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文学体裁 五言绝句
作品名称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目录导航

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注释]

  逢雪:遇到下雪。投宿在芙蓉山一家人家里。

  苍山:青色的山。这句说:天快黑了,又下着雪,四周的青山显得模糊而遥远了。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草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这句说:天冷了,山间破旧的茅草屋更显得贫寒了。

  柴门:贫苦人家用碎木材、树枝、芦柴等做成的门。

  吠(fèi):狗叫。

  这两句说:柴门外传来一阵狗叫,在这漫天风雪的夜里,有人从外面来投宿了(改正:应该是这个房子的主人归来了)。

  夜归人:指诗人自己(改正:应该指房子的主人)。

  苍:青色。

  闻:听。

  古文今译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改正: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草板房更清贫。晚夜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哦,原来是房子的主人回来了。)

  [说明]

  这首诗描绘茫茫雪夜诗人投宿山村的所见(一、二句)所闻(三、四句)。短短四句,既有景物和环境描写,又有人物的活动,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生活的典型特征,也表现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名句赏析

  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鉴赏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日暮苍山远”,“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