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辖区面积达到8.24万平方公里,下辖38个行政区县,人口超过3100万,从人口上看,重庆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1、城市建设逐年提升:直辖十多年来,重庆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主城建成区已经从直辖前的2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500多平方公里,2020年将达到1000平方公里。新建道路、桥梁、社区如雨后春笋涌现,主城区几乎每隔3个月就需要更新一次地图。
2、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近几年来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着百分之十以上的年均增长率。2011年,重庆在金融危机逆境中,GDP接近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5%,增速居全国第一。
3、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重庆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吸引国内外客商纷至沓来。实际外资跨上100亿美元历史性台阶,达到105亿美元,增长63%,总量进入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财富世界500强总数超过200家,来渝直接投资世界500强中西部第一。
(一)“314”总体部署,重庆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2007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重庆站在新起点、实现科学发展亲自作出了总体部署,包括:
1、三大定位:努力吧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2、一大目标: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四大任务: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推进“五个重庆”城市化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环境
1、宜居重庆:规划投资8800亿元,通过改造旧城危旧房、工矿棚户区、公共租赁房建设等措施,使人均居住面积增加55%。提高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改善主城区空气质量。
2、畅通重庆:规划投资3000亿元,加快建设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并进一步提升市内交通畅通水平。(详见第三部分)
3、森林重庆:规划投资500亿元,到2012年新造林1100万亩、低效林改造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3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4、平安重庆:规划投资150亿元,加强社会安全、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及法制环境和执法队伍建设。
5、健康重庆:规划投资350亿元,以体质健康、饮食健康、行为健康、精神健康为主要目标,2012年人均寿命达77岁。
(三)由工业化促发展,构建内陆开放高地
1、内陆开放先导区:内开放先导区是重庆市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核准心区、先行区和典范区,包括重庆两江新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等。通过先导区建设,将加快重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挥重庆对周边地区聚集辐射作用。
2、两江新区:按照3号文件要求,我市在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规划建设两江新区,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两江新区同时也是中国继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之后的第三大国家级新区。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努力实现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国际性都市新区。两江新区总体已于2010年6月挂牌成立。
3、保税港区:2008年12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规划面积8.37平方公里,分水港和空港两个功能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实行“境内关外”运作方式。外国产品进入保税港区不算进口,不缴纳进口税,国内货物进入港区视同出口,可享受退税。港区内企业之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4、综合保税区:2010年2月,中国面积最大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内功能最全、规格最高、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庆已成为国内继上海、天津、苏州后第四个同时拥有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的城市。
5、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当前,我们正在着力推“一江两翼三洋” 国际贸易大通道战略。“一江”是指重庆沿长江黄金水道到上海连接太平洋;“一翼”指从重庆出发沿兰渝铁路到新疆由阿拉山口出境直抵荷兰鹿特丹港的铁路通道连接大西洋的西北翼;另“一翼”是沿渝昆铁路、滇缅铁路至缅甸南部的印度洋港口的西南翼。新通道将比长江中上游地区从上海港出海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的距离缩短2300公里左右。这项战略将会形成连接我国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交通大动脉。今后沿海地区的货物甚至要通过重庆运到欧洲。
(四)城乡统筹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
重庆社会经济呈现“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这也是中国国情的缩影。因此,国务院特别批准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赋予重庆在城乡统筹一体化过程中的先行先试权,通过在重庆的试点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
农村土地改革——给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设立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土地实物交易和指标交易试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城市系列制度改革——一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市场体系,改善城乡金融服务。新设立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OTC股权交易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等新兴金融要素市场。二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三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探索建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
作为直辖市,重庆拥有省级行政地位和经济管理权限,实行市、区(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审批环节更少,办事时间更短,办事效率更高,公共服务优势突出。如重庆同时拥有辖区土地定价权,及辖区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权。对于投资者而言,重庆可以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土地出让条件。
