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中文名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针对 远东地区美国整体实力的衰弱
目录导航

指针内容

1978年内容

第一,双方为预防对日本的武装入侵,应建立有效的防卫合作态势。一方面,日本应在自卫所需范围内,保持适当规模的防卫力量,并确保美军稳定而有效地使用日本的基地和设施;另一方面,美国要在保持 核威慑的同时,在前沿部署应急部队,并保持能够及时增援日本的其他兵力。此外,双方应采取必要措施,建立起情报交换、通讯联络和后方支援体制,加紧研究制定联合作战计划,适时举行联合演习和训练。

第二,当日本受到武力进攻时,对小规模的侵略,由日本独自排除;日本独自排除有困难时,由日美共同排除之。作战分工是,日本负责领土及周边海域、 空域的防御作战,美国负责攻势作战及对日支援作战。

第三,在远东地区发生危机日本安全的事态时,日美双方要进行密切的合作,随时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磋商,并事先研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日本为美军前来支援提供必要的各种方便。

在上述三项内容中,第一项有关“建立防止侵略于未然的体制”和第二项有关“当日本受到武力侵略时日美采取联合措施”,由于这两项主要涉及自卫队和驻日美军的合作问题,所以到1984年时,双方已经制定了相应共同作战计划,但第三项有关“远东发生不测事态时日美进行合作”只是笼统地提出日本要给美国“提供便利”,但提供何种便利,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尽管如此,该指针的制定,不仅使日美安全保障 条约带上了军事同盟的色彩,而且也加快了日本增强军事力量的步伐。

1998年内容

帕内塔(左)与森本敏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帕内塔(左)与森本敏在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主要内容也为三项,即平常时期的合作、对日本进行武力侵略时的合作以及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不测事态时的合作。特别是对最后一项作了详细的规定,即在日本周边地区发生“对日本的和平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事态时,第一,日美两国战时援救难民、海上搜索、撤离非战斗人员等的各自行动;第二,日本在提供自卫队以及民间设施、为美军运输战争物资、后勤服务等方面与美国军队进行合作;第三,日美在收集情报、警戒监视、 扫雷等方面进行合作。为落实“新指针”所规定的具体内容,日本内阁在1998年 4月将有关的三个法案、即《周边事态安全保障法草案》、《日美相互提供物品及劳务协定修正案》、《 自卫队法修正案》提交国会审议。

1998年初,“新指针”相关三个法案提交日本国会审议,因而有关“周边地区”和“周边事态”的争论再起,同时也成为中日之间的外交问题。

更新背景

第一次更新

1996年4月,日美两国首脑发表《日美安保联合宣言》,声称日美两国将对18年前制定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进行修改,两国将在“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不测事态时加强防卫合作。 1997年9月,日美两国有关部门完成了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改,公布了“新指针”。 为落实“新指针”所规定的具体内容,日本又在1999年5月24日通过了《自卫队法修正案》、《周边事态法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根据这三项法案,如日本周边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日本自卫队就可以配合美军作战,向美军提供除作战现场之外的一切支援; 自卫队的舰艇和战机可以自由派出日本,“救护”和“寻找”在国外的日本人,救护美军伤员并寻找美军失散人员;日本政府也能够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向美军提供各种后方援助。

第二次更新

2012年年底,日本首相 安倍晋三上台后,就指示防卫大臣 小野寺五典研究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

日本这次考虑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主要是为了应对中日钓鱼岛争端、朝鲜发展 核武器及导弹的问题。由于美国将亚洲视为重点,加上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紧张,因此日本意欲修订防卫合作指针的气氛变得日渐浓厚。

2013年1月1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面临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和朝鲜的导弹和核计划之际,美国和日本着手15年来首次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对合作指针的修改中将规定日美军队在日本或日本附近的合作方式。

日本防卫省官员表示,日方希望能以今后5年、10年、15年的眼光探讨日本自卫队和美国军队的角色以及相应时期内的安全环境。日本政府表示,促成本次修改的原因是过去15年安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包括中国海上扩张和朝鲜的导弹发展。

