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核能发电厂位置
厂区面积:480公顷
龙门核能发电厂厂房布置采双机组式,除辅助燃料厂房及废料处理厂房以及部分系统结构为两部机所共用外,其他部份均各自独立。
各部机拥有一座奇异公司所设计发展,产生蒸汽的进步型沸水式反应堆(ABWR);将冷却循环系统直接内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中,使结构较单纯。每小时能产生每平方吋1,040磅(720万巴)压力的饱和蒸汽1,684万磅(764万公斤)。围阻体也是GE公司所设计。
汽轮发电机组由日本三菱重工所承造,汽轮机为四缸六排汽流串联复合式,有一部高压汽轮机及三部低压汽轮机。发电机为氢冷式,发电量为1,350,000瓩。所发电力经由345,000伏特超高压输电线分二路送至台北及龙潭地区汇入系统。
龙门核能发电厂所采用之进步型沸水式反应堆新增多重防护设计:尤其针对反应堆保护系统以及紧急堆芯冷却系统上增加了两重至三重的防错措施。并将监视与控制系统全面数位化,以达到及时资讯以及提高反应速度。以堆芯保护系统来说,旧式炉水循环泵体积庞大且管线复杂,若单一循环泵故障则丧失一半可用冷却水。但以龙门电厂采用的进步式设计,将原两个循环泵改为十个较小型循环泵,位于反应堆下方,省去管线复杂设计,并在因一循环泵失效造成炉水丧失时,其余循环泵皆可替补上且损失的泸水也较少。此外尚有进步式马达控制棒设计,除了达到微调功率之外,另外配加液压控制系统,让发生需要紧急停机时液压系统可瞬间将控制棒全插入反应堆内以及其他各细项修改。
全场数位化仪控系统:传统式乃是由全厂各处拉线至控制室,若某处发生故障,维修人员只能确定发生系统而不知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全面数位化的优点在于光纤可无时差传送大量讯息,且经由设定与搜集各项参数,维护人员可大幅降低查修与维护所需要的时间。
由发电量2,700MW可以推算出一年发电量为(2,700,000KW)*(365天)*(24小时)*(90%容量因素) = 21,286,800,000度(212亿8680万度)
1973年及1979年中国台湾地区分别历经第一次石油危机与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为因应石油危机后之能源情势,政府能源政策改采“能源多元化”:一方面推展核能发电,另一方面继续引进大容量高效率火力机组。1986年以来,政经情势历经40年来最大变局,如宣布解严、开放党禁、开放大陆探亲、解除报禁、放宽外汇管制、引进高科技及产业结构转变等,电力需求持续增加,但部分电源开发计划如核四、苏澳等,却受环保抗争之影响兴建受阻,自1986年至1990年间,没有大型机组加入营运,备用容量渐感不足,如遇大型机组跳机,极易造成限电之困境。至2006年起,国际化石燃料价格大涨,严重冲击电业的经营环境。同时面临全球暖化问题低碳经济、低碳能源、低碳电力将是全球发展的主轴。台湾自产能源缺乏,面对温室气体减量的必然趋势,为确保电力事业永续发展,在供给面发展低碳电力,另在需求面全力推动节约用电及提升用电效率。至此,台湾电业市场进入“节能减碳”时期。
民众反对 相关图核四的兴建计划在1980年代便已提出,1985年5月因贡寮当地民众强烈反对,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指示行政院暂缓兴建。1992年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指示批准,直到1999年3月17日开始动工兴建,原计划核四一号机于2004年商转。于2000年政党轮替后行政院宣布停建,随即遭立法院弹劾,于2001年释宪后复建,计划完成日期延至2006年。于2006年因确定无法如期完成再延至2009年,后又延至2011年。于2011年发生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政府决定对核四进行检视和补强,原预计商转日期延至2015年。2013年2月25日行政院长江宜桦宣布核四是否续建将由公民投票决定。
由台湾发电量占比图可以看出台湾发电量以燃煤及天然气为大宗,发电成本随燃料市价波动。
台湾能源98%依赖进口,电力系统又属独立电网,无法从他国输入电力,而发展再生能源的条件不佳,能源安全(如缺电风险)面临的挑战远较其他国家严峻。因此,追求能源多元化以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升能源自主性,是确保台湾能源安全的重要政策。核电因为具有稳定、低碳、低成本、与发电效率高的特性,可以作为台湾迈向非核家园过程中过渡的能源选项。而“没有核安就没有核电”,则是政府继续使用核电的首要前提。
