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20世纪30年代大西洋两岸各国建造大型邮船的热潮爆发之后,面对英国的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的不莱梅号游船和欧罗巴号游船,尤其是面对意大利的骄傲——国王号游船,法国人也未能免俗。犹如英、美、法、德、意等国在主力舰建造方面的军备竞赛一样,在横渡大西洋邮船建造上也在争夺更大、更快、更豪华的头衔。此时,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000吨级(英国的庄严号、伯伦加利亚号),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的竞赛——建造一艘80000吨级的邮船。法国邮船界的首席设计师,曾经给沙皇海军设计战舰的俄国人弗拉基米尔·尤科维奇被邀请担当此项设计任务。给尤科维奇的硬性指标有三条:吨位超过80000吨;长度超过1000英尺;航速超过30节。在考虑多种线形之后,决定采用大西洋型船首,即所谓“clipper bow”,上高下低程弧状,可以减少高速航行时的阻力。欧洲大轮船公司在造船业界都有自己的关系网,比如卡纳德公司的轮船多由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船厂建造,白星公司的轮船多由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建造,北德的轮船多由汉堡的布洛姆-福斯建造。诺曼底号由法国CGT公司的老搭档——圣纳泽尔的Penhoet船厂承担的建造任务。
自从毛里塔尼亚和卢西塔尼亚号之后,大型邮船都用更经济、马力更大的蒸汽轮机作为动力。但是蒸汽轮机是单向转动的,这些邮船为了倒车,还需要安装一套小型的辅助动力。诺曼底号独有创新,仍然采用大功率蒸汽轮机,但是不直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发电机--电动机,然后由电动机来驱动80000吨的邮船。由于电动机可以反向运转,困扰邮船设计师们20多年的一个难题解决了。
技术难题解决了,但是经济难题又来了。1929年10月29日,大萧条爆发了。此时正在建造或筹建中的长度超过900英尺的邮船有三条。其中只有英国白星公司(白星轮船公司曾拥有奥林匹克号,泰坦尼克号等著名邮船)的海洋号继续硬着头皮建造。这种愚蠢行为使白星公司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最终导致其被英国卡纳德公司收购,大洋号最后也变成了废船壳被出售。而卡纳德公司正在建造的代号“534”的玛丽王后号,则奉命搁置等待经济状况好转。由于经济结构与英国和美国不同,法国在大萧条中比较幸运。但是幸运只是相对的,在全球经济萧条中法国不能置身事外。1931年1月,新船开工不久,CGT(跨大西洋海运公司)被迫向法国政府请求财政支持。以法国政府获得对公司的执导权为代价,CGT得到了资助,代号T6的新船建造成功,被命名为诺曼底号(这个名字是从拿破仑、林德伯格、本杰明·富兰克林、海王、美丽的法兰西等众多名字中挑选出来的)。
1932年10月29日,有20万名观众到场观看这艘法兰西的超级巨轮下水,法国总统阿尔贝·勒布兰也出席了下水仪式。诺曼底号的船体沿着涂抹了43吨肥皂和2.5吨猪油的滑道缓缓地滑入卢瓦尔河。由于经济状况还没有完全恢复,诺曼底号下水之后的舾装工作比较缓慢。船内被装上一块块的地毯、镶板和艺术品。CGT召集了船舶装饰设计大师——给法兰西岛号设计宏伟的三层门厅的荷兰人范·德·鲍扬、设计大理石餐厅的法国人保罗·巴图——都被再次邀请装饰这艘海上宫殿。许多前所未有的豪华装置都在诺曼底号上首次出现——第一和第二烟囱间的运动场和网球场;第一个大型室内游泳池;第一个邮船上的剧场可以演出电影和轻歌剧;第一个采用柔光照明和室内广播系统;第一个在全体旅客舱室普及冷暖空调……不仅在当时,甚至直到70年后的今天,诺曼底号也被国际客船界评价为历史上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邮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代的大型巡航游船已经是游览工具,而非交通工具,而且很多细节上的装饰装潢比不上诺曼底号)。