重庆东传西递、承北启南,正好处在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产品辐射全国和商品流通中转的集散地。此外,重庆水路、铁路、公路、航空四种运输方式齐全,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拥有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
1、水路运输。重庆是长江上游最大的主枢纽港口城市,中国西南地区江海联运、水路换装的重要口岸,拥有长江、嘉陵江、乌江“一干两支”的高等级内河航道(其中长江航道598.4公里),主城、涪陵、万州3个枢纽港区。
三峡工程蓄水完成后,从重庆至上海的“长江黄金水道”即拥有了万吨级船队的通航能力。货物从重庆出发,以非常低廉的价格,最快只需5天即可送达上海。
而重庆寸滩港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深水港,已建成投用5个5000吨集装箱泊位,整个港口已形成集装箱1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
2、铁路运输。重庆是铁道部确定的中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已有成渝、渝黔、襄渝、渝怀、渝遂等条铁路干线建成运行。此外,兰渝铁路、万宜铁路、成渝高速铁路,沪渝(渝利)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已经形成九条铁路汇聚重庆,共计2000公里的路网。铁路运输四通八达。
3、公路运输。公路方面,重庆已建成以都市区为中心的“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同样达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路网,远期规划在2020年实现“三环十射”。
4、航空运输。重庆现有民航机场2个,即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州五桥机场,另外已开工建设黔江舟白机场,并规划了三峡支线机场,未来将形成“一大三小”的航空口岸布局。其中,江北国际机场已实现与60多个境内大中型城市通航,并开通了至香港、台北、新加坡、曼谷、吴哥、首尔、东京、达卡、马尔代夫、多哈等城市定期国际航线。江北机场客运吞吐量于2011年已接近2万人次,并迈进世界100强机场,第三跑道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重庆拥有丰富的煤、天然气、铝矿、锶矿、锰矿、水等资源,且成本优势突出。煤探明储量33亿吨,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天然气探明储量3200亿立方米,其中垫江卧龙河气田开采量居全国第一。锶矿是重庆最具特色的优势矿种,储量和质量均居全国之首。锰矿探明储量3700万吨,居全国第二。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在5000亿立方米左右,每平方公里水面积全国第一,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 1438.28万千瓦,可开发量750万千瓦。
重庆还是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高地,拥有普通高校57所,在校学生36万余人,在校研究生2.5万人;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7个,市级重点学科13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点145个,硕士点424个,为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1、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重庆金融机构数量领先中西部,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票据结算中心,不良贷款率仅1.2%。汇丰、东亚、渣打、花旗、华侨、丰业、澳新等十余家外资银行在渝设立分行。此外重庆拥有西部地区设施最先进、配置最齐全的大型综合性会议及展览场地——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已成功举办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国际性与国内大型会议。和记黄浦、瑞安天地、香江国际、九龙仓等知名商业地产商可为境内外投资商提供优质、可靠的办公楼宇服务。万豪、希尔顿、戴斯、索菲特、洲际、假日、豪生、喜来登等多家国际品牌酒店入驻重庆,可为境内外客商提供全方位、国际化的休旅、商务服务。普华永道、德勤、戴德梁行、世邦魏理仕、第一太平戴维斯等一系列国际中介机构可提供专业的财务、咨询服务。
2、国际化生活服务设施。重庆是中国的美食之都,全国餐饮企业100强中,重庆企业就有14家。无论是山城特色的火锅、还是鲜美可口的渝派川菜、或是色香俱全的西式餐点、以及轻松方便的快餐披萨,世界各国的美食佳肴都能在此品味享受。环球国际诊所、金山国际医院、香港耀中国际学校、美国QSI国际学校的先后落户,为外籍人士的求医和子女就学提供了国际标准的生活服务设施。遍布重庆市区周边的6大高尔夫球场、数十个温泉、湖泊、森林等自然风光度假设施,为工作之余提供了休闲健身的绝佳场所。
重庆拥有的投资鼓励政策是国家普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三峡库区优惠政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的叠加,政策优势十分明显。根据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市的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率仅为15%。在三峡库区设立的企业,可以申请专门用于支持库区产业项目的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
重庆是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产品覆盖微车、轿车、多功能车(MPV)、客车、轻卡、重卡、特种车等全系列车型。重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2020年,整车产销量达到26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同时将建立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汽车技术研究开发体系,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达到销售总量的80%以上。
重庆还是我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和出口基地。摩托车占全国市场份额35%,发动机占50%以上。现有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30家,上规模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近530户,总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63家。已形成800万辆整车、100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重庆有机械制造企业(不含汽车摩托车企业)430多家,形成了仪器仪表、内燃机、机床工具、大型输变电设备、中小水电设备、船舶等重点行业。
重庆是中国机床的重要生产基地。重庆齿轮加工机床从设计到制造都代表我国齿轮加工机床的最高水平,可生产滚、插、剃、珩、倒五大齿轮加工机床,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达50%。
重庆是中国大型变压器生产基地之一。电力变压器生产量占全国的30%左右,能生产750KV大型超高压变压器。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船舶研发生产基地,具有比较完整的船舶、船用主机及各类配套件、船用仪器仪表的科研生产能力。能建造8000吨级各类军用舰船、汽车滚装船、江河挖泥船、豪华游轮、采金船、不锈钢化学品及油品运输专用特种船舶。