美日官方在东京举行了一次工作会议,成为本次合作指针修改工作的开端。完成这项工作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时间,日美修改合作指针与美国的外交“支点”和安全重心转移到亚洲相一致。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塞切尼称,“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安倍政府是否会重新解释宪法,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如果制定了这项政策,显然会影响自卫队和美国军队的合作方式。”

日本承认具有被称为集体自卫权,这意味着即使日本自身不受到攻击,日本也有权帮助受到攻击的盟国进行防御。但传统上,日本政府解释 和平宪法禁止日本实际行使这项权利。 安倍晋三希望修改宪法解释,使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

第三次更新

围绕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问题,日美双方将就如何提高针对中国海洋活动与朝鲜核与“导弹”开发问题的共同遏制力与应对能力进行讨论。另一方面,网络与宇宙空间合作、驻冲绳美国海军陆战队移师关岛,以及减轻冲绳驻日美军基地负担等也将成为会议的议题。此外,有关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一事,日本政府还希望能够在实现宪法解释变更工作后,将此反映到新的《指针》当中。

日美两国政府2013年10月3日在东京召开“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议并发表了共同文件。双方就在2014年底前完成对规定自卫队与美军职责分工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再次修改工作达成了协议。

第四次更新

日本政府在2014年10月3日举行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上讨论和通过了新的合作指针中间报告。日美政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最终报告。

中间报告删除了现行版本中限定自卫队支援美军“周边事态”的提法,代之以“全球范围支援美军”,这意味着日本安全保障政策体制再次出现重大转变。

尽管这份中间报告没有出现“集体自卫权”的字样,但报告明确提出,自卫队将在从“平时”、“灰色地带”事态到“战时”都对美军开展“没有罅隙”的合作与支援。此外,日美将在导弹防御、情报收集、预警侦察、太空、网络等领域开展和强化合作。

美日政府2014年10月8日联合发布《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订工作的中期报告。报告称,美日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日本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将扩大至“全球范围”。这是自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以来,自卫队职责进行的一次重大转变。

此次新修订的防卫合作指针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美日防务合作,意在共同维护日本及周边安全,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基于这份报告,新指针的目标包括建立一个“无缝对接的”防务合作机制,防范日本的安全威胁,合力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在太空以及网络空间加强合作,不断加强互信。两国未来将在情报、演习、反导、防空、搜寻以及海上安全等方面加强合作。

日本自卫队将在双边合作框架下扩大活动范围和行动职责。今后,美军与日本自卫队的合作将从目前的应对“周边事态”扩大至“全球范围”。报告称,如果日本遭到武装袭击,美国将提供支援。如果与日本关系紧密的国家遭到袭击,日本有权出动自卫队。在这份中期报告出台后,日本政府计划向周边国家说明报告内容,增加报告透明度,以消除对日本自卫队扩大活动范围的担忧。

第五次更新

2015年4月27日,美国和日本联合发表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在扩展美日军事合作的同时,大幅加大了日本自卫队对美国军事行动的支援范围。新版《指针》规定,当美军遭遇第三国威胁时日本可以前往给予援助,也可以协助美军在中东执行扫雷任务。可以认为,美国这是允许日本武装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进攻性的角色[1]

根据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在遭遇他国攻击时,日本将有权利行使“集体自卫权”进行自卫,并且美国和日本将增加区域与全球合作。

指针争议

“新指针”的出笼引起 亚太地区各有关国家的警惕和不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由于历史的原因,日本在安全政策上的取向对亚洲邻国一直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希望日本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俄罗斯报纸指出,警惕日美军事同盟变成“太平洋的北约”,希望日本首相重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之苦的周边国家的警告; 东盟九国大使一致要求日本澄清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随涵盖的地理范围; 新加坡的一家报纸指出,日美防卫合作的扩大,让日本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必然引起世界舆论的非议; 韩国媒体评论说,亚洲国家对 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给他们造成的苦难记忆犹新,因此,他们担心日本武装力量作用的扩大,等等。

