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敏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疗系。1982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现任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听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第二届国际听觉、视觉生物物理大会主席。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名誉主委,国际颅底学会创始委员、委员。美国《颅底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主编,卫生部国家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第一、二、三、五届亚太国际人工耳蜗大会理事。 世界聋联听觉医学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美国俄州莱特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王正敏长期从事听觉医学和耳神经-颅底显微外科的研究,是我国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国际颅底外科学会创始人之一。组织并主持国产人工耳蜗的研制。创建了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在保护和重建神经功能的耳外科、颅底神经血管区显微外科、自主创新的人工耳蜗和内耳细胞损伤修复机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使聋残人复聪率和耳神经-颅底疾病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使我国在该领域位居国际先进行列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人才。
其得意门生王杰所开展的乳突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及听力重建术、各种鼻窦内窥镜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在微创治疗视神经外伤、泪道阻塞等鼻眼相关疾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临床科研中发表论文十余篇。已完成局、院级科研项目一项、在研一项,并参加《声带显微外科学》的编写工作。
2013年11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王宇澄举报其导师、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教授涉嫌学历造假、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复旦大学回应称,经查未发现王正敏存在学术不端,但确有学术不规范之处,校方还将继续关注并作出及时回应。
据了解,举报者王宇澄是王正敏的学生兼前任助手。早在2012年初,王宇澄已向校方提交过举报材料,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随即启动调查工作,并于今年8月形成调查报告,同时上报中科院。
这份对外公开的调查报告涉及三方面问题。其一,认定王正敏提供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已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学历造假问题不存在;其二,王正敏作为合作者之一发表的几篇中文论文中,有些论文内容高度重复,属重复发表,尽管王正敏均称其“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列为论文的合作者”,但此做法在学术态度上是不实事求是的;其三,在王正敏编著或主编的《耳显微外科》等三本书中,在未取得国外著作版权的同意下,对原著图片重新描画,使用大量插图且未注明出处,“此做法不符合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处理意见中认为,王正敏必须就编写专著中存在的学术不规范行为向原作者作出书面道歉,以及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的不实事求是做法向中国科学院作出说明。[4]
人民网北京2014年1月2日电 据央视报道,中科院院士王正敏近日被学生王宇澄举报学术抄袭、科研剽窃等。王宇澄称王正敏至少57篇论文涉抄袭,还“克隆”国外“人工耳蜗”样机冒充自主研发。央视记者调查发现,王正敏团队以各种名义报项目,仅2012年就获经费4000多万。
王正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生,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报道称,在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时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提交论文的全过程。王宇澄说在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中,第六页的271篇论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论文造假手法之一便是将自己的专著而选为外科医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王宇澄说,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一篇论文在国内刊物发表了以后,又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这样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当成两篇学术论文。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三是把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
据报道,王宇澄举报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还有一项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被誉为耳神经科学之父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王宇澄称,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一百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乌果·费绪教授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费绪教授的专著。而王正敏的另外两部专著《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抄袭行为。2003年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王宇澄参与了编辑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袭的全过程。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申报论文材料有“不实事求是”行为。
造假一
论文“一稿多投” 计算学术成果翻倍
王正敏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生,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王正敏申报院士的时候,王宇澄正是他的秘书,目睹了王正敏为当上院士论文造假的全过程。王宇澄说,在王正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论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一便是将自己的专著《耳显微外科》一书的内容,拆分成14篇论文,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
现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师的王宇澄说:“他的杂志和他的书的内容是一模一样的,第一章耳聋手术,他这个论文也叫耳聋手术,发表过以后,他又在2005年报院士的时候把它当做正式研究论文放进去,这样有14篇。”
王宇澄说,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一篇论文在国内刊物发表了以后,又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这样在计算学术成果时当成两篇学术论文。
学术成果 竟然抄袭他人著作
王正敏论文造假的手法之三是,把发表在《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的非研究性文章,包括“发刊词”、“专家笔谈”、“我如何做”等栏目的小品文,也列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
王宇澄举报王正敏依靠违规学术成果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材料里,还有一项最主要的指控是关于著作抄袭,被抄袭者是王正敏的导师,被誉为“耳神经科学之父”的瑞士苏黎世大学教授乌果·费绪。
王宇澄告诉记者,王正敏的第一本专著《耳显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术的手绘图,和乌果·费绪教授专著中的图片相同,但并未注明图片来源,书中参考文献里也没有提到费绪教授的专著。
王正敏的另外两部专著《颅底外科学》和《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抄袭行为。2003年王正敏开始写作他的第三本专著《王正敏耳显微外科学》,王宇澄参与了编辑工作,目睹了王正敏抄袭的全过程。
造假二
“克隆”国外样机 获国家专利巨额经费
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认定王正敏在申报科学院院士过程中,申报论文材料有“不实事求是”行为。不过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隐藏在王正敏院士背后更多的秘密被揭开。2003年,王正敏领衔的技术团队成功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人工耳蜗,那么这种人工耳蜗又是如何被研发出来的呢?