1935年5月29日,5万人在勒哈弗尔码头上,观看诺曼底号首航纽约仪式。乐队奏起了《马赛曲》和《星条旗》。无数的飘带和彩色纸屑漫天飞舞。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诺曼底号起航了。诺曼底号处女航当中,在第一天的平均航速达到29.76节。根据抵达纽约港后的统计,平均时速达到了29.98节。新的横渡大西洋记录诞生了。在缓缓驶进纽约西50街法国邮船码头的时候,升起了一条长30英尺的蓝飘带(一英尺代表一节的时速),宣布法国参与竞争蓝飘带奖时代的到来。西行6天之后,诺曼底号又以4天3小时28分钟的记录,抵达英国南安普敦港,以30.31节的航速打破了德国不莱梅号邮船于1929年创造的东行速度记录。崭新而豪华的诺曼底号很快就在邮船界赢得了好评。此时,卡纳德公司的“534”号船壳正在加紧施工,于1935年9月下水,英国人骄傲地宣布,81000吨的玛丽王后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邮船。法国人自然不甘心落后。CGT公司在同年将诺曼底号进行改造,吨位增加到了83423吨,超出玛丽王后号差不多2000吨。卡纳德公司决定在速度上为英国夺回蓝飘带,尽管玛丽王后号的船头不如诺曼底号漂亮。玛丽王后号于8月以30.14节的记录赢得了西行蓝飘带。之后,蓝飘带的争夺战就在这两条豪华巨船中展开。西行速度被诺曼底号刷新到30.58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20节。但是这场和平竞赛中,诺曼底号在经营上却输给了稳重的英国人。豪华而时髦的内部设施和装潢,吓走了许多保守的乘客。普通旅客也因为觉得那是一艘给明星和皇亲国戚乘坐的船而自觉地远离它。诺曼底号为名所累,载客量很少有超过60%的时候。玛丽王后号不满足于相对“大众化”的角色,1938年又发起了新的冲刺,西行速度被刷新到30.99节,东行速度被刷新到31.69节。法国人决定另辟途径,鉴于搭乘诺曼底号往返于北大西洋旅客的数量少得可怜,善领时尚之先的诺曼底号开始了所谓“巡游航行”——到世界风景名胜地区的巡游旅行。1938年冬季,诺曼底号满载参加巴西狂欢节的游客开到里约热内卢,成为有史以来跨越赤道的最大船只。
1939年8月31日,完成了第一百三十九次航行的诺曼底号停靠在了纽约哈得逊河畔88号码头。由于欧洲战争的爆发,CGT通知诺曼底号,暂时不要在可能有德国潜艇的大西洋上航行,就地待命,船上只保留了200人留守。旁边的90号码头停靠的就是老冤家玛丽王后号。
1940年6月,法国战败求和。美国立即宣布羁押诺曼底号。海岸警卫队负责担任保护和警戒任务,防止破坏。对于美国来说,这艘船说不定另有用处。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空袭珍珠港,美国参战。诺曼底号被美国海军征用。三色旗被降了下来。美国海军将其改名为拉法耶特号,准备作为运兵船使用。由于纽约和新泽西的港口没有船坞能容纳下这条80000吨级的大船,于是在88号码头就地进行改造工作。数千名工人登上这艘浮动的海上璇宫,剥掉豪华装潢,拆掉娱乐设施,将其变成运兵船。1942年1月15日,它被交给国防部。预计在二月开始执行首次任务,向太平洋诸岛,尤其是夏威夷群岛增援兵力。
1942年2月9日,灾难发生了。由于计划不久之后出发,大批的粮食、食品、被服、衣物和救生设施被送上了船,四处堆放在船舱内。在头等舱沙龙,工人正在切割原来用于支撑玻璃喷泉的钢柱。火花溅到旁边堆放的木棉救生衣上,大火一下着了起来(这是官方调查的说法。根据FBI的埃德加·胡佛秘密调查,是黑手党命令工人故意纵火,以警告胡佛,在战时不要触动纽约意大利裔黑手党势力)。巧合的是,这天船上消防栓里没水。更“巧合”的是,纽约消防局12分钟后才接到报告。赶到码头的纽约消防队员开始向船内灌水,以扑灭大火。但是随着船身内积水的增多,消防队员们恐惧地发现,船身正逐渐地向左翻过去。诺曼底号的设计师尤科维奇赶到了现场,因为熟悉内部构造,他要求指挥灭火工作,以便让船身平稳地坐沉在河床上,方便打捞。但他被消防局和海军的人轰到了一边。2月10日凌晨2点45分,船以79度角向左倾覆在哈得逊河中。12天之后,船内的余火被扑灭。经过一年半的打捞救援工作,1943年10月27日诺曼底号被捞起扶正,交给美国海军。这艘船到这个时候已经用处不大了。11月3日,仍然左倾斜两度的诺曼底号残骸被拖到了布鲁克林海军基地。美国人提出了各种恢复计划。甚至还有人建议将其改造为航空母舰!但是经过反复权衡计算,改造的费用将比新建一艘航母还要高。至于罗斯福总统本人,则倾向于在战后将其修复,交还法国人。但是最终美国海军还是决定将其解体。1946年10月,造价6000万美元的诺曼底号船壳以16万美元价格出售给新泽西州一家拆船公司。曾经是世界上最豪华的邮船,就这样告别了人间。