重庆是中国三大仪器仪表生产研究基地之一。现已形成了以四联集团为核心,包括一批军工、民营企业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生产体系,是我国最大的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未来重庆将着力引进风电装备设计技术、控制技术,变速恒频发电机技术,风轮机技术,兆瓦级以上增速齿轮箱技术,特种船舶整船设计、制造技术,动力配套系统关键技术,轨道车辆关键总成设计、制造等技术。推进重庆长客及铁马轨道机车及零部件、海装450万千瓦风电成套设备、长征重工铸锻中心、飞机发动机及零部件等项目,建设重型铸锻基地、特种船舶基地。
重庆市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化工生产基地,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已发展成为中国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其中:乙炔、甲醇、醋酸、醋酸乙烯、聚乙烯醇、醋酸酯等在全国规模最大,氢氰酸、磷氨、尿素、苯胺等装置具有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庆市化学工业门类齐全;产品涉及17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3000多个规格;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资产总额268亿元,从业人员6.85万人。重大装置已建有30万吨硫磺制酸、30万吨 磷铵、35万吨醋酸、20万吨醋酸乙烯、45万吨甲醇等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装置。
未来,重庆市将以长寿化工园区为主要载体,在天然气化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国家新材料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天然气化工方面重点发展乙炔下游产品、甲醇系列产品、采用羰基合成法利用甲醇生产醋酸及醋酸系列产品、光气化衍生物等项目;石油化工产业方面重点发展1000万吨炼油项目、100万吨乙烯项目和芳烃项目,以及石油化工基础原料、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橡胶制品、高分子功能材料等配套产品项目;煤化工产业方面重点以煤直接气化制300万吨甲醇项目为龙头,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以MTO/MTP技术生产乙烯、丙烯等烯烃类等,发展聚乙烯、聚丙烯等产品;发展二甲醚、合成汽油等醇醚燃料类产品。
重庆将在现有炼钢、铝加工、玻纤制造等产业基础上升级创新。重点推进实施重钢集团环保搬迁项目,形成630万吨钢生产能力;促进西南铝技改扩能,把西南铝打造成全球第一的铝加工企业,建成“中国铝加工之都”;同时发展精品钢材、光伏产业、铜材、玻纤、新型干法水泥等新型材料工业。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庆已初步形成以茂德8英寸芯片生产线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以微软、IBM、惠普、富士通、NTT等企业为核心的软件研发和外包产业;以爱立信、信威通信为核心的通讯产品制造业;以海尔、格力、长虹等企业为核心的信息家电制造业等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初具规模。
此外,2009年以来重庆市政府先后与惠普、宏碁、华硕、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仁宝、和硕、纬创等成功签约共建笔记本电脑基地,拉开了全球电脑巨头在渝发展的序幕。未来几年,重庆将努力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
一、坚定不移“走出去”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近两年来,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通过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的大力促进,我市“走出去”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重庆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农业开发、资源深加工及装备技术并购等方面的海外投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机电集团并购英国PTG,轻纺集团并购德国萨固密,粮食集团巴西大豆种植项目,四联集团收购霍尼韦尔蓝宝石项目以及重钢集团澳矿项目,既让我市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也突破了我市因地处内陆在信息、资源等生产资料方面的瓶颈。
二、建设对外投资项目库
2011年4月,境外投资项目库正式投入使用。秉承政府主导,面向企业,服务本地理念的同时,项目库致力于向我市企业提供全世界范围内及时、准确、可行的投资项目信息,寻找并创造境外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机会,提供高效公共服务,帮助我市企业在境外发展业务,设立企业,扩大国际影响力。限于时间和精力,项目库信息还有待充实完善。今后一段时期,市外经贸委将积极联系我国政府驻各国大使馆经商处,外国驻华使领馆,外国投资促进机构,以及与国际知名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合作,依据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和惯例,及时为我市企业“走出去”提供最具可行性的项目信息。
三、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市外经贸委邀请17家企业参加共同制定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支持对外投资的若干意见》。《意见》中,除给予对外投资企业以政策扶持外,还将对高新技术的并购项目提供资金资助。经多年努力,重庆市政府与商务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合作备忘录》,争取商务部在对外投资大项目审批、扶持政策、项目推荐、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支持。
四、继往开来再创新辉煌
2010-1011年,重庆“走出去”取得丰硕成果,连续两年对外协议投资超过50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名列中西部前茅,成为重庆对外开放的新亮点。随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不断完善,更多的重庆企业将“走出去”发展,逐渐兴起一批跨国公司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与经济活动,他们将代表重庆内陆开发高地的形象,背负使重庆走向世界的使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庆市外经贸委将一如既往地致力服务重庆企业走上一条科学的跨国经营之路,在国际竞争中强健体魄,稳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服务贸易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服务进出口总值呈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实现了连续跨越式发展。2011年我市服务贸易总额达到61亿美元,同比增长74%,总量西部第一。重庆的服务贸易以服务外包为核心,2011年我市离岸外包执行额4.2亿美元,同比增长320%,增幅全国第一,执行额总量西部第一,服务外包总额在全国排位末位大幅提升。我市服务外包已初步形成软件开发外包、工业设计外包、工程设计外包、电子商务外包、医药研发外包等五大业务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其中ITO占45%、BPO占36%、 KPO占19 %。新增就业人数5万人,服务外包从业人数达15万人。我市现共批准设立18个服务外包示范区,各个区根据不同定位,不同产业发展重点,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产业优势、规模效应的品牌形象企业。为推动重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我委提出了“十百千万工程“的战略口号、搭建了市、示范区、企业三级共建机制、实施了西部最优外包政策,制定了示范区建设、出口奖励、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新的促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