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巾马银花,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生产地在西南部山区,尤以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相邻地区为盛[1]。
种中文名:头巾马银花
种拉丁名:Rhododendron mitriforme Tam
种别名 :头巾杜鹃(植物研究)
命名来源:[bull .bot .res . 2(4): 91. 1982]
中国植物志:57(2):342
组中文名:马银花组
组拉丁名:Sect.Azaleastrum (Planch.) Maxim.[1]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7米。小枝呈圆柱状,当年生枝紫色或淡紫色,近于无毛,多年生枝灰色。叶革质,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状长圆形,长4-8(-11)厘米,宽2-3厘米,先端渐尖或斜锐尖呈尾状,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微凸起,侧脉10-12对,干后明显;叶柄粗壮,长6-13毫米,干时灰蓝色,近于无毛。花的特征不详。蒴果单生枝顶叶腋,卵球形,长约9毫米,宽8毫米,具腺头刚毛和深褐色斑点,花萼宿存,大型,呈头巾状,无毛,裂片倒卵状椭圆形,长1-1.5厘米,宽约8毫米,皱波状,先端近于圆形;花柱宿存,长4厘米,无毛;果梗长1.5-2.2厘米,无毛。花期不明,果期9-10月[1]。
产广西东南及东北部、湖南西南部,生于海拔500-800(-1 260)米的山谷密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广西贺县[1]。
本种与马银花相近似,但本种的叶椭圆状长圆形,稀倒卵状长圆形;叶柄和花梗均无毛;花萼裂片大型,呈头巾状,全包着蒴果,易于区别。 李光照发表的兴安马银花所引用的标本号数部分与谭沛祥 的头巾马银花(头巾杜鹃)及其变种腺刺马银花(腺刺杜鹃)的标本号相同, 放将前者的 部分标本号分别合并于后者之中[1]。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形,阔卵形,椭圆形、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除中脉外无 毛.花单生枝顶叶腋.出自侧生花芽;花萼裂片大而阔,无毛或边缘有短柄腺体或柔毛; 花冠辐状或阔漏斗形,花冠管比花冠裂片短,稀较长,裂片5,开展;雄蕊5,不等长, 伸出花冠外;子房5室,具短柄腺体,花柱无毛或近基部疏被短刚毛或有短柄腺体,花柱 无毛或近基部疏被短刚毛或有短柄腺体。蒴果圆锥状卵球形,成熟时裂瓣上部同花柱常不 连结;种子两端不具附属物。本组的模式种与业属相同。 本组全世界有9种1变种,除1种产缅甸北部外,其余8种2变种均分布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省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