电力供应需发电与用电相当,若区域内发电不足以供应用电需求时,必须透过跨区电网输电线输送融通电力支援。以101年北部地区为例,电源仅占全系统34%,用电量却占40%,电力供应明显不足,需南电北送因应。
台湾北部是用电量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经济活动频繁的工商重镇,且金控公司、证券公司、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总部多设于此,特别需要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若此区域因缺电、限电风险而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作,不但影响投资意愿,使国际竞争力大损,其连带效应也会逐渐扩及全国各地,降低中国台湾地区的经济成长动能。
行政院研考会于2013年4月16日公布“民众对核四公投相关议题的看法”民调,高达91%民众知道,政府要用公投决定核四去留,68%受访者,赞成“以公投方式决定核四是否停建”,19%的受访者表示不赞成。
民众反对 相关图
对于核安问题,52%认为,“安全情况下利用核电是可行的”,35%“坚持反对使用核能”;54%认为“安全情况下核四可运转”,但39%认为“不管安不安全,核四都不该运转。”台电表示“核安和环保更重要,避免地球持续发烧,让我们一同支持安全的核能。”
2014年4月27日,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反核禁食27日进入第6天,加上反核团体发动万人上凯达格兰大道的压力,马英九邀请15个蓝营执政县市长开会后,做出一致决议,自即日起,核四(台湾第四核电站)1号机不施工只安检,安检后封存,2号机全部停工,宣告核四“立即停工、冷冻封存”,借以平息核四政治风暴。[1]
反应堆 | 反应堆型式 | 输出功率(兆瓦) | 开始商转日期 | 反应堆厂商 | 围阻体型式 | 备注 |
---|---|---|---|---|---|---|
一号机 | 进步型沸水式反应堆 | 1350 | 预估为2013至2015年之间 | 奇异公司 | 钢筋强化混凝土型 | 2014年4月27日宣布不施工,只安检,安检后封存 |
二号机 | 进步型沸水式反应堆 | 1350 | 预估为2014至2016年之间 | 奇异公司 | 钢筋强化混凝土型 | 2014年4月27日宣布全面停工 |
反应堆 | 反应堆型式 | 输出功率(兆瓦) | 开始商转日期 | 反应堆厂商 | 围阻体型式 | 备注 |
---|---|---|---|---|---|---|
一号机 | 进步型沸水式反应堆 | 1350 | 预估为2013至2015年之间 | 奇异公司 | 钢筋强化混凝土型 | 2014年4月27日宣布不施工,只安检,安检后封存 |
二号机 | 进步型沸水式反应堆 | 1350 | 预估为2014至2016年之间 | 奇异公司 | 钢筋强化混凝土型 | 2014年4月27日宣布全面停工 |
核能第四发电厂计划,台电于1980年5月提出,经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选址于贡寮。在1982年至1986年的中央政府总预算中也编列新台币110亿元,并执行31亿余元。1985年5月因贡寮乡民强烈反对,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指示行政院暂缓兴建。1986年发生切尔诺贝利事件,随后民主进步党与台湾环境保护联盟成立,台湾反核活动由此展开;同年7月,未执行的79亿预算遭立法院冻结。
1991年10月3日,反核者到厂址抗争引发冲突,发生抗议者驾车冲撞造成保警意外殉职事故。
1996年5月21日 立法院由张俊宏、翁金珠、颜锦福等民进党立委提“废止所有核能电厂兴建计划案”列为5月24第一会期第十五次院会议事日程讨论事项第一案,于5月24日通过。国民党政府不接受决议随即于6月6日提出核四覆议案,由于6月16日立院程序委员会决议不将覆议案排入议程,直到10月18日覆议案获得通过,废止案决议不予维持。
1999年3月17日 核四厂正式动工。
2000年5月20日 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指示“核四再评估”,经济部长林信义招开“核四再评估会议”,暂缓核四工程各项采购与工程招标。