1941年的深秋,法国巨轮“诺曼底”号静静地停泊在纽约港的88号码头,这个码头在哈得森河上,离繁华的42街不远。“诺曼底”号长达1029英尺,仅比英国的“伊利莎白皇后”号短2英尺。1939年9月1日,当它在公海上航行时,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但它还是安全地驶进了纽约港。
“诺曼底”号在港口停泊一天就要花掉船东1000美元,因此,船上只保留了极少数船员以保养马达等重要设备。没有人想到会有人对该船进行破坏或纵火。在德国,希特勒的德军早就盯上了这只法国船。1940年6月3日,法国向德国投降。在这之后的两周,德军反情报机构的头目卡拉瑞斯的间谍机构阿勃韦尔就向纳粹在美国的间谍发出了命令:“严密注意诺曼底号!”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明白,美国一旦加入对德战争,这艘法国巨轮一次就能够运输12000名美国海军士兵到欧洲参战。
纽约市沿海地区和新泽西的港口城市是纳粹分子活动的温床。在一间间凌乱肮脏的小客栈里,住着从世界各地来的海员,其中有许多纳粹间谍和纳粹同情者。这些地方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家是新泽西的“高速公路客栈”,另外两家是曼哈顿的“老牛肉”酒吧和新泽西的“施密德的吧”。“施密德的吧”里的一个侍者是德国间谍,他每次都伸长耳朵贪婪地听海员在喝多了酒后所泄露的海上消息。
希特勒对美国宣战后两个月,巨大的“诺曼底”号在纽约被烧毁美国海军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4天后,希特勒让德国议会不经表决就通过了对美国开战的宣言。他对他的副手叫嚣说:“我们总要首先开战!我们要永远打响第一枪!”
就在同一天的晚些时候,希特勒的密友、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也对美国宣战。就像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所担心的那样,美国海军立即征用了“诺曼底”号,并对它进行了改装。许多人都热烈支持将该舰改装成军用运输船,大约有1500名民工像蝗虫一样涌向该船进行改装工作。
改装任务非常紧迫,必须在1942年2月28日以前完成。完成后,该舰将在舰长罗伯特.考曼德(Robert C.Comand)的率领下,驶离纽约港去波士顿。在那儿,它将要装上10000名士兵和他们的武器装备去大西洋沿岸的某个地方——毫无疑问,它的目的地将是英国。
但是,2月9日下午2∶34,“起火了”的喊声突然从船上响了起来。这时候,距“诺曼底”号远征欧洲只有3周的时间了。人们匆忙扑上船去灭火,但是,当天是一个大风天,火很快就失去了控制,人们眼睁睁地看着火漫过了甲板,不到一个小时,整个船就变成了火的海洋。
火势不断蔓延,将近3000名民工、船员、海军士兵和海岸警卫队成员爬过“诺曼底”号的船舷,吊下绳子,顺绳子跳到码头上,有的干脆直接跳到踏板上逃生。纽约市的消防队员发誓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猛烈的大火。大约有3万纽约市民聚集到第12街观看这场大火。在他们中有一个头发花白个子矮小的老头,他就是“诺曼底”号的设计师魏德米.亚克维奇。他的脸上布满了愁容。因为他浓重的口音,警察没有让他通过警戒线到船边。实际上,就是魏德米.亚克维奇也对大火中自己的杰作无能为力。凌晨2∶32,这只倒霉的船终因灌水太多、倾斜过度而翻了过去,就像一条搁浅的大鲸鱼,躺在了哈得森湾的冰面上。
在每一条船都显得非常重要的时候,美国失去了一条最大的船,同时有1人死亡,250人受了擦伤、扭伤、摔伤以及眼睛和肺部的灼伤。美国政府立即成立了几个调查组以查明这起备受公众关注的大事故,联邦调查局和福兰克.霍根律师盘问了100多位证人。与此同时,海军也成立了以退休海军少将莱姆.雷黑(Lamar Leahy)为首的调查组。两个月后,国会海事委员会成立的调查组发布结论说:“起火的直接原因应归结于民工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疏漏。”
然而,广大的美国人并不买政府的账。为什么一个如此巨大的海轮,在有大量防火设施的情况下,能够爆发大火,并在几小时内变成一堆焦炭?是不是有纳粹破坏分子渗透到船上,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纵火烧毁了这条船?如果是这样的话,有1500名民工散布在船的每一个角落,为什么没有人发现有人纵火呢?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纳粹或纳粹同情者共同完成了这项破坏性的工作?
