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简称SG Automotive Group)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303),是以整车、车桥及零部件为主营业务的跨地区的现代企业集团,是“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06年度全国500家大型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138位。 曙光汽车集团在国内有12个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在美国、韩国有2个公司(办事处),在丹东、沈阳、上海和美国分别设立4个技术研究中心。[1]
公司始建于1984年,由现任董事长李进巅先生率领十个伙伴,筹措七万元人民币,从制造越野车车桥开始艰苦创业。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与创新,已拥有“黄海汽车” 和“曙光车桥及零部件”两大品牌,形成黄海商用车、乘用车、特种车和曙光车桥及零部件四大系列产品。其中,黄海大中型城市客车销量已连续三年位居行业第一;2005、2006年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连续两年荣获“最佳巴士制造商”奖;黄海翱龙CUV在“2006中国(长春)汽车风云榜”评比中摘得“SUV风云大奖”桂冠;黄海特种车可以满足机场、码头、军用和民用市场的需求;“曙光车桥”连续十一年在全国轻型车桥市场销量第一,被誉为中国“轻型车桥王”;“曙光零部件”大量出口国际OEM市场,并于2005、2006年连续两年获得世界500强某著名公司的“全球最佳供应商奖”。
公司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机器人焊接、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加工、计算控制在线检测和标准化测量装配,产品的试验检测系统先进可靠,已先后通过ISO9001、QS9000和TS16949国际标准认证。 “创造效益、造福社会”是曙光人永恒的追求。集团公司2006年向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捐赠了乘用车全系列产品,为保护藏羚羊工作献上了企业的一份力量;2007年“黄海汽车”又成为中国登山协会唯一指定用车,与中国登山队一起肩负起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传送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回顾历史,曙光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为先。瞻望前程,曙光汽车集团依然将品质提升贯穿始终,继续打造百年曙光、国际曙光、开放曙光,与客户和 合作伙伴们一起,共创美好未来! 曙光集团主导产品之一的“黄海”牌客车享誉中外;轻型汽车车桥也连续五年在全国轻型车桥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公司生产的汽车制动器、齿轮、半轴、轴套类等汽车零部件也都在国内市场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并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公司采用日本、美国、德国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实现机器人焊接、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加工,计算控制在线检测和标准化测量装配,产品的试验检测系统先进可靠,其技术水平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达到国际标准。
公司同时具有ISO9001和QS9000标准认证证书,并拥有“国家名优产品保护品牌”、“国家重点新产品”、省“企业连续十五年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以综合实力最强、工艺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成为同行业的排头兵。
1984 李进巅率领十人,集资人民币七万元,创立丹东曙光机动车配件厂
1988 公司更名为丹东曙光车桥总厂。年车桥产量突破万只
1990 研制开发1020独立悬架和后驱动桥,通过 鉴定投产,填补国内空白
1993 公司改制为丹东曙光车桥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管理开始启用SG/MIS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10月份“八五”改造竣工投产
公司进入国内三大轻型车车桥厂行列
1995 投资建立丹东汽车改装厂并于2001年6月更名为丹东曙光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
1997 生产的轻型汽车车桥产品跃居行业第一名
控股重组成立诸城市曙光车桥有限责任公司、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责任公司
1998 获得ISO9001质量标准认证。驱动桥年产能力达到10万支
正式承担了沈阳金客“M1”(中华)轿车的前后悬挂系统研制开发工作。并于1999年
完成全部样件试制,标志曙光进入轿车车桥领域
1999 控股重组成立了山东荣成曙光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汽车制动器有限责任公司
2000 “九五”改造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通过QS9000标准认证
在上交所首发4千万A股流通股成功,股票名称为“曙光股份”,股票代码:600303
2001 公司与美国曼哈顿资本集团签署《 作协议》
聘请韩国汽车专家到公司任职
2002 与若干世界500强企业签署中国独家代理协议及长期供货协议
成立曙光美国汽车公司、曙光韩国办事处
合资成立安徽安凯福田曙光车桥有限公司
成立上海曙光曼哈顿投资有限公司
与美国伊顿公司签署长期供货协议
控股成立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常州黄海汽车有限公司
◆丹东黄海特种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
◆丹东曙光专用车有限责任公司
◆丹东黄海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丹东傲龙汽车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诸城市曙光车桥有限责任公司
◆凤城市曙光汽车半轴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荣成曙光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曙光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丹东曙光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曙光(美国)技术中心
◆辽宁黄海汽车集团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
·荣获丹东市工商行业管理局授予的“重合同守信誉单位”称号;
·荣获丹东市“社会贡献50强企业”、“依法纳税50强企业”50强之首;
·荣获交通银行丹东支行授予的“特级信用企业”称号;
·荣获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授予的“信用特级企业”称号;
·荣获辽宁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联合授予“优秀纳税单位”称号;
·荣获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民营明星企业”、“文明单位”称号;
·荣获辽宁省工商局评选的“辽宁省综合实力百强私营企业”称号;
·荣获辽宁省总工会组织的年度“安康杯”“优胜单位”称号。
·荣获“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杯”劳动竞赛“优胜企业奖”。
·荣获获辽宁省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
·荣获“辽宁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荣获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
·荣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荣获“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集团出口差壳班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及工人先锋号称号;
·荣获国家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的“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称号;
·荣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黄海客车”荣获“中国公众最喜欢的十大商用汽车品牌”奖及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评选的“最佳巴士制造商”奖;
·黄海翱龙CUV荣获“中国SUV市场用户满意十佳品牌”;
·曙光车桥及零部件荣获“全国百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称号,荣获世界500强企业授予的“最佳供应商”奖
“曙光集团没有辜负省市领导对曙光的殷切期望,没有辜负丹东社会各界和父老乡亲对曙光的倾心厚待,2010年实现了112亿元销售收入,成为丹东市首家创百亿企业。”
2010年,曙光集团上下群情振奋、干劲冲天、成果斐然!