2000年9月22日 经济部长林信义对停建核四的赔偿问题表示:“约在700亿到900亿之间,不过台电在转卖两座反应堆及一座涡轮机后,约可有三、四百亿进帐,因此真正损失的金额约为400亿,并非外界所说的千亿。不过由于要负担赔偿问题及短期冲击,五年内,台电拟提高电费以为因应,每度电约提高一毛二,每个家庭每年约多负担2000元。不过五年后多个民营电厂并联发电后,电价又将回稳,届时总体电价涨福不到百分之零点五。”
2000年10月16日 行政院长唐飞因主张续建核四,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主张废核四立场不同,以健康不佳为由请辞获准。行政院长张俊雄继任。
2000年10月19日 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会晤亲民党党主席宋楚瑜。
2000年10月21日 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会晤新党全委会召集人郝龙斌。
2000年10月27日 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与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会后半个小时内,行政院长张俊雄宣布将不继续执行核四兴建预算案。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决定要求监察院弹劾行政院。
2000年11月10日 行政院对核四争议申请释宪。
2000年12月22日 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在野联盟共147位立委连署“罢免台湾地区领导人副台湾地区领导人案”送交立法院议事处,完成提案程序。
民众反对相关图2001年1月15日 司法院大法官释宪释字第520号,标题:“政院停建核四厂应向立院报告?”,略以:“核四停建属于国家重要政策的变更,行政院应尽速向立法院提出报告并备质询,立法院亦有听取的义务。立法院作成反对或其他决议,应视决议的内容,由各有关机关依本解释意旨,协商解决方案或根据宪法机制选择适当途径解决僵局。”
2001年1月30日,立法院第四届第四会期第一次临时会,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党团及无党籍联盟由立法委员郑永金等九十一人提动议案。最终以135:70的比数表决通过决议:立法院依大法官会议所作第五二0号之解释意旨,再予确认核能四厂预算具有法定预算效力。反对行政院迳予停止核能四厂兴建之决定;行政院应继续执行相关预算,立即复工续建核能四厂。
2001年2月13日 在释字第520号解释文以及违约金的双重压力下,最后在2月13日由行政院长张俊雄与立法院长王金平签署协议书,达成核四复工协议。
2001年3月5日 台电表示停工110天所造成的损失34亿8千9百万由台电吸收,同时损失中3.12亿列入89会计年度,其他31.77亿纳入90年度预算。核四预计2006年7月商转。
2006年1月24日 台电向经济部提报“核四商转延后计划书”,核四工期延后三年,工程费追加200亿。最初投资1697亿,2000年停工,核四在2001年二月复工后,工程设计修改,发生不少合约纠纷,有廿项工程流废标或有纠纷。全部241项包工中,仅完成109项,还有65项尚未发包。台电除支付30多亿元直接损失给包商外,工程重新发包耽误工期的损失难以估计。虽然核四两座机组分别在2003年六月和2004年七月运抵核四工地,但因土木工程汽机部分落后39.5个月,核反应堆部分落后36个月,因此机组仍无法完成安装。光是最大包商新亚更换下就耽误12个月工期,新加入的工程团队经验不足,每个工程又环环相扣,一个工程落后,其他很多工程跟着动弹不得。
2006年3月9日 经济部呈交行政院文件指出核四追加预算规模约543亿余元,包括13项细目:美元汇率因素为187亿余元、涨价准备金156亿余元、复工修约137亿余元、利息减少87亿余元、保警费增加25亿余元、委托调查研究费21亿余元、增购土地14亿余元、渔业权补偿及公益捐助13亿余元等。核四工程自1982年至2005年,已获立法院通过预算数为1436亿元,核四工程至2006年1月已执行1404亿余元,契约应付365亿元、决标69亿元,合计1838亿元,总额仅剩50亿元可继续办理发包工程,预估仅能执行至2006年5月底止。台电公司在1月10日依行政院经建会审查意见,并纳入工期展延三年的影响因素,预估增加金额为543亿元,投资总额增加为2431亿余元。核四工程至2006年1月底止,累计实际进度为64.30%,较预定进度89.48%,落后25.18%。
