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目天蛾

蓝目天蛾

拉丁学名 SmerinthusplanusplanusWalker
节肢动物门
中文学名 蓝目天蛾
天蛾科
分布区域 东北、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宁夏、甘肃等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别名:柳天蛾,蓝目灰天蛾。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寄主:杨、柳、梅花、桃花、樱花等多种绿地植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2—36mm,翅展85—92mm。体翅黄褐色。胸部背面中央有1个深褐色大斑,前翅外缘翅脉间内陷成浅锯齿状,亚外缘线、外横线、内横线深褐色;肾状纹清晰,灰白色;基线较细,弯曲;外横线、内横线下段被灰白色剑状纹切断。后翅淡黄褐色,中央有1个大蓝目斑,斑外有1个灰白色圈,最外围蓝黑色,蓝目斑上方为粉红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0—80mm。头较小,宽4.5—5mm,绿色,近三角形,两侧色淡黄。胸部青绿色,各节有较细横褶;前胸有6个横排的颗粒状突起;中胸有4个小环,每环上左右各有1个大颗粒状突起;后胸有6小环,每环也各有1个大颗粒状突起。腹部色偏黄绿,第1至第8腹节两侧有淡黄色斜纹,最后1条斜纹直达尾角,尾角斜向后方。气门筛淡黄色,围气门片黑色,前方常有紫色斑1块。胸足褐色,腹足绿色,端部褐色。

蓝目天蛾成虫图蓝目天蛾成