人工电子耳蜗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聋人康复新技术,重度听力言语障碍病人植入后,通过言语康复训练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用听觉和言语与人交流、融入社会。1982年,澳大利亚科利尔22型人工耳蜗通过FDA认可,成为世界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蜗装置。王正敏作为中国最早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医生之一,他最早提出了研发中国的人工耳蜗。
于是,王正敏找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范宝华,让他想办法得到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人工耳蜗样机。
作为王正敏研发团队的主要研发人员之一、上海听觉医学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沈义虎具体负责破解国外人工耳蜗样机的芯片。这位研发人员承认,他们的人工耳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而是模仿了澳大利亚科利尔公司的产品。
沈义虎说,他们通过对科利尔人工耳蜗芯片内部电路的提取、分析、整理,研究他们的芯片技术原理、设计思路、工艺制造和结构机制,然后依葫芦画瓢做出了自己的芯片,这个过程花了近两年的时间。但为了避免科利尔公司找麻烦,他们在外观和线路等环节做了修改。
1997年,王正敏团队研发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蜗”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04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对国产人工耳蜗进行产业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为了争取国家、省市科研经费,王正敏研发团队和上海力声特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各种名义向有关部门申报项目。
记者了解到,仅在2012年,他们就获得国家级项目两个,获得专项经费4000多万,其中,“国产人工耳蜗及临床技术研究项目” 获得国家卫生部专项科研经费2171万元;“上海力声特人工耳蜗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工信部经费2138万元。
王正敏200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一共有7名院士推荐人。最近,其中4名推荐人向中国科学院写联名信,要求中科院对王正敏予以除名。
这四位写联名信的院士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的刘新垣、戚正武、洪国藩、姚开泰。4名院士在联名信中列举了王正敏涉嫌论文造假的内容,一是他将个人专著《耳显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拆为14篇文章放在他自己主编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发表。这些都是假论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研究论文放入院士申报材料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这个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造假。我们选取院士,哪怕是有一篇论文有一点瑕疵,不是说作假了,瑕疵都不行。科学院不允许这样的人存在的,不允许这样带着作假的人存在。
刘新垣是著名分子生物学家,一直在中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工作。另一名推荐人姚开泰是著名病理生理学家,现为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开泰:我的态度就是中国科学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表态,是不是?但是中国科学院的章程,应该像这样的话就是说,他有那么多都是抄袭的,是不是?他不符合我们科学院士的标准。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中院士候选人行为守则》明文规定,“被推荐人附件材料”的提供者要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包括不得编造学术、专业技术经历和国籍证明,不得作虚假陈述,不得提供关于研究成果等方面的不实信息。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实际上是我们也是审查不严,我们承认有责任的,我们应该承担责任,我们负起责任,当时推荐他,是我们的错误。
刘新垣说,他们当时只看了推荐材料,并没有审查《增选候选人论著目录附件材料》。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新垣:当时就听人家说,就是有一个老的资深科学家,他们单位(复旦大学)也向我们推荐,我们相信了,我们相信了单位(复旦大学)。
2014年1月7日,中科院就王宇澄举报王正敏学术造假一事作出回应,称此事正在调查当中,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处理。目前,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已成立由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进行进一步核查和研究。对媒体报道的一些投诉信未涉及的新问题,也正在开展相关调查。
据中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11月,中科院学部收到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王宇澄对其老师王正敏院士的投诉,学部随即致函复旦大学,要求对投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2013年9月,学部收到复旦大学回函和调查报告。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随即开会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调查。
1955年9月-1960年9月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任住院医师、讲师。1978年5月-1985年6月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任科副主任、讲师。
1985年7月至今任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耳鼻喉国家重点学科主任、211工程重点学科主任、卫生部听觉医学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听觉医学临床中心主任、上海市听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耳鼻喉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2005年,王正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且是当今耳鼻喉学界唯一的一名中科院院士。同时担任上海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名誉主委,国际颅底学会创始委员,美国《颅底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主编,卫生部国家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第一、二、三、五届亚太国际人工耳蜗大会理事,世界聋联听觉医学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美国俄州莱特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美国《颅底外科杂志》编委、《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主编、《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副主编、卫生部国家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第三届亚太国际人工耳蜗大会理事。 曾任国际听力学学会执委、世界聋联听觉医学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美国俄州莱特大学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国际颅底学会筹备委员、委员。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省部级奖16项;主编或参与撰写专著12本,论文152篇;己培养博士后3名,博士28名。多次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模、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医学荣誉奖、上海市育才奖等奖项。
颅底手术,曾是让不少外科医生望而却步的“禁区”。颅底这块脑部和五官相接的地方,不仅血管非常密集,还有三叉神经、面神经等12对颅神经。手术全程都要在显微镜下进行,稍有差池,就会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这样的“地带”,脑外科医生和五官科医生都不敢轻易触碰。从瑞士苏黎世大学留学回国的耳鼻喉科博士王正敏开创了中国首例侧颅底手术。
王正敏(右五)到首大耳鼻喉医院2012年10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正敏教授莅临首大耳鼻喉医院指导工作,首大名誉院长、耳科首席专家赵啸天,耳科主任马宏敏,鼻科副主任盛发军等人热情接待了来访贵宾。
王正敏与首大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并视察了耳鼻咽喉各诊区及医院的整体环境:包括候诊室、治疗室、手术室、输液大厅、公共区、会诊室、眩晕中心、听力检测中心等,对医院配备的高端医疗设备给予了高度评价。
参观过程中,王正敏还向赵啸天详细了解了首大耳鼻喉医院的地理位置、设施布局、人员配备、医疗设施等,认为首大的办院理念与思路非常正确,鼓励医生们要充分利用好尖端的医疗设备,造福北京以及全国的耳鼻喉患者。
王正敏(左)与赵啸天讨论耳科学进展
王正敏长期从事听觉医学和耳神经-颅底显微外科的研究,是我国此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国际颅底外科学会创始人之一。而赵啸天作为王正敏的学生,也是中国最早精通人工蜗植入术的专家之一,所做的人工耳蜗植入术超过1000例。此刻在首大医院手术室外,王正敏对自己的得意门生赵啸天,以及他带领的首大医院都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