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海芍药图

张秋海芍药图

中文名称 《张秋海芍药图》
尺寸 45×37.8cm
创作时间 1928年
目录导航

作品资料

《张秋海芍药图》《张秋海芍药图》(5)名称:《张秋海芍药图》

性质:油画作品

作者:张秋海 

尺寸:45×37.8cm

画上签名:一九二八年五月 秋海笔

背签:五月廿三日 秋海谨呈

作品赏析

本幅《芍药》有1928年题签,是画家早期创作的珍贵见证,必将给张氏研究的深入带来全新的契机。画面物象单纯,花瓣与花瓶的形体结实,而台面与背景则进行平面化处理。色彩感相当独特,装饰性亦较强。花瓣的笔触感很强,其肌理的方向与花瓣本身的生长方向一致,成了塑造层次感与立体感的一个手段。此外,用线条勾勒轮廓也是值得注意的细节。画面对外光与形体的掌握,很可能来自印象、后印象主义的影响,因画家问学时的1920年代的东京正是各种西方现代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舞台,他不可能置身其外。

作品种类

油画

 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 欧洲绘画中的 蛋彩画,后经 尼德兰画家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年-1441年) 对绘画材料等加以改良后发扬光大。后人因 扬·凡·艾克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誉其为“油画之父”。近代油画多用 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 木板上作画,因为 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

  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随着时间的发展油画逐渐生活化,其中最着名的就是《蒙娜丽莎》表现的一个普通妇女并广为流传。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1]

艺术特点

油画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水城威尼斯滨临海洋,气候湿润、柔和,早晨或傍晚在阳光的斜射下,物体形象常常反射出美丽的光辉。色彩是绘画语言中的重要成分,一切可视的物体在光照中都会显示出一定的色彩,艺术家通过各种颜色的搭配及其浓淡变化时画面形成不同的色调以传达画家的情感。威尼斯画派对热烈明朗的色彩非常崇尚,在创作中所形成的独有明朗亮鲜的艺术风格,使油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传播到了欧洲各国。油画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经历了古典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期、新古典时期、印象主义时期,以立体主义为起点的现代主义时期和后现代时期,及至当代。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种艺术创作样式和不同的流派都注入了各自鲜明的符号,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油画作品,使之更富有时代性和艺术感染力。

    一、当代油画在创作思想上、形式上表现多样多元

    在这个时代可同时看到古典油画的坦培拉技法也可以看到运用综合材料的拼贴画和像儿童画般随意稚拙的涂鸦。当代油画似乎已变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一个时代总会赋予一个时代的事物特点。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代,自然环境正以惊人的速度被破坏着,人类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繁华的生活让人们无暇顾及身边的景物,况且自然景色也正悄悄地逝去,人们现在看到的景色和事物,大多是来自于图像……从电视上、网络中还有各种杂志。是图像把信息传达到我们的大脑中枢神经中,我们只是通过图像得知马尔代夫是拥有沙滩美景的地方,但事实是否与图片一致,我们不得而知。图像仿佛已经取代了事物的本身。在当代视觉艺术中,“图像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与此同时,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自己的观念、主张和情感,作品印记着鲜明的个人符号。多样性和多元化是当代油画最显著的特征。

    二、当代油画与科学技术相融合,在绘画语言上表现多姿多彩

    19世纪中期照相技术的发明取代了绘画的再现性,使人们一度怀疑绘画存在的必要,柏格森主义者曾提出照片完全可以和绘画一样震撼人心。但20世纪初的抽象主义绘画又回到了康德的理论。“我们眼能见的不是实物的本质,而是它的表象。实物的本质是能通过人脑来演绎”。也就是真实最终并不能够通过感官所感应到,而需要人的大脑探测。当代油画利用图像来再现社会,并使图像的意义超越了再现。图像时代的油画,新一代画家是用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主题来创作。他们的作品多是具象的,但采用了后现代时期更自由、开放的观察方式。他们从辛迪舍曼、迈克凯利和杰夫库恩斯这样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中得到很多启发。像影像和观念艺术家一样,当代画家们自由地挪用现成物和图像来创作作品,如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rmans)和彼得道格(Peter Doig)。图伊曼斯曾经学过电影制作,在回到绘画后,他引进一系列摄影技术,比如剪切、近焦距、取景框架、序列性等,这些技术至今都是他绘画创作中的重要因素。图伊曼斯的绘画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他绘画的资料来源于照相、电视和影片图像。图伊曼斯对事件和观念的表达并不明确,他认为再现不可能是真实的全部,记忆原本就是主观的、凌乱的,记忆的内容必须经过修补。画家可以通过对细微线索的暗示,创造出模糊的片段和细节,正如我们支离破碎的、片段的记忆。彼得道格通常借用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摄影图像效果制造一种非自然的超越时空的梦幻景象。他并不像传统画家那样在自然中写生。他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建立了自己的图像库,并随意地利用其中的图像,有私人的、也有艺术史上和大众媒体已发表的图像,他把这些图像当做素材而不是模式,他的作品在静谧之中散发出怀旧感和悬疑感。

    三、当代油画与图像结合在绘画技法上表现日趋呈新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中国,图像的时代同样不期而至,刘小东的“照片”写实主义,方力钧的波普图画,王广义的招贴和商标的拼贴,张晓刚的老照片复制,都是把图像用自己的语言挪回到画面中。在新一代画家的作品中,普遍存在着图像的再现和再创造的创作方法,并且运用了摄影技术中的对于视点、尺寸的分割,也使用了在美术史上大师们的绘画技法。这些图像经过再创作,呈现出了一种时间、地点、观念和风格的集合,这样多重的参照显示了一种新的绘画观察方法,它不仅仅呈现出当代生活的多样性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同时也为艺术身份的危机提出了新的解决方式。毫无疑问当代油画已走到了“图像化”的时代,要解决当代视觉文化的问题,当代画家没办法绕开图像,这也是当代画家要努力研究和开创的新路。

作品作者

张秋海(1898.9—1988.8) 台湾台北人。擅长油画。1917年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获台湾总督公费赴日留学。 19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手工科,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后考入东京美术大学腾屿武二研究生科学习。1938年起在北平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50年后任北京师大、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1964年后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妇女像》、《海青鱼》、《木匠》等。作品被台湾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