2011年6月13日 立法院审查100年度总预算附属单位营业及非营业部分预算案,其中包含核四140亿追加预算。在国民党团人数优势之下,民进党提案全数遭到否决,通过140亿追加预算。同时通过的国民党所提的对案,要求审慎办理包括耐震及防海啸能力在内的核能安全总体检,核四也应经管制机关审查同意后,才能运转发电。
2012年10月30日 第一反应堆首度公开露面,依照官方说法,厂房建设已近百分之百完工,正试运转的一号机厂房外已在做绿化工程,显示动工十三年多的核四厂已近正式发电。
龙门核能发电厂
2013年1月10日 经济部长施颜祥在核四专案报告表示,核四不运转有三个问题:电价增加四成、限电、无法减碳。核四厂须完成十八项改进,已完成五项,余十三项预计2013年六月底前完成。核四已四度追加预算,累计二千八百卅八亿元。台电评估第五次追加预算超过三千亿元大关,上限三千三百亿元,代表第五度追加预算最高达四百六十二亿元。若2014年申请装填燃料获准,核四一号机即可进行为期约一年的启动测试,最快2015年申请商转。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梁启源指出,核四若不续建,台湾每家得负担约五万;若改天然气,成本得再花五百多亿,且技术上有问题。
2013年2月25日 行政院长江宜桦宣布,核四是否续建由公民投票决定。国民党团书记长赖士葆表示,核四公投要和政治脱钩,盼8月就能进行公投。
2013年4月2日 经济部筹组的强化安全检测小组正式运作,由前原能会核四安全监督委员会委员林宗尧主持。强化安全检测小组由核一、核二、核三厂各抽调十五人,共四十五名台电资深工程师,加上美商奇异公司十二位专业技师、未来接手运转业务的台电核四厂人员四十名到五十名,以及国际验证单位世界核电厂协会(WANO)与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NRC)约二十位,合计百余人。预计自5月2日起,重新进行检测,为期至少半年。
2013年5月7日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表示,台湾四座核电厂他都去过,台湾人应感到很骄傲,台湾核一到核三厂都运转30几年,纪录非常好,且根据世界31个国家核电厂评估,日本的核电厂、特别是福岛核电厂要出事,一点都不冤枉,福岛核电厂的主要管理者曾被革职过,管理也曾出事过。
2013年6月17日 台电请世界核电厂协会(WANO)前往核四厂支援进行“运转前测试特别评估”,WANO专家已于当天正式进驻。
2013年8月29日 世界核电厂协会(WANO)东京中心派遣专家小组至核四厂进行“试运转测试支援任务”第一阶段完成,专家群除肯定核四厂因应日本福岛核灾成果外,也提醒应持续强化人员训练。强化安检小组自5月初起开始执行系统再检视,至8月25日止,核四厂126个系统共已执行118个系统再检视,其中完成通过者有77个系统,需澄清改善者41个系统。安检小组也自6月初起开始执行系统测试再验证,测试再验证程序书共231份,已审核通过134份;另已依59份程序书通过测试再验证,其余均依计划陆续进行。
2013年11月15日,欧盟与欧洲核能安全管制机构(ENSREG)所作的同侪审查证实,台湾核电厂所使用的安全标准通过先进国家标准的压力测试。另建议增强海啸防护墙高度和进行更深入的地震和洪水风险评估。(A peer review conduct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nd the European Nuclear Safety Regulators' Group confirmed that the safety standards used by nuclear power plants in Taiwan are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national state-of-the-art practices. They recommended the installation of higher protection walls against tsunamis and the use of updated methodology for the evaluation of seismic and flooding risks.)
