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虹

李景虹

中文名 李景虹
代表作品 李景虹著、自组装膜电化学
民族 蒙古族
目录导航

研究方向

电分析化学与生物分析化学:化学修饰电极、生物传感、化学生物学、生物分子识别、DNA识别与传感、免疫检测、酶电极、直接生物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纳米生物传感器、超分子电化学、半导体量子点生物标记、SPR技术发展、现场即时检测、光生物电化学

李景虹李景虹  电化学与电化学能源:物理电化学、界面电子转移、生物界面电化学、电催化、电池技术与基础、先进功能电池材料、催化剂设计、锂电池、超电容器、新型电解质、生物燃料电池、光化学生物燃料电池、新型复合光电池、电化学光解水、太阳能电池、光电化学池

纳米电化学与材料电化学:纳米电化学、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质、功能电极材料、半导体电化学、化学修饰电极、超分子电化学、自组装膜电化学、膜电极、室温离子液体电化学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李景虹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5]

两会建议

2021年两会期间,建议严惩恶意欺凌他人的青少年。应完善青少年欺凌相关惩罚约束机制,对恶意欺凌他人的青少年,采取严厉惩戒措施并记入个人档案。我国对学生合法权益的保护零散地分布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中,并无专门针对青少年欺凌问题的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司法机关本着对青少年“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青少年欺凌案件基本是从宽处理,使施暴方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尤其对欺凌教育防护方面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学校责任的界定厘清方面缺少明确规定,对欺凌事件发生后的处理缺乏细致规范的指引。

两会提案

2022年3月,李景虹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一共提出了四件提案,分别聚焦农膜残留污染防治、废塑料化学循环、城市塑料回收体系建设和加强幼儿学前教育。

李景虹建议,国家要通过设立试验示范和推广专项预算,加快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可行性已经得到验证的地域和作物上的推广应用。完善降解地膜标准,健全降解地膜评估体系,推行准入制,从源头把关,引导产业规范健康发展。在尚不适宜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地域和作物上,加强聚乙烯地膜的管控和回收。

废塑料循环方面,李院士认为,循环产业由于配套政策不健全,技术和产品开发难度较大,造成项目从落地、建设、运营不确定性大、产品质量、生产过程安全环保均难以保障,导致国家对该行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建议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化学循环是塑料废弃物综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塑料污染防治体系规划设计应统筹考虑包括化学循环在内的多种回收方式。鼓励并规范化学循环产品的终端应用。打通原料端瓶颈,优化废塑料分类回收体系。设立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支持重点石化企业新建或利用现有装置开展工业化示范,特别是要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联合的全闭环循环示范项目。鼓励化学循环技术研发创新,推动建立产学研结合、产业链协作的创新生态体系。

针对中国垃圾分类制度刚刚在各大城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配套必要的规划用地不够,城市回收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特别是缺少专门服务于可回收物的分拣中心。回收企业负担过重,无力承担建设“无废城市”的责任等状况,李景虹院士建议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增加对分拣中心等回收基础设施的用地规划;为回收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免费的用地政策,以推动各地方分拣中心的建设;政府要鼓励回收企业与环卫系统合作,充分利用既有的回收设施,帮助回收企业降低前端收集的运营成本等。

学前教育也是李院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供不应求、师资经费不均衡、幼教老师素质参差不齐、缺少规范普惠的托管服务等问题,他提出,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公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程,扶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快建设覆盖幼教网络,将所有公立和私立幼儿园纳入监管范围;鼓励现有幼儿园增设托管班,成熟社区建立幼儿日间照料中心,将幼儿入园年龄向下延伸至两至三岁之间,解决双职工无人照料孩子的问题。探索幼儿园“半日制”、“全日制”和“小时制”组合的模式;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价格管制,区分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监管;鼓励开办幼教师范学校,培养更多合格的幼教队伍等6点建议。[6]

荣誉记录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000年)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年)

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

国家人事部回国(来华)定居专家(2002年)

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获得者(2003年-2004年度)

长春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获得者(2003年)

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4年)

清华大学百名计划入选者(2004年)

清华之友(京东方奖教金)(2005年)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市青年科技奖)(2006年)

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

2017年8月1日,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李景虹在列。[7]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4]

社会兼职

Associate Editor(副主编),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 (Elsevier)

Guest Editor, 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

《化学物理学报》编委

《现代科学仪器》编委

《化学传感器》编委

第九届吉林省政协委员

化学传感器专业委员会委员

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

学术著作

发表部分论文目录:

Invited review in journals

D. Chen, J. H. Li*, Interfacial Design and Functionization on Metal Electrodes through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 Surface Science Reports, 2006, 61, 445-464

D. Chen, G. Wang, J. H. Li*, Interfacial Bioelectrochemistry: Fabrication,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Functional Nanostructured Biointerfaces, J. Phys. Chem. C, 18th Jan, 2007 (Feature Article)

L. Z. Zheng, X. Yao, J. H. Li*, Layer-by-Layer Assembly Fil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Current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6, 2, 279-296

专著及学术论著邀请章节

李景虹著, 《自组装膜电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2 (ISBN 7-04-01141-2)

李景虹编著, 《先进电池材料》, 化学化工出版社,北京, 2004 (ISBN 7-5025-5419-X/TB.32)

陈培榕,李景虹,邓勃主编,《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2006 (ISBN 7-302-11529-X/O.486)

C. Y. Sun, J. H. Li*, Cell-mimicking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based on polydiacetylene lipids: Recent development as “smart” materials for colorimetric biosensing devices, Chapter 7, in Advances in Planar Lipid Bilayers and Liposomes, vol. 4, p 229-252, Elsevier, 2006(ISSN 1554-4516)(Invited Review)

J. H. Li*, Y. Gui*, M. J. Wang, C. Sun, Electrochemical Sensor, in Encyclopedia of Sensors (Eds. Craig A. Grimes, Elizabeth C. Dickey, and Michael V. Pishko), American Scientific Publishers,2006 (ISBN 1-58883-056-X)(Invited Review)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