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02-1982.01,洛阳工学院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
1982.02-1984.06,华中理工大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4.07-1987.01,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七0 一研究所工作
1987.02-1990.10,华中理工大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0.10-1992.10,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1992.10-1994.11,武汉工业大学副教授、结构工程与力学系副主任
1994.08-1995.08,武汉工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教授
1995.09-1997.10,武汉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处处长
1997.11-2000.05,武汉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0.05-2010.06,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党委常委
2004.03,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0.06-2021.11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副书记[7]
2021.11-2021.12,武汉理工大学校长[8]
2017.11,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新能源材料(高效热电材料)及其发电系统
2、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及应用
3、先进功能材料微观力学与性能的理论预测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效热电材料及其应用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
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高效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纳米和梯度热电材料与太阳能光电•热电•风力发电系统,项目负责人
4、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5~10 kW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示范系统研制,项目负责人
5、国家“111”计划项目:材料复合新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科学创新引智基地,项目负责人
张清杰教授同日本科学家新野正之合作,提出了将基于高效热电材料的太阳能热电转换技术与基于光伏电池材料的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进行集成复合的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技术的新的科学构想,得到我国NSFC和日本JST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支持,研制出了具有中日双方各50%知识产权的国际上第一台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发电的实验系统并试验成功,开辟了太阳能全光谱(200~3000nm)直接高效发电技术的新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太阳能高效热电—光电复合发电技术、工业余热高效发电技术和微小温差发电技术的发展对高效热电材料提出的重大需求,同团队成员合作,提出了通过研究在不同尺度下(原子—分子、纳米—介观和亚微观尺度)热电材料的电热协同输运规律,特别是低维结构和复合结构中的新的物理效应对电热输运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热电材料微结构的形成规律与控制原理及热电材料的集成制备新技术,大幅度提高热电材料性能和发展新的热电材料体系的科学思想,这一科学思想得到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支持。作为首席科学家组织的“高效热电转换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2006年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支持。
在高性能热电材料的制备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材料体系的研究方面,同团队成员合作,提出并建立了非平衡状态下纳米晶热电材料制备新方法、应力诱导低维结构热电材料制备新方法、交叉共沉淀结合放电等离子体快速致密化制备纳米晶热电材料的新方法以及它们的集成制备技术;利用新的制备方法和技术,研制的P型和n型填充式CoSb3热电材料的最大性能优值ZT分别达到1.2(800K)和1.25(850K),P型Bi2Te3系热电材料的最大性能优值ZT达到1.35(300K),是目前国际上报道的这些体系的最好数据。相关研究在APL、JAP等重要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如APL90, 2007; APL89, 2006; APL87, 2005; JAP100, 2006; JAP97, 2005等)。
张清杰教授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APL)、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JAP)、Chinese Science Bulletion、Acta Physica Sinica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64篇,被SCI和EI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和引用20余篇次,编著并出版学术著作1部。
张清杰先后主持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一批重要科研项目,与团队成员合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4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
2017年11月,2017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名单公布,张清杰当选技术科学部院士。
2021年11月30日,中共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免去张清杰同志的中共武汉理工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常委职务。[7]
2021年12月9日,教育部党组在武汉理工大学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张清杰不再担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职务。[8]
任职时间 |
任职职务 |
---|---|
2007 |
国家973计划项目《高效热电材料与器件》首席科学家 |
2017年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专家组组长 |
2020年 |
科技部《第一届国家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
科技部《面向203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规划研究》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 |
|
科技部《面向2035年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战略规划研究》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9] |
任职时间 |
任职职务 |
---|---|
2007 |
国家973计划项目《高效热电材料与器件》首席科学家 |
2017年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功能基元序构的高性能材料》专家组组长 |
2020年 |
科技部《第一届国家基础研究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
科技部《面向2035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战略规划研究》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 |
|
科技部《面向2035年交叉前沿与颠覆性创新战略规划研究》材料领域专家组组长[9] |
三十多年来,张清杰校友一直致力于热电材料等特种功能无机非金属与复合材料研究,在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的重要贡献。(河南科技大学评)[10]
张清杰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沉稳、潜心治学。在繁重的行政事务下,他从没脱离教学、科研一线,是老师们心中不折不扣的“学术标杆”。(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赵凯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