2014年1月28日,核四已完成并通过100个系统,仍有21个系统待改善、3个系统未完成移交、2个系统已移交但还未进行再检视。根据规划,核四检测工作将于6月底前完成,9月底前依序备妥相关报告及品质文件送原能会审查,如果可以在年底拿到装填燃料许可,在没有政治考量因素下,预计最快2016年初,核四就可以拿到商转执照。
在1990年代,时任新党立委谢启大写道:“台电对世界知名且公认在核电机电技术方面优良的法国厂商百般刁难,对美国奇异公司却网开一面。不但同意奇异公司尚未取得运转执照的电厂,可以做为投标之实绩;又以预算超出之说词,将统包风险及成本,由台电自己一肩承担。甚且同意经验不足之日商日立、东芝公司,作为奇异公司协力厂商,进一步将风险替奇异公司完全排除。甚至于当初规划采用压水式机组时,对沸水式机组之惩罚条款,也不声不响的取消。对照起台电对付法商法马通之态度,台电对美国奇异公司何其厚也。”
台电核四厂兴建计划是于民国六十九年提出;八十四年四月开启核岛区及核燃料价格开标,但因厂商最后报价均超过底价二0%以上,因此依《审计法》宣告废标。于是八十四年五月重新进行招标作业,终于在八十五年五月完成核反应器及核燃料价格标,由美国奇异公司以十八亿美元得标,如果以当时新台币兑美元汇率二七‧四三元计算,约合台币四百九十三亿六千五百万元。当时参加竞标的厂商除奇异公司外,还包括美国西屋公司、法国法马通公司、美国-瑞士艾波比燃料公司,相关采购均依法办理。
2000年,日本新潟县柏崎市议会议员、柏崎反核联盟成员矢部忠夫表示,核四使用的ABWR反应堆,因为有先天上设计的安全缺陷,一直无法取得“美国原子能管制委员会”(NRC)的认可,且在日本显示同型反应堆辐射外泄及跳机频率过高;然NRC早于1997年认证ABWR反应堆性能,效率,输出,和安全等项目。且由东京电力公司提出的“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reactot units #6 and 7 at Kashiwazaki-Kariwa NPS”报告内容指出,自1995-2002年,崎刈羽核电厂的ABWR机组总共停机16次,详细分析及停机原因如下表:
停机原因(与反应器无关事件) | 停机次数 |
(1)商转前电厂测试阶段 | 8 |
(2)汽涡轮机压力计故障 | 1 |
(3)发电机激磁器(excitor)故障 | 1 |
(4)日本制燃料泄漏 | 3 |
(5),500,kV,输电线路,保护电驿(relay)故障 | 1 |
小计 | 14 |
停机原因(与反应器相关事件) | 停机次数 |
(1)反应器炉内泵(RIP)电气故障 | 1 |
(2)反应器炉内泵控制器故障 | 1 |
小计 | 2 |
合计 | 16 |
由表格分析可知,与ABWR设计有关的停机在13个运转年间只有2次,平均可用率(availability)高达87%,这已经是日本核能电厂的理论极限。(因为日本法律规定每座反应器运转13个月后,必须停机检修2个月,所以可用率的理论极限就是87%)。
2010年7月9日 核四进行系统测试时,因不断电系统未能启动而当机28小时,超出核子反应堆可接受的8小时安全期限。原能会于2010年7月14日针对本事件提出说明:“其实龙门电厂原本于当晚(7月9日)22时55分即准备恢复供电,但因主变压器加压瞬间于变压器接头处之电缆护罩发现有弧光,运转员为保护设备及保守性决策立即手动将开关场断路器打开停止变压器加压,隔天(7月10日)台电公司专家与厂商代表赴现场察看及讨论,确认弧光是涌入电流(inrush current)于电缆护罩产生之感应电流造成,并无安全顾虑,电厂因此才延迟至该日晚上20时52分才再投入开关场断路器,重新加压主变压器供电。”
2011年2月28日 商业周刊报道,核四反应堆为美国设计,日本制造,台湾安装的拼装车。台电回应龙门电厂之核反应堆为进步型沸水式反应堆(ABWR),由美国奇异公司开发设计,因该型反应堆壁较厚,须以整体锻造方式制造,当时全世界工业界只有日本日立及东芝两家公司有能力承制,故由奇异公司委托日本日立及东芝两家公司制造,其制造的能力、实绩及品质可达设计规范与要求。