“诺曼底”号的烧毁是否是纳粹所为,已经伴随着这场大火造成的重大损失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
在BioWare的太空歌剧RPG游戏《质量效应》/《Mass Effect》系列中出现的游戏载具。
SSV Normandy SR-1诺曼底号(星联隐形侦察舰诺曼底号)是一艘星联太空船,她是“深度侦察”(Deep Scout)护卫舰的原型舰,由神堡议会赞助,星联和突锐合作开发的诺曼底级护卫舰的首舰。她为单独深入不稳定区域执行侦察任务进行了最优化设计,使用了最高级的隐形技术,由一台实验性质的驱动核心提供动力。
诺曼底号于2183年服役,最初由一名叫做艾丽·桑德尔Elli Zander的星联军官指挥,之后桑德尔与突锐首席工程师奥克塔维奥·塔图姆Octavio Tatum因为飞船的驱动核心的工作极限问题陷入冲突,桑德尔被调职,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接替了指挥职位。随后当薛帕德Commander Shepard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幽灵时,诺曼底被交给他/她,成为薛帕德的运输工具和行动基地。
诺曼底号以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命名,这是二战中的一场关键战役。
诺曼底号有三层甲板。
舰长层
这一层包括船首的舰桥(薛帕德和小丑Joker交谈的地方),气闸,包括银河系星图(由领航员普莱斯利监控)的作战信息中心(CIC),还有舰尾的通信舱,通信舱同时也是任务完成后做任务报告的会议室,在这里薛帕德也能秘密同神堡议会沟通。
诺曼底的作战信息中心(CIC)很独特,星联舰船通常把指挥官布置在指挥中心中部以方便与下属交流,但是诺曼底的首席指挥官舱室在舰尾。这是因为诺曼底有突锐设计元素,而突锐军官更倾向于在上查看他们的下属而不是与他们打成一片。工程师想观察在人类的指挥结构下她的运转如何。如果有必要,诺曼底的军官能使用专用的通信设备与操作者交流。驾驶舱区域装备有内部动能屏障旨在当战斗中气压降低时保护驾驶员免于曝露在真空中。
船员层
第二层主要由生活区组成,能通过CIC室任一侧的楼梯到达。这是诺曼底的居住舱,包括食堂,船员睡眠舱,舰长的私人舱室和办公室,逃生舱和医疗室(可以找到查克华斯Chakwas医生)。莉亚拉'T索妮Liara T'Soni在船尾的实验室和储藏室,医疗室有一台医疗胶售卖机。凯登·阿兰科在船员睡眠舱前部的控制面板处,只走过凯登就是薛帕德的个人装备柜。
薛帕德的个人储物柜在以下情况下有免费装备:
在进入“神堡:揭露萨伦”任务之前,薛帕德首次登陆诺曼底号时储物箱内的物品与薛帕德的级别无关。
诺曼底号首次降落在任何一个任务场景的时候(菲洛斯,诺维利亚,Therum),仅仅进入星系储物柜不会填满,薛帕德必须登陆行星表面,在Therum,因为薛帕德在任务完成前不能离开,储物柜因此只能在任务结束后才能打开。
储物柜的物品属下基于薛帕德的当前级别,因此如果薛帕德在一点级别高的时候打开储物柜,得到的装备也更高级。
动力和货舱层
船员层的电梯可以用来降落到动力层,M35 MAKO “灰鲭鲨”停在这一层,阿什利·威廉姆斯Ashley Williams在电梯旁边保养步枪,盖拉斯·瓦卡里安Garrus Vakarian正走向灰鲭鲨,厄诺德·莱克斯Urdnot Wrex无所事事地站在灰鲭鲨对面看着,莱克斯对面是诺曼底号的军需官,他能出售新装备。
在车库的对面有一扇通向动力舱的门,这里可以看到工程师亚当斯Adams和塔莉Tali'Zorah nar Rayya正在维护引擎。
诺曼底号的IES(Internal Emission Sink/内部辐射抑制)隐身系统是她最值得注意的特点。几个世纪以来,隐身对星际飞船来说是不可能的事情,飞船日常操作产生的热量在绝对零度的宇宙背景下非常容易探测,不过诺曼底号却可以通过深藏在船身内部的锂散热系统暂时的“存储”产生的热量。
