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集团在全球有十余万员工,到2018年鲁尔地区的现有矿井将全部关闭,初步估计,包括银行负债、职工退休金、矿区治理费用在内的遗留债务高达135亿欧元。为化解历史包袱,国际投行家们建议公司整体出售或分拆出售的声音不绝于耳,并不断论证出售公司将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但最终鲁尔集团和北威州政府决定承担起责任,积极通过出让股份、股票上市、政府补贴等途径筹集资金消解债务,保证地区就业。
鲁尔集团总裁、原德国经济部长维尔纳·米勒日前表示,鲁尔集团明年将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预计可筹集资金55亿欧元。鲁尔集团的主要股东——德国能源巨头易昂集团(E.ON)、莱茵集团(RWE)和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ThyssenKrupp)已经达成协议,将以1欧元的象征性价格转让所有股票。虽然公司的另一个主要股东、刚刚完成了阿赛洛(Arcelor)收购的印度钢铁巨头米塔尔(Mittal)不同意无偿转让其手中6.5%的股票,但集团董事会称正在积极协调,尽快完成上市前的准备工作。股票上市筹集的全部资金,加上公司留存公积金67亿欧元,将建立起专门的信托基金,基金收益逐步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支付职工退休金,以及鲁尔矿区的环境治理等。联邦政府表示,如果基金收益仍不能偿还债务,政府将通过财政补贴补足差额。
然而,鲁尔集团的上市集资方案却招来了许多国际投行人士的批评。业内众多评估报告分析说,如果将集团各分部,特别是目前盈利良好的能源、化工、房地产等子公司分拆出售给投资者,公司将获得70亿欧元-100亿欧元的收益,远远高于整体上市可能筹集的55亿欧元。鲁尔集团旗下有硬煤和电力股份公司(Steag)、德国金银矿业公司(Degussa)、鲁尔房地产、德国烟煤、鲁尔国际煤炭等五大子公司。硬煤和电力股份公司在德国、土耳其和哥伦比亚都建有电厂,分析家称如果政治许可,价值约30亿欧元的硬煤和电力股份公司将是许多能源巨头的争抢对象。德国金银矿业公司是德国第三大化工企业,在特殊化学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在鲁尔集团将其化学建材部门以27亿欧元出售给巴斯夫之前,甚至有企业愿意出价100亿欧元购买德国金银矿业公司。投行家们估计,鲁尔房地产公司也很容易以20亿欧元找到买家。因此,在不考虑就业的情况下,投资银行家们认为把公司“一卖了之”将是一笔不错的买卖。《经济学家》杂志揶揄道,通过分拆鲁尔集团(RAG)将不再是一块破布(“破布”英语为rag)。
除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公司债务外,鲁尔集团、鲁尔工业区和北威州政府、联邦政府也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占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通信、信息、微电子、生物、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已经成为鲁尔工业区的支柱产业。特别是生物技术产业,21世纪是生物产业的世纪,鲁尔区生物技术研发、生物企业的发展,已经引起许多观察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