曾任美国奇异公司工程司的前核四安全监督委员林宗尧建议,停建核四,延役现有核电厂。2011年7月,林宗尧发表《核四论》,综合核四论等意见指出,核四因当初是以最好最新的规格为目标,造成许多特殊设计,因而设计出举世罕见之特殊核电厂。况且兴建方法还打破业界惯例,核四厂并非由有经验的公司兴建测试完成后再交给台电运转,而是向奇异公司购买关键组件(奇异公司又分包给日立、东芝、三菱),以低价发标给经验薄弱的顾问公司来监督,台电自行分包兴建(完全打破核电厂兴建时采取统包的惯例,很容易在系统整合出现问题),还要自行设计核电厂的验证测试流程,之后又多次自行变更设计,而且还给能力不足的厂商兴建。林宗尧认为工程问题的严重性如同“航空公司不买飞机,而是买尚未有实机且为革命性设计的飞机设计图、分包给水平不够的承包商及组装工人、然后自己修正错误设计、组装飞机及自行设计程序测试验证飞机”;核四的可信度反倒远输老旧的核二核三;而且林宗尧表示,台电自以为有能力兴建核四、但实际上根本不行,原子能委员会也无法处理核四难题。原子能委员会于7月底的会议中,表示对核四兴建过程的不满,指出依照美国标准,核四该停工,并讨论《核四论》指出的重大问题;原能会官员指出,当初复工时就应该找国外有经验的公司来整合,这样不仅品质有保障,或许核四现在已经完工,提早运转以省下大笔成本。台电对批评的回应是停工将造成政府每天一亿元的损失,而且台电所有设计变更均经由GE顾问认可,所有系统都经由严格测试,安全性可以获得保障。
龙门核能发电厂林宗尧指出,因为核四厂的设计,造出全球最复杂的仪表控制系统,还因产品采购时间及品质不一,整个兴建工序混乱,当初民进党停工引发批评,但许多核电厂人员其实松了一口气,因为快盖不下去了。2012年12月号第318期远见杂志专题登载“核四有没有救?林宗尧:有救,但须总体检”报道,林并提3解救方案挺核四续建。
林宗尧受访中指出,马政府为了庆祝建国百年,希望能以核四商转庆祝,因此造成核四赶工;原能会核能管制处长陈宜彬当时以“虽然火车头已开到了台南,但车上的货物却沿路在台北、桃园、台中掉满地!”形容试运转测试期间的状况。不过前核四安全监督委员林宗尧亦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经济部已采纳他的建议,由核一、二、三厂调度45名具备20年以上运转经验的工程师,组成试运转测试小组,并进驻核四,从头开始对核四进行总体检,力求做到完美无缺。若将来自核一、二、三厂的工程师、美国奇异公司工程师、Wano与NRC的专家,以及核四厂40至50名接收人员,进行人数加总,共有约120余名专业人员,替核四执行安全把关工作。林宗尧强调,每个工程细节和过程,都要经过上述人员的检视并签名,才算合格。
2011年9月,核四安全监督委员会爆发委员请辞潮。主席谢得志、委员林宗尧已接连请辞,副主席陈慧慈上午表示,核四已经到了最后试运转的关键时刻,安全不容许打折扣,但委员们提出的安全建言并没有被重视,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江郎才尽”,没有继续待在委员会的必要与理由,也想请辞走人。陈慧慈表示,“我完全能够理解林宗尧委员的心情。”“将来试运转的资料随便改,改了也没人确认为什么被改,安全怎么办?”。但林宗尧也曾公开表示愿意协助立法院成立安全检测小组,替人民监督、说话,并认为自己(即林宗尧)自始就是外部专家 从来没跑掉,希望能持续确保核四安全、为民众释疑,未来经济部的专家监督小组开会,均乐意列席。
2012年05月16日 廉政署查出,台电核能技术处副处长林俊隆(54岁)涉嫌在5年前验收一笔2亿6千万元电气导线管路采购案时图利厂商千万元,放水让厂商以不符防辐射规格的低价次级品滥竽充数。一旦反应堆发生核能意外,最严重得撤离1千万人。台电公司曾对此事件澄清:当时已要求厂商送请专业机构测试,并确认符合防辐射规范后,始予验收。由于本案已进入司法调查程序,将尊重调查并全力配合,如有违失情事则依法处理。
2012年10月1日 媒体爆出核四管线乱装,台电在2012年五月采购验收时,涉嫌“放水”护航,让厂商以不符辐射安全规范的防水产品取代抗辐射导线管;原能会官员认为,台电应该没有故意乱搞,是施工处和相关厂商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对辐射所知有限,将镀锌层13微米的管线装到只要5微米的部分,才造成这起事件。台电于2012年10月6日郑重发表声明澄清,核四工程量体庞大,设备及工程界面极多,工程结束前均须先全面检视所有大小细节问题并进行改善,均属正常状况,并强调,在未经原能会及世界级权威核能机构检视认定为安全前,核四绝对不会贸然运转。本事件错装金属导线管及所谓19个地雷等,就是台电进行履勘时主动发掘的问题,并正进行改善工作中。