昂首进入“百亿元俱乐部”,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曙光集团给丹东带来了阵阵暖意,毕竟两年的努力和期盼终于梦想成真。这个“给力”的消息在年底到来似乎更有意味,因为它更像是送给家乡人民的一份年终大礼。
“新的一年工作任务繁重艰巨,一天都不能耽误,‘同心协力,决战百亿’,这8个字虽少,但意义重大。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为集团的百亿目标共同奋斗。”2010年2月初,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曙光集团董事长向集团上下发出了动员令。
决战百亿,百亿必夺。这是曙光集团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集团领导班子统一思想,确定了“决战百亿”的战略目标,吹响了“同心协力”的“集结号”,拉开了决战百亿的战役序幕,犹如沙场点兵,擂响战鼓,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2010年3月,集团董事长李进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时,省长陈政高与他交谈时再次提到曙光汽车集团实现百亿企业的目标。面对金融危机的重大挑战,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面对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面对丹东百姓的翘首以待,怎么办?绝不能让省市领导失望,绝不能让丹东的百姓失望,一定要抢抓机遇,以百倍的努力,勤劳的汗水,实现丹东百亿企业“零”的突破,集团作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此后,集团先后召开几次重要会议,解放思想,打开思想“总开关”,使集团上下思想空前统一,变压力为动力,极大地鼓舞了全体员工的斗志,并转化为苦干、实干的具体行动。
凡事没有一帆风顺。金融危机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调整汽车产业的政策和振兴汽车产业的规划,汽车产业重组的步伐在加快,行业竞争形势空前激烈。当集团召开2010年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时,时间过半可任务尚未过半,摆在集团面前的下半年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开弓没有回头箭。集团再次吹响“决战百亿”的进军号角。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隆隆的战鼓声中,万马奔腾,场面壮观!
在集团董事长和管理团队的率领下,集精兵强将,摆棋布阵,展开了新一轮的鏖战。集团制定阶段性目标的战略方案,每个事业部、每个部门、每个车间和班组结合工作实际,分解“百亿收入”的具体任务目标、落实措施和实施保障,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逐个完成。
市场经济如浪潮起落变化无常,必须掌握市场走势,及时做出相应的部署和调整。在黄海客车常州基地竣工投产形成“南北呼应”生产格局的基础上,集团又与中国南车时代合资,组建湖南南车黄海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打造中国最大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基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下半年,特种车公司与国家总装备部争取订单追加飞机运油车154辆;为国家总装备部援外司设计制造飞机加油车并出口赞比亚,成功实现特种车公司军车的首次援外项目。特种车公司在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规模同时,开发多种产品,陆续打开国家总参谋部、国家武警总队等多个销售渠道,使产能得到有效提升。
车桥及零部件事业部推行了“零缺陷”工程、总经理专项工作跟踪考核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举措,开发新产品14种,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项。他们在采购资源异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策划和认真组织开发供应商资源,缓解交付压力,开发产品330种,引入新供方33家,有效地扭转了瓶颈供应商困扰的被动局面。
乘用车事业部制定一系列实现百亿的工作措施,加强生产过程控制,把住制造关。在渠道管理处的宏观布控下,形象店数量由2010年初的70家增至年末的95家;二级网络的建设,由年初的138家发展到年末的246家;在网络建设中,新建了5家大型4S店面,增强了公司销售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曙光企业文化有一句话:“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是员工成长的摇篮”。在集团董事会领导和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每名员工就像闪闪发光的螺丝钉!采访中,一名员工说出了曙光人的心声:“只有完成100亿目标,我们才无愧于这一代的曙光人。”累!这不是抱怨,是实情。“白加黑”、“五加二”忘我工作的员工多了,“拼命三郎式”的干部多了,想事、干事、干成事的员工多了,这是真实的写照。
在“同心协力,决战百亿”这场战役中,曙光人赢得了胜利。这场决战,凝聚了全体曙光人的智慧和心血,他们用不懈的努力,证明是一支敢打硬仗的“铁军”;他们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忠诚、敬业、求实、奉献”的曙光精神。百亿企业为曙光集团历史谱写出新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