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中(1963.12.27-),油菜遗传育种学家。湖南涟源人。1980-1990年就读于华中农大,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菜遗传育种团队首席专家。
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等重点项目(课题)20多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2项和省部级成果奖4项,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成果奖3项;以第一完成人育成油菜新品种17个,先后实现了多抗、高油和高产三次跨越,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其中2个还被同行专家作为优异亲本培育22个新品种并推广2300多万亩。发表含国际权威刊物等论文123篇,累计被引用4673次。
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4]
1980.09--1984.07 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学生;1984.09--1987.07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7.09--1990.07 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0.07--1994.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育种室干部、副主任;
1994.08--1999.06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所长;
1999.06--2004.04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
2004.04--2009.04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2009.04--2014.12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2014.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其间: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5]
2021年5月28日,任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副组长。[6]
2015年6月1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党组会,会上宣读了农业部党组文件,油料所所长王汉中同志提任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7]
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8]
兼任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973项目“油菜高产油量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首席专家、农业部油料指导专家组组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理事等职务。
2021年6月,受聘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创新保护专家委员会首批专家。[9]
科研综述
根据2020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官网显示,王汉中主要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重点围绕油菜重要性状的遗传改良、优良基因的发掘、高效育种技术的建立、优质高产高油多抗适宜机械化油菜新品种的选育、以及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开展工作。
承担项目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类项目和课题20余项。
科研获奖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奖二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10]
获奖年份 |
奖项级别 |
获奖项目 |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种技术及应用 |
2008年 |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双低早熟高产广适性杂交油菜中油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 |
2006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优质高效型油菜中双9号的选育及其重要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 |
2004年 |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
双低高产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3号的选育与应用 |
1999年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
多抗(耐)、高产、优质、高效中双4号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1995年 |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
甘蓝型油菜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品质育种方法研究 |
参考资料:[3] |
育成品种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育成油菜品种(杂交种)26个(第一完成人17个,主要完成人9个)。先后实现了多抗、高油和高产三次跨越,累计推广1亿亩以上,其中2个还被同行专家作为优异亲本培育22个新品种并推广2300多万亩。
专利成果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获欧洲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项。
发表论文
王汉中作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讲坛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发表论文123篇,累计被引用4673次。
[1] WANG HanZhong. The high-quality genome of Brassica napus cultivar 'ZS11' reveals the introgression history in semi-winter morphotype. PLANT JOURNAL. 2017.
[2]WANG HanZhong.A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QTL mapping and RNA sequencing provides further insights and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pod number variation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BMC GENOMICS. 2017.
[3]WANG HanZhong.Genetic and Cytological Analyses of the Natural Variation of Seed Number per Pod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7.
[4]WANG HanZhong.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Reveals Candidate Genes for Control of Plant Height, Branch Initiation Height and Branch Number i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7.
[5]WANG HanZhong.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mechanism of seed number per pod in rapeseed: elucidated through linkage and near-isogenic line analysis.SCIENTIFIC REPORTS. 2016.
获奖年份 |
奖项级别 |
获奖项目 |
---|---|---|
2014年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油菜高含油量聚合育种技术及应用 |
2008年 |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双低早熟高产广适性杂交油菜中油杂4号的选育与应用 |
2006年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优质高效型油菜中双9号的选育及其重要性状的分子基础研究 |
2004年 |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
双低高产多抗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3号的选育与应用 |
1999年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
多抗(耐)、高产、优质、高效中双4号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1995年 |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 |
甘蓝型油菜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品质育种方法研究 |
参考资料:[3] |
培养理念
王汉中鼓励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时刻保有拼搏进取精神,瞄准国家农业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脚踏实地,大胆创新,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11]
培养成果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培养硕、博士生和博士后共21名。
截至2020年4月,王汉中入选农业部首批杰出科研人才,先后获湖北省直机关首届十大杰出青年、“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个人、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汉中是中国著名的“油菜院士”。为提高中国油菜双低率、含油量和产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还领衔了中国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创建和示范,在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的基础上使油菜每亩增效20%以上,推动了中国油菜向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发展。他潜心油菜科研数十年,带领团队开展从理论、技术、产品到成果转化的链式创新,先后实现了双低油菜品种多抗、高油和高产的三次跨越,为提高中国油菜抗性、含油量、产量和品质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12](经济日报评)
王汉中为提高中国油菜双低率、含油量和产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王汉中还领衔了中国油菜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创建和示范,在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的基础上使油菜每亩增效20%以上,推动了中国油菜向全产业链绿色高产高效发展。[13](科学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