2013年1月4日 立委丁守中指出,由于核四只占全台发电量的7%,因此改天然气发电,每度电只会增加2毛钱。前环保署副署长邱文彦指出,有日本福岛核灾为前车之鉴,核四工程应认赔杀出,改成天然气发电。台电反驳说,对照核四每年可发电一百九十三亿度电,若改以天然气每度三.七一元来替代,以四十年推估,共需约二兆八千六百四十一亿元,所需费用将会是核电的一.五四倍,显示天然气发电价格并不便宜。前行政院长陈冲也曾针对“核四改天然气发电”表示,技术上并非完全不可能,但核四转型计算起来的成本非常高。他说:‘(原音)要转型的成本其实是非常高的,因为我们考虑到,好像用天然气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天然气要怎么拉过来,其实这个本身就有很大的建置成本,我们天然气只到林口,所以从林口这个天然气接收站,要一直拉到贡寮,其实又是另外的一种成本。’。前经济部长施颜祥也说,针对经济、技术进行可行性评估后,初步看来成本增加非常高,强调核四想要转型确实不可能。
2013年2月23日 民进党立委高志鹏、姚文智在立法院提案核四停建公投,惟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曾于2013年3月15日公开表示:“核四贸然停建恐违宪”;此外依研考会民调,有68.2%民众支持核四公投,但民进党仍计划透过立法院提案程序达成停建核四目的。
2013年2月26日,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方俭投书媒体,直指核四工程中围阻体上有工人于灌浆时顺手丢入的宝特瓶,以及剪力墙钢筋被截断但并未打掉重做等等问题。依照土木专家王伟民的看法,钢筋一旦外露就“完全没有用处了”。但台电对于相关报道则强调系单一个案,对于相关报道以行政院原能会核能管制处2007年4、5月的《核四厂建厂管制现况》报告为证,指宝特瓶与钢筋等缺陷由原能会分别于2007年4月与5月发现,台电随后已改进。且已于2007年10月23日准予结案。至于报载“混凝土拆模后提不出检验纪录”,台电强调,混凝土浇置施工拆模后收尾工作,系以陆续提出检验方式办理,因此170件拆模检验及80件养护检验系陆续提出,均已完成检验合格结案,且于历次混凝土龄期压验强度试验结果均高于设计值,品质无虞,原能会并已于2007年10月23日准予结案。
2013年3月25日及26日,国内媒体报道美国台裔电学学者陈谟星于脸书发表文章,认为能源会及台电有关核四计划资料有十大错误。摘录媒体报道该文章内容如下:
台电称核能运转维护费每度0.20元,比煤0.43元、油0.32、天然气0.22元便宜许多,但是美国核电厂运转维护费用是燃煤厂的三倍以上,全球没有一个地方的核能运转维护费低于燃煤,台电果真做得到,应该去承包全球核电厂维护工程赚大钱,台电的成本计算不符国际事实。
台电资料里的核能、煤、油、天然气发电机组效率分别为31.75%、35.11%、35.41%及35.07%,然而依照世界燃气机组发展趋势,天然气发电效率其实已经可达60%,如果将台湾天然气发电厂换装高效率机组,几乎不需增加进口量、不需增加管线,所增加的发电量就等于一个核四,价钱却只有核四的1/10。
核电厂发电成本有固定成本、燃料成本、备用容量成本、退役成本、社会成本、废料处理、税务成本、保安与保险成本,及配合负载变动、其他电厂为核电厂服务的成本共九项,但台电所说的核电价格只计算燃料成本。
风力发电成本低、台湾也有很好风力资源,而台电尚未精进风力发电技术。
让台电破产,另组民营高科技电网控制管理公司、下设电力服务公司,开放竞争。
台湾当局只会喊口号,要民众用最不安全的电,用骗、吓的方式去公投。
对“台电所言核能成本仅是燃料成本”说法,台电回应,国内核能电成本的计算方式与国际相同,将折旧(建厂及各项设备投资费用之分担)、燃料、运维费、后端费用(包括除役及核废料处理之成本)及利息等各项成本加总后,再以实际发电度数来分摊。审计部亦逐年查核,不可能有造假的情事。台电于76年起开始提拨核后端费用已持续提拨超过25年,我国3座运转中核电厂之建厂费用大部分已折旧摊提完毕,因此101年发电成本仅约0.72元/度。即使在核电厂运转初期,尚未摊提完成之核电成本亦仅约1元/度左右(78年度1.16元/度为历年最高),与101年燃煤发电成本1.64元/度及燃气复循环发电成本3.71元/度比较,核能发电成本并未较高。以国际间针对尚未运转电厂所做之生命周期“均化发电成本”估算,并考量建厂、燃料、运维及后端费用等所有成本之后,依核四实际发生的建厂成本及未来追加之费用来说,核四发电成本约2元/度,如果以2015年完工运转之燃煤电厂发电成本约2.5元/度,燃气复循环电厂约4.7元/度来比较,相对上核四发电成本仍较便宜。
