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经历
主要研究方向
(1) 特殊土地基处理(岩溶、软土、红砂岩);
(2)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研究;
(3) 软土地区交叉隧道群相互作用机制。
代表性论著
(1) 路基下岩溶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多层次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岩土力学2007,28(9),排名1;EI检索;
(2) 基桩下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排名1,EI检索;
(3) 高速公路下伏岩溶顶板稳定性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中国公路学报2003,9(4),排名1;
(4) 高速公路地质雷达探测溶洞成果精度提高方法的探讨,公路,2004,2,排名1;
(5) 关于“岩溶区含溶洞岩石地基稳定性分析”的讨论,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排名1;
(6) 桥梁基桩桩端岩溶顶板稳定性的模糊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8),,排名2,EI检索;
(7) 公路路基岩溶顶板安全厚度确定的数值流形方法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005,27(6)排名2,EI检索;
(8) 考虑时效的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有限元及反馈分析研究,岩土力学2006,26,排名3,EI检索;
(9) 高填石路堤蠕变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分析与应用;岩土力学2006,27(8),排名3,EI检索;
获得奖励
200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