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买卖双方交易人数的不同,拍卖可以分为单向拍卖和双向拍卖。传统的 英式拍卖、 荷式拍卖、封标第一价格和封标第二价格属于单向拍卖的范畴,因为这些拍卖中至少有一方的交易人数为“1”,该方掌握着市场中的稀缺资源,称为“资源优势方”;而最终的成交价格是由人数多的一方共同决定的,称为“信息优势方”。而双向拍卖市场是“多对多”的结构,即买方和卖方都不止一个,该市场中买卖双方的关系也从单向拍卖中的“信息优势方”或“资源优势”方,转变为一种平等的 供给和需求关系。
双向拍卖市场中的交易过程具体如下:
1. 买方和卖方给出各自的报价和参加交易的产品数量信息;
2. 根据市场中的报价规则,判断交易者的报价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则被市场接受,不合理则通知他们重新报价;
3. 根据 交易规则来匹配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包括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确定交易费用和 交割时间等;
4. 根据信息公布规则,显示市场中的买卖双方的报价、报价的次序、历史交易结果、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等;
5. 根据 交易规则判断交易是否终止,如果没有,则重新回到(1),开始新的交易;如果满足结束条件、则关闭双向拍卖市场,流程结束。
根据双向拍卖交易规则中的买卖双方发生交易的时间不同,将双向拍卖划分为 连续竞价和 集合竞价。
供给和需求理论是研究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等有关市场机制问题的基本工具。这一理论产生于 新古典经济学,是市场经济中 价格形成机制和 资源配置机制的基础。然而从Alfred Mar.shall单一产品 供给和需求的局部 竞争均衡理论,到 Leon Walras多类产品供给和 需求的一般竞争均衡原理,两者只是借助于严格的假定和理性的推断,没有通过可控的实验加以研究。1948年在哈佛大学的课堂上,Edward Chamberlin以学生为被试,通过指定价值和成本参数诱导需求和 供给曲线,进行了目的在于检验市场理论的实验。由于实验结果的不尽人意,此后他放弃了这项工作,仅在其《垄断竞争理论》第八版的一个脚注中提及过它。然而当时作为被试参加这一实验的哈佛大学经济系研究生 Vernon Smith却对这项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推测Chamberlin非中心化拍卖存在的问题,就是关于出价和要价有用的 公共信息不充分,并因此意识到确立市场交易制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