2013年5月15日,针对陈谟星言论,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表示:
德国积极废核、全力发展再生能源的结果,电价是我国的4倍。
陈教授所提到电压不平衡现象,主要系因用户用电型态所造成,无法避免。且若要将“电压不平衡因子”控制在2%,即使投入大量成本,所能减少的电力损耗是否符合经济效益亦待评估;因此,这并非电力公司普遍采用的标准,各国的电力公司并没有全面采行。
不论是核能、燃煤、燃气发电方式,台电都已经将输变电成本(非发电成本)加到售电成本里,并非如陈教授所言没有加入。
国内核能电成本的计算方式与国际相同,将折旧(建厂及各项设备投资费用之分担)、燃料、运维费、后端费用(包括除役及核废料处理之成本)及利息等各项成本加总后,再以实际发电度数来分摊。审计部亦逐年查核,不可能造假。
台湾自产能源仅2%,又没有和他国并联电网;再生能源又不稳定,本来就不可能替代核能做为基载电力。陈谟星教授的讨论应本诸事实,不应误导大众。
2013年3月27日 报载“政府每年向美国进口铀燃料棒等相关费用数百亿元”、“包括铀燃料棒、核四咨询费用,我方每年至少付给美国至少数百亿元”。台电回应,给付美国奇异公司有关核四厂之顾问服务费每年约新台币10-12亿元左右,3座运转中核电厂每年向美国采购之燃料棒费用约新台币22亿元,核四厂如商业运转,每年向美国采购燃料棒费用估计约新台币10亿元,媒体报道每年约数百亿元绝非事实。其中原料铀因美国并非主要生产国,故未向美国购买,其他转化、浓缩等制程有一部份由美国供应,发电用燃料棒成品则系向美方购买。现有3座核电厂平均每年核燃料费用约新台币71亿元,其中向美国采购费用仅约新台币22亿元,即使加计未来核四厂运转所需约新台币10亿元,每年自美国采购核燃料之费用亦仅约需新台币32亿元。
2013年8月22日,《自由时报》【自由广场】刊登前清华大学统计研究所教授黄提源文章《台湾核电祖师爷示警》指出,于台电提出核四计划数月前的1980年2月3日,《联合报》海外版曾刊出清华大学原子核工程学系、研究所教授杨觉民的文章《“能源”问题里的“人源”问题》提醒台电公司核四计划所需的人才质量若不足宁可暂缓,不应贪图核能眼前的便宜贸然挺进。黄教授引用杨教授原文如下:若解决不了人源问题,就把第二期计划暂缓实施,不要贸然挺进。否则若只是图核能便宜,贸然实施这么庞大的计划,弄到后来,核能电厂势必交给不合格的人去管,那么轻则没有效率,廉能变成贵能。影响整个国家生计与发展,重则出现三哩岛一类,甚至更严重的事,危及国民健康及社会安全,到时后悔就太晚了。
2013年11月27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于“第30届中日工程技术研讨会”内谈到“特别建立一套机组断然处置措施,在真正危机已经接近失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这个电厂整个摧毁,避免辐射外泄”。但《新头壳》与《自由时报》报道标题以“摧毁”为重点,而非“断然处置”。内政部长李鸿源表示,对该发言正确的解读应是“我们有把握在好几个防线,可以把冷却水灌进去”,并要各界不要乱解读。
民众反对 相关图
2014年1月7日,台大医院医师柯文哲说,过去20年的台湾政治,总把问题简单化,遇到困难议题就“两极对干”,然后就结束了。以核四为例,核四现已变成“支持核四就是国民党,反对核四就是民进党”,“但你要反对,总要有善后的替代方案啊!”
2014年4月23日,行政院长江宜桦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会面,就解决核四纷争交换意见,双方未对核四议题达成共识,江宜桦表明不会片面宣布停建,对公投门槛维持现状或采简单多数,双方也各有主张。
2014年4月25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与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在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府针对核四存废与公投门槛进行“马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