IES隐身系统也有自己的局限,在超光速飞行(FTL)时诺曼底无法隐身,因为蓝移产生的热量超出了散热系统的存储能力,另外,即使退出了超光速飞行状态,任何可见扫描都会导致她暴露,不过这种情况相当稀少了,因为现在大多数飞船更依赖电子扫描而不是目视接触,另外在茫茫宇宙空间定位一艘飞船实在太困难。诺曼底号能够隐身飞行2-3小时,或者在星系内部无动力飞行数日而不至于暴露行踪。存储的热量最终需要释放出来,否则就会把船员活活烤焦。
隐身系统由“达代罗斯”驱动核心(Tantalus Drive Core)驱动,这是一台实验性质的设备,它相比一般飞船的驱动核心被成倍放大了。塔莉对星联如何能把这台设备塞进紧凑的诺曼底船身非常着迷,小丑曾提到过大的驱动核心影响了诺曼底号的平衡,但是没有他处理不了的问题。达代罗斯引擎能使质量集中,产生的引力场让诺曼底号“掉进去”,这使诺曼底号可以不必借助于热能推进器移动。总之驱动核心不仅让诺曼底号快速又安静,更意味着她在不得不给驱动核心放电之前可以超光速飞行更长时间。
诺曼底号的设计证明实验技术非常有效,吸取了经验教训的后续型号将会被制造。
像所有的护卫舰一样,诺曼底号装备了GARDIAN(General ARea Defense Integration Anti-spacecraft Network)点防御激光武器,动能屏障,质量加速炮,此外她还装备了先进的“标枪”双联装鱼雷。
Commander Shepard - Former Executive Officer (XO); Current Commanding Officer (CO)
FlightLieutenant Jeff "Joker" Moreau - Chief Helmsman
Charles Pressly - Chief Navigator; Current Executive Officer
Dr. Karin Chakwas - Chief Medical Officer (CMO)
Lieutenant Greg Adams - Chief Engineer (CHENG)
Staff Lieutenant Kaidan Alenko - Marine Detail Commander
Gunnery Chief Ashley Williams - Marine
rivate Fredricks - Marine
Additional Edit
2 Bridge crew
5 CIC Officers
8 Command Deck Technicians
4 Marines
3 Engineers
1 Requisitions Officer
Abishek Pakti
Addison Chase
Alexei Dubyansky
Amina Waaberi
Carlton Tucks
Caroline Grenado
Germeen Barret
Harvey J. Gladstone
Hector Emerson
Helen M. Lowe
Jamin Bakari
Mandira Rahman
Marcus Greico
Monica Negulesco
Orden Laflamme
Raymond Tanaka
Robert Felawa
Rosamund Draven
Silas Crosby
Talitha Draven
Former crew members Edit
Captain David Anderson - Former Commanding Officer (CO)
Corporal Richard L. Jenkins - Marine
“这个任务刚刚变得复杂起来了”
在试航期间,诺曼底号从大角星空间站启程前往伊甸主星去秘密调查在行星上被发掘出的普洛仙信标。不幸的是桀斯的意料之外的袭击让任务变得复杂起来,信标也被摧毁了。接着诺曼底前往神堡,安德森指挥官辞职并且让薛帕德接替了他的职务。
虽然薛帕德为神堡工作,但是一般仍认为诺曼底号处于星联管辖下。诺曼底号独特的设计意味着薛帕德经常被哈克特将军(Steven Hackett)派去执行任务,特别是一些需要自由裁量谨慎行动的任务。米哈洛伊维奇少将曾经视察过诺曼底号,他对原本将要分配到他的舰队的诺曼底号被指派给薛帕德感到非常不高兴。他指责诺曼底号“过度设计”并且太昂贵(几乎跟一艘重型巡洋舰花费差不多)而没有实际用途。作为回应,薛帕德纠正了他的指责并且为诺曼底号创新性的设计进行了辩护。小丑驾驶诺曼底救了薛帕德好几次:从Therum撤离,在沃梅尔(Virmire)冒着防空火力投放MAKO并逃离了接下来的核爆炸,尤其是在伊洛斯(ILOS)表演了一次几乎不可能的MAKO精确空投。
