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乡为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下辖的一个乡,地处威宁县城南部36公里处,周边分别与本县麻乍乡、么站 镇、金钟镇和云南省宣威市双河、杨柳等乡(镇)接壤。全乡总面积101.1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92个村民组。居住着汉、彝、苗、水等八个民族共7204户、33792人。气势磅礴的可渡河在这里将云贵分为两省,蜿蜒曲折的九——可公路从这里将云贵连为一体,因此,金斗就被冠之为威宁的“南大门”。 [1]
金斗乡优越的小区气候,春秋相连,雨热同季,长夏无冬,土地肥沃,是全县优质烤烟生产和绿肥留种基地。有丰富的物产资源,有耕地2.5万亩,山林地3.06万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年产商品肥猪11000多头;有丰富的石灰石、硐矿、煤等矿产资源尚待开采;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境内小区气候优越,春秋相连,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是全县杂交玉米、优质烟叶,良种绿肥和优质小表主产区;境内煤、铜等矿藏量大,水能资源丰富,是商家投资创业较为理想的地方;境内汉武帝时期的西南古道遗址、三国诸葛亮石刻“飞虹伫鹤”、“山高水长,水流云在”、吴三桂行宫遗址等的人文景观和雄、奇、险、秀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实为游人养心怡神的最佳景地。
2010年全乡GDP达8500万元,比2009年增加1100余万元;完成税收381元(其中:烟业特产税完成331万元,其他税收入50万元);罚没收入4万元;社抚费征收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3元,比2009年增加300元;人均占有粮食337公斤,比2009年增加5公斤;贫困人口脱贫776人。全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着力加强。 [1]
当前,全乡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四五六七”工作思路,抢抓“威宁试点”的历史机遇,以“三个必须”为准绳(必须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兴乡的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观念的更新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必须始终走符合金斗实际的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发扬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讲团结、干实事,以干群的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农”工作为重点,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富乡、科技兴乡”,集中力量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建支柱,发挥优势创特色,解放思想增活力,全面发展促和谐,切实加快富民强乡步伐。始终抓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建设”两个车轮,按照“稳粮、强烟(烤烟)、壮畜(肥猪养殖)、扩经(经果林)”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七个一”工程,即树立一种意识(一种发展的意识)、栽好一棵烟(烤烟)、管好一棵树(核桃树)、养好一头猪(商品肥猪)、抓好一项扶贫重点工程(扶贫开发整村村推进)、发展壮大一批厂矿企业(做大做强苦荞加工业、得磨煤矿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营造一个安定、团结、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力争达到山绿起来、路硬起来、房新起来、业活起来(一户一业、一村一品)、人富起来,全力打造“三力”新金斗(实力金斗、魅力金斗、活力金斗)。 [1]
源远的历史文化,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孕育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汉武帝时期的西南古道遗址、三国时期诸葛亮石刻“飞虹伫鹤”、矗入云端的“山高水长,水流云在”的明朝摩天巨幅石刻、清初吴三桂的军事行宫遗址、邓小平同志岳父浦再庭家的“桃源泛锦”,可渡河石桥等六大景观,成为游客的首选之地。为强抓机遇,再创辉煌,乡党委政府已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和优惠政策,不断强化法制环境、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