1998年4月30日,针对日本新闻媒体报道日本政府已就日美安全合作设定的“周边事态”拟定了基本见解,称其范围包括中国的 台湾海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必须强调的是,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任何直接或间接将中国台湾海峡纳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的做法,都是中方坚决反对的,也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但在5月22日,日本外务省北美局局长高野纪元在国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作证时说,“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中所说的“远东地区”包括台湾,因此日本的“周边事态”也包括台湾在内。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严厉抨击道,“我们对日本外务省官员的发言表示严重关注,对日方这种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表示强烈谴责。中国政府已就此问题向日方提出了严正交涉,要求日本政府对此作出明确的澄清和解释”。虽然此后日本首相 桥本龙太郎老调重弹,辩解“‘周边事态’的概念不是设想的地区,迄今为止说的是着眼于事情性质的概念,我们自主地判断”,但日本政府“未超过日美安保条约框架”或“政府的传统见解未变”等措辞仍然未明确表明其态度。1999年 1月14日,与 自民党联合执政的 自由党党首 小泽一郎在记者招待会上在谈到“新指针”中的“周边事态”时说,“所谓的日本周边,至少要把邻近日本的各国全部包括在内,这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 俄国、 朝鲜半岛、中国和台湾。”虽然日本政府表示小泽发言不代表政府见解,但同一天小渊首相改造内阁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却说,“在以日美安保条约为坚实基础确保日本安全这一点上,自民党与自由党在基本理念和思考方式上没有丝毫的不同”。

影响及评价

消极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制定的《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90年代的“新安保”将对日本乃至地区各国带来消极的影响。首先,它为地区制造了不稳定因素。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在亚太地区,由于大国之间军事对抗的水平降低,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迅速发展,虽然该地区还存在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矛盾,未能建立起多边安全保障体制,但在美国、日本、东盟、中国、俄罗斯五大主要力量互相牵制下,正在形成亚太地区多极化格局,有助于地区稳定与发展。但日美之间重新修订《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强化两国军事合作同盟,实际上仍然是冷战思维在新国际形势下的延续,不利于在本地区建立以平等协商原则为基础的亚太安全机制,也破坏了亚太地区缓和的氛围。

其次,“新指针”一方面为日本使用军事力量干预国际事务或地区事务提供了依据,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创造了条件,但在另一方面,它将日本更加束缚在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框架中,进一步缩小了日本在外交上的独立性回旋余地,很有可能不由自主地卷入武装冲突中去。由于美军在日本设有130多个军事基地,美军还有权使用日本的民用 机场和 港口,这样,一旦日美所谓的不测事态发展,日本便成为没军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前沿基地。再加上日本有义务向美军提供雷达基地、 预警飞机和 潜艇收集到的情报,以及参加扫雷活动,为没军提供补给等支援都会使日本卷入战争的漩涡中去。

另外,“新指针”赋予日本在其国境外发挥军事作用的义务,将导致日本扩充军备,提高自卫队军事装备水平,并在日美联合作战的旗号下无所顾忌地向海外派兵。这将引起各国的不安与疑虑,并刺激地区的军备竞赛。

评价

“新指针”所涉及的范围问题和台湾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面对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首先应在东亚地区建立类似于欧洲共同体或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共同体。作为该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只有相互之间建立起理解与信赖的关系才能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因此,中日两国应以切实负责的态度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所有领域进行对话与合作,为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指针修改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国防部长哈格尔3日在东京举行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晤。双方表示将加强日本自卫队和美军的防卫合作,并在明年底前完成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改工作。

日美3日达成协议,合作应对“21世纪威胁”。双方将于2014年底前制订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为17年来首次修改该协议。

根据协议,美方明年春天将向日本派驻“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美方将在京都府部署第二部X波段雷达。今年12月起,美方将在驻冲绳嘉手纳基地部署P8反潜侦察机。这是美军首次在美国以外基地部署P8反潜侦察机。

美方还将减少部署在冲绳的“鱼鹰”倾转旋翼运输机的训练和驻扎时间,并将普天间基地迁至冲绳县名护市边野古地区。

就应对网络攻击,日美每年将举行两次副部长级会谈,交换信息;日本自卫队和美军将强化合作,包括人员培训和联合演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