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裕兴化工厂位于济南市北郊五柳闸,是一个全民所有制综合性无机盐化工企业。该厂始建于1919年,创建人邹升三,时称中国颜料厂股份有限公司。1946年易名山东裕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建国后,于1954年7月实行公私合营,易名公私合营济南裕兴化工厂。1966年8月25日,由公私合营转为全民所有制,易名济南工农磷肥厂,1978年又易名为济南磷肥厂,1982年恢复济南裕兴化工厂名称。1999年11月经国家经贸委推荐我厂列入国家债转股601户名单,2000年4月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订债转股协议,2001年12月25日,注册成立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12月与中国蓝星集团重组。
该厂建立初期,主要原料绝大部分从日本进口,生产工艺完全是手工操作。工人最初约50人左右,该厂采取赊销方式,先后在鲁西南、鲁西北打开了销路,逐步又销至河南、苏北、皖北等地。
1938年以后,日本人在天津、青岛等地设厂,致使该厂煮青生产逐步下降。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设备、厂房被国民党军队破坏,厂区变成了废墟,搬到市区普利街门市部支起两口大锅熬煮青,维持生计。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该厂获得了新生。1949年以后,不断扩充人员、添置设备。1952年济南民丰化工厂并入,收回了原属该厂的天津裕新化工厂的财产,聘请了曲瀛洲等专业技术人员,到1953年职工人数增加到148人。
1954年7月,该厂实行公私合营后,陆续淘汰了老产品,开始了化工原料产品的生产。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该厂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开拓型转变,把企业的各项工作转到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2006年,因济南裕兴化工厂内堆放积存的铬渣对地下水及小清河造成污染,被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挂牌督办。随后,山东省、济南市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济南裕兴化工总厂铬渣污染治理方案。
2006年4月14日,济钢正式通过烧结炼铁方式对铬渣进行无害化环保处置,困扰济南50年的铬渣污染找到了治理之路。
2008年,为配合小清河沿线综合整治工程,结合企业技术优化升级,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搬迁改造工程,落户到黄河北部交通便捷、承载能力强的济南化工产业园区。[1]
将环境保护置于一切工作之首,建有专门环保装置,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处理产品生产中的废弃物。我们深感保护地球环境、创造美好家园、为世间万物生存创造惬意的条件,是应尽的责任和梦想。
开拓进取是永远的宗旨:创做新局面,走上新台阶,跨进新时代,为平台提供更大的发展潜力,促进的发展动力。 务求更容易适应社会的发展局势
“质量第一,客户至上”,始终把提高产品质量,全方位的做好产品销售和服务为己任。务求更好地回报社会。
过去曾因污染环境被挂牌督办,因为江南裕兴对环境方面尤为重视。
搬迁后的济南裕兴,在环保和治理污染方面下苦功夫,空气、排水都能实现24小时达标。重生的济南裕兴将打造中国化工业样板式企业,创造工业项目亮点和环保治理亮点。
“资源—产品—废弃物”,这是化工企业传统的单向线性经济生产模式,目前济南裕兴已经树立起“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发展理念,不断寻求摸索铬渣治理、废酸废气治理、污水治理的方法,加快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废物资源化。他们逐步采用清洁燃料天然气取代重油和柴油,彻底解决了铬酸锅间歇冒黑烟问题,既实现了清洁生产。同时,在废水治理中采取“梯级利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