诺曼底号的隐身系统使她成为唯一可以使薛帕德秘密潜入界神星系(Terminus Systems)追踪萨伦到伊洛斯的飞船,但是神堡议会不想冒这种风险,人类大使丹尼尔·乌迪纳(Donnel Udina)远程锁定了诺曼底号的系统。在安德森船长的帮助下,薛帕德偷回了诺曼底号并且到了伊洛斯,小丑把薛帕德,队员和MAKO安全投放在Andura sector和第五舰队的约定见面地点。
在神堡战役里,诺曼底号领导了对霸主的攻击,她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和机动性使她声名卓著。借助这种速度,一旦薛帕德破坏了收割者的护盾,诺曼底号能抓住战机摧毁了霸主。战役之后,薛帕德驾驶诺曼底号航向深空去寻找阻止收割者的方法。
“幸存机会....渺茫”
作为SR-1的继承者,Normandy SR-2是一艘出现在2185年的星际飞船,幻影人和塞伯鲁斯为复活的薛帕德指挥官和他/她的小队建造了SR-2来帮助他们完成阻止收集者在银河范围内的绑架人类殖民地的战役的任务。SR-2也是Lazarus Cell的总部。
诺曼底SR-2与SR-1极为相似,她基于SR-1的原始设计和布局建造,但是也有几处显著的差异,最显著的是,SR-2的质量几乎是SR-1的两倍,塞伯鲁斯在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到了船员的舒适性,飞船上有民用级的宿舍(包括皮质沙发和厨房),SR-2仍然保留了SR-1的隐身特性,不过与SR-1不同的是由于增大的质量,SR-2无法在每一个星球着陆。船员需要乘穿梭机登陆星球表面。
在《质量效应2》里,诺曼底号正在欧米伽星云(Omega Nebula)的Alchera行星附近追击桀斯,尽管她的隐身系统开启了,但是一艘不明飞船突然出现并截击诺曼底号,意识到来者不善的小丑开始机动躲避,但是追击船发射的密集的光束攻击轻易穿透了诺曼底号的防御,她的动能屏障和武器系统瞬间就被击溃。几秒钟内后续攻击击穿了诺曼底号的上层甲板并且击毁了右舷引擎舱。
突然的攻击导致超过20名船员丧生,包括领航员普莱斯利。当弃船命令下达,幸存船员通过逃生舱疏散的时候,小丑还绝望地试图操作已经解体的飞船,薛帕德独自去救他,几乎在攻击者对诺曼底号发动最后致命一击彻底摧毁她的同时薛帕德把小丑塞进了最后一个逃生舱。小丑的救生舱成功弹射了,但是薛帕德被最后的爆炸抛入太空,和诺曼底号的残害一起漂浮在Alchera的轨道上。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薛帕德指挥官的尸体被找到,前人类黑色行动组织“塞伯鲁斯”的Lazarus Project使他/她复生了。他们给了薛帕德一艘设计上与SR-1相似但是更大并且采用塞伯鲁斯涂装的新船。为了向SR-1表达敬意,薛帕德和小丑决定把他命名为Normandy SR-2。
新的诺曼底号尺寸几乎是前身的两倍大,相比SR-1的3层甲板,SR-2包含有5层。如果薛帕德问SR-2的人工智能塞伯鲁斯是如何得到高度机密的SR-1的图纸来建造SR-2时,将会被透露塞伯鲁斯首先动用他们巨大的影响力使星联下定决心建造SR-1,随后他们就获取了他们项目所需的机密的突锐先进技术。
在整个2185年剩下的时间里,薛帕德驾驶着诺曼底号走遍了银河系寻找更优秀的生命形式,为了对抗收集者,终结他们在银河系范围内绑架人类,一只包含科学家和战士的队伍被组建了。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文原文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拚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象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