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工业镇。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 在此坑杀儒生七百余人。镇中心横坑街被雅化成洪庆街,镇随街名,现为自然镇。
境内洪庆街,相传秦代为丽山市,人烟稠密,《水经注》名鸿谷,秦始皇将儒生460余人坑杀于此,因名横坑、又写为鸿坑、洪坑,后雅化为洪庆。唐代在此设旌儒乡。
1949年为车丈沟、上鲁峪、赵庄等3乡。
1956年划入西安市,合并成立灞桥区洪庆乡,1961年改为洪庆公社,1966年改名红星公社,1977年复称洪庆公社,1984年改为乡,次年设镇,1994年改为街道。
1996年,面积58平方千米,人口4.8万人,辖洪庆坊、田王村、二工段3个居委会和庆华电器厂、朝阳仪器厂2个家委会及赵西、赵东、路家湾、田王、惠西、惠东、西侯、东侯、王村、燎原、安家、郭李、车丈沟、唐刘、王柯寨、新兴、吴肖亚、岳家沟、砚湾、街子、枣官瓦、下鲁峪、上鲁峪、阴坡、丁张胡、常王、水泉子、野鸡胡、栗沟29个行政村。
2002年,辖洪庆、庆华、向阳3个社区,栗沟、野鸡胡、常王、水泉子、阴坡、丁张胡、上鲁峪、下鲁峪、郭李、安家、车丈沟、唐刘、王柯寨、吴肖亚、新兴、燎原、王村、岳家沟、枣官瓦、街子、砚湾、东候、西候、惠东、惠西、路家湾、田王、赵东、赵西29个行政村。
该地汉代称铜人原,唐代隶属万年县,后隶属长安县。建国后属长安县第五区管辖。1955年编为一、二、三、四乡,归灞桥区管辖。1985年改为镇。镇域地形东高西低,由西向东呈三个阶梯排列,依次是平川、台原、山地、西部宽广,东部狭长。
该镇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水果等。有耕地40378.9亩。1993年产粮食641万公斤,蔬菜1336.7万公斤,水果66万公斤。农业总产值1553万元。
家庭饲养业有牛、马、骡、驴、猪、羊、蜂、鸡、鸭等。果园面积8770亩,产苹果、梨、桃、柿子、核桃、杏、板栗、樱桃等。
交通发展迅速,西部平川地带公路交叉成网,四通八达。108、312国道、西临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形成十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洪阳南北两条公路贯穿东西,把山里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城里。镇内有邮电支局、4个邮电所,电讯局机务段,信息灵通,通讯发达。有省级以上科研、院校、厂矿3个单位驻地。商家云集,工商业发达。学校、医院、旅店大都集中在两公里长的田洪正街上,是规划中的西安卫星城镇。
西部平川、中部台原地区是洪庆镇农业区。可以灌溉15300亩。
东部山区林牧畜业发展迅速,林木面积1416亩,畜禽60119头(只)。有刺槐、侧柏、竹、椿、榆等林木。
山区矿产资源有:石墨矿储量4500万吨,花岗片石、麻岩石4.8亿立方米,大量的红土储量更为可观,已成为一中外合资企业和西安一建筑陶瓷厂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供应地。
1993年,有乡镇企业14家,并有村办、联办、个体企业共1510家,企业职工6580人,千万元企业1个,百万元企业2个,年产值22370万元,主要生产铸铁下水管道,腹式门窗、童装、仿古工艺品、特别是铸铁下水管道和腹式钢门窗获市优产品称号。
该镇1993年有农贸交易市场5处,大型商场(店)4个、饭店2个。工商行、建行、农行在这里有5个办事机构。国有、集体、个体各种商店、药店、饭馆、小吃摊点等沿着2公里长的田洪正街一字排开,再加上洪阳北路西段市场及各种商业服务网点。构成了洪庆镇商业服务网点大小都有多而全的特点。
有中学5所,在校学生3100人,教职工360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5830人,教职工335人,学生入学率100%。农业技术培训中心1所,下辖各村级农校,形成成人教育、农科教育网络。全镇有文化娱乐设施28处(所)。在洪庆影剧院内设有专门管理机构——洪庆文化中心。
医院4所(包括厂、矿职工医院),个体诊所11个和各村医疗站,医护人员310余人,病床280多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