计理念,车头采用封闭式动感鲨鱼鼻设计。深邃有神的醒狮大灯,采用对称式双透镜设计 。外观配色新增灵感来自天空的拂晓粉及暖星云,内饰配色新增问界M5 EV独有的雀羽红。
问界M5 EV拥有高度智能调节HUD,9档可调超级女王镜。水冷热泵空调降温速度更快。此外,问界M5 EV还拥有80L前备箱,轻松放下22寸的行李箱。
极致操控
问界M5 EV基于纯电驱智能平台打造,搭载前交流异步电机+后永磁同步电机,四驱组合总功率达365kW,百公里加速4.55秒,采用赛力斯汽车的全铝合金底盘,配合前双叉臂+后H臂多连杆铝合金独立悬架组合,让车身在不同驾驶状态下都能保持更好的驾驶稳定性。
问界M5 EV首次搭载赛力斯汽车和华为联合研发的DATS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整套系统采用动力线性化设计,能够根据需要动态降低电机功率,有效提升车辆续航。在满电状态下,问界M5 EV标准版可实现CLTC工况续航620公里,性能版CLTC工况续航552公里。
智慧充电
问界M5 EV带来了智慧充电,让你轻松知晓可行驶范围,快速获取充电路线;一键开启超级省电模式,提升续航;快速充电,10 分钟轻松补能 120 公里;即插即充,无感支付,充电从此更加简便。
安全设计
问界M5 EV采用高标准安全车身设计,整车车身关键部位应用热成型钢,可承受超1500MPa压力,电芯采用热稳定性极高的正极材料及隔膜防火涂层技术,电池包满足高压水枪喷淋特性IPX9K等级,电池VHR技术能够根据电池包内多种传感器数据进行AI数据分析,防患于未然。
问界M5 EV拥有21项主被动安全配置,车内选材保障VOC&VOI,智能座舱清洁系统ICAS,致敏物质严格控制和一致性测试,EMR辐射值远低于国家和国际标准限值。[6]
2022年7月4日,在华为夏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AITO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豪华智慧大型电动SUV问界M7。
问界M7车身延续了AITO品牌家族化设计语言,外观简约,在问界M5的基础上增加了稳重的商务感。
AITO问界M7车长达5020mm,轴距为2820mm,六合一增程器动力总成让乘员舱前向空间得到拓展,使纵向长度达2605mm,空间转化率达到92.4%,重新定义六座大空间。
AITO搭载商用零重力座椅,采用零压感知人体工学设计,打造压力分布超均匀的座椅靠背坐垫,用户语音或者一键打开即可实现舒适的零重力坐姿。AITO问界M7
HarmonyOS智能座舱在问界M7上就再次得到提升。新增超级桌面功能,可在车机大屏上使用手机 App。支持手机服务流转至车机,上车,手机导航一键流转车内;下车,自动转为步行导航流转到手机,陪你到达目的地 。车载语音助手“小艺”具有智能四音区准确识别、免唤醒对话、连续对话等,另外小艺还能提供贴心提醒建议。
AITO问界M7搭载1.5T四缸增程器+双电机组成的增程式混动系统,其中增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92kW,前后驱动电机最大功率分别为130kW/200kW,综合最大功率达到了330kW,0-100km/h加速成绩4.8s。还搭载了容量为40.06kWh的电池组,城市通勤时,CLTC工况的纯电续航可达230km(后驱)/ 200km(四驱),远途自驾时,CLTC工况续航最高可达1220km(后驱)/ 1100km(四驱)。
AITO始终注重用户出行安全,问界M7按照最新的2021版C-NCAP五星安全标准设计。电池组拥有隔热、主动降温、防爆等多重防护,避免发生热失控;电池VHR技术支持实时预警、AI学习和云-端-服务协同防护,为电池提供全天候保护。[7]
2021年12月2日,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全新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发布。12月23日, AITO品牌正式推出首款智能豪华电驱SUV——AITO问界M5。
AITO问界M5率先搭载全新HarmonyOS智能座舱,解决了传统车机“应用少、升级慢、体验差”三大痛点 。HarmonyOS 智能座舱打破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信息鸿沟,让车辆能够与人、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进行无缝流转,实现了车联万物。语音交互、智能的小艺建议、车载地图 Petal Maps、数字车钥匙等诸多黑科技将汽车的智能化提升到新高度。AITO问界M5
AITO问界M5源自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DE-i),兼顾长续航与高性能。采用的1.5T四缸增程器拥有15:1最高压缩比和41%的超高热效率,最大发电效率达到了3.2kW·h/L,综合作用下,满油满电状态WLTC续航超过1100公里。前异步交流电机+后永磁同步电机组成的智能四驱组合峰值功率可达 365 kW,百公里加速 4.4 秒。AITO问界M5全铝合金底盘采用前双叉臂、后多连杆独立悬架,在极限操控下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舒适性。[8]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2张)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是赛力斯与华为深度合作,联合打造的增程电动车,定位于“高性能电驱轿跑SUV”。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采用了“赛力斯SEP200电机+ 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的双电机智能四驱动力组合,搭配轻量化铝合金底盘、前双叉臂后梯形多连杆独立悬架,满油满电状态下的NEDC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km,0-50km/h加速1.99秒,0-100km/h加速4.68秒。[9]
赛力斯和华为拥有相同的创新基因,都把“用户至上、品质至上”作为企业的价值观,这是赛力斯和华为合作的基础。此次合作颠覆了传统汽车营销模式,首度实现了全球科技品牌与智能汽车品牌的渠道互通。将车企深厚的造车基础与ICT科技融合,彼此赋能,围绕技术、产品、渠道,共同打造高性能、智能化移动出行解决方案。[10]
AITO是赛力斯和华为联合推出的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立足智慧汽车,Adding Intelligence to Auto不仅是AITO的品牌口号,也凸显了AITO为用户带来智慧化体验的初心。[11]AITO
赛力斯及时洞察到行业痛点,深耕电驱增程领域,历经5年潜心研发,推出了纯电驱智能增程平台(DE-i),该平台具备行业首创多场景识别的智能增程控制系统,可以协同增程器、驱动系统、电池PACK等核心部件进行最佳匹配。系统可自主识别864种出行场景,实现精准匹配,实现全域全季的适应能力,同时系统还可以不断OTA升级,提升AI学习能力,兼顾长续航与高性能。[12]
两江智慧工厂以工业4.0为制造标准,以平台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为目标,采用德国豪华汽车生产工艺,超1000台机器人协同运作实现高度自动化,关键工序100%自动化,24小时全时在线检测,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让制造精度、产品品质达到超一流水准。[13]
全新的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按照智能数字化柔性汽车整车工厂标准建设,具备了智造精品的领先优势,2022下半年投入生产。[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