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草

笔筒草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节节草节节草(3)中小型植物。根茎直立,横走或斜升[4],黑棕色,节和根疏生黄棕色长毛或光滑无毛。地上枝多年生。枝一型,高20-60厘米,中部直径1-3毫米,节间长2-6厘米,绿色,主枝多在下部分枝,常形成簇生状;幼枝的轮生分枝明显或不明显;主枝有脊5-14条,脊的背部弧形,有一行小瘤或有浅色小横纹;鞘筒狭长达1厘米,下部灰绿色,上部灰棕色;鞘齿5-12枚,三角形,灰白色,黑棕色或淡棕色,边缘(有时上部)为膜质,基部扁平或弧形,早落或宿存,齿上气孔带明显或不明显。侧枝较硬,圆柱状,有脊5-8条,脊上平滑或有一行小瘤或有浅色小横纹;鞘齿5-8个,披针形,革质但边缘膜质,上部棕色,宿存。孢子囊穗短棒状或椭圆形,长0.5-2.5厘米,中部直径0.4-0.7厘米,顶端有小尖突,无柄。

生长习性

笔筒草笔筒草(5)节节草适应性强,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喜凉爽较干燥气候,耐严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砂质壤土、砂土、壤土均可生长,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粘土不宜栽培。[5]

分布范围

笔筒草笔筒草(3)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海拔100-3300米。日本、朝鲜半岛、喜马拉雅(印度等)、蒙古、俄罗斯、非洲、欧洲、北美洲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技术

笔筒草笔筒草孢子繁殖从孢子囊穗上采下成熟的孢子囊,将孢子播种于土壤表面,稍覆土,浇水保持湿润,即可萌发。

根茎繁殖:早春或秋季将节节草根茎分成6cm长小段,栽于土壤中,覆土5-6cm,浇水易成活。

种子繁殖:应采取节节草成熟饱满的种子,条播或穴播。条播开浅沟,行距30厘米;穴播穴距30厘米左右,每穴播种子20-30粒,覆土0.7-1.0厘米,播后浇水,约经15日左右出苗,不需间苗,应注意松土除草。

分株繁殖:多在秋天或早春进行,将植株挖出,根据株丛大小,每株丛可分成5-10株,选择高燥的地块,作成平垄,开沟,行距30厘米,按株距30厘米栽植,栽后覆土至根芽,将土压实后浇水。[5]

栽培方法

笔筒草笔筒草(3)选地整地:育苗地应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水源充足、易于排涝的地块。土壤以沙质壤土、pH值小于8~10为宜。育苗的前一年秋深翻地20-30cm,翻后重耙一次,以利保墒、消灭杂草及害虫。第二年春每公顷施入草碳60m³、农家肥60m³。草碳和农家肥要捣碎,铺撒要均匀,同时每公顷施二铵150kg。育苗床规格为:高15cm、宽100cm、步道30cm、床长一般10m。

种子处理:育苗用种应选用前一年采集的种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的种子,去除杂质和秕粒。播种前10 天左右开始处理种子,方法为:采用1%的白砂糖液浸泡种子24h后,捞出混沙放于温暖室内进行催芽,沙子与种子的混合比为2:1。混沙催芽3-4 天,有1/3的种子发芽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节节草播种时间宜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进行,当地表温度达到10摄氏度以上时,于播种前3天对育苗床灌水。播种前在床面开浅沟,沟距10cm,沟深2cm,播种播幅4-5cm,控制播种量为每公顷75kg。播种后用钉耙轻轻将沟搂平,覆土1-2cm后踏实,浇水,保持床面湿润。播后10天后苗可出齐。

笔筒草笔筒草(3)苗期管理:播种后,浇1次透水,出苗前为了提高地温,防止床面干燥,可喷水3-4次,这样有利于幼苗出土。10天后苗出齐后再灌水。幼苗期浇水要少量多次,少浇勤浇,待苗高2-3cm后再灌大水。苗高到第5节时,追施尿素45-75kg每公顷。8月中旬后控制水肥的使用,每公顷仅施入磷肥75kg,以促其木质化,保证苗木安全越冬。随着苗木的生长,杂草也相应繁茂,要及时控制。

苗木出圃:出圃前浇化冻水,可使苗木提前解冻,并吸足水分,利于栽后成活。起苗时用铁锹横行深挖25-30cm,保证苗木根系完整。随起苗、随假植,运输前沾好泥浆,长途运输要打包。[5]

病虫防治

笔筒草笔筒草(3)节节草的幼苗期要做好蝼蛄的防治工作,方法是将麦麸炒香后拌甲胺磷,在傍晚撒在行间和步道上,效果很好。蚜虫为害一般发生在7月中旬,用40%乐果乳油300倍液喷雾,一次即可见效。[5]

主要价值

笔筒草笔筒草(3)节节草为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仅次于木贼麻黄。木质茎少,易加工提炼;由于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故易于采收,因此在药用上所用的数量往往较木贼麻黄为多,为中国提制麻黄碱的主要植物。[5]

节节草株形特别,与蕨类植物的木贼和被子植物的木麻黄相似,茎枝绿色,四季常青,可栽培供园林观赏,用作地被或固沙植物,各地植物园中多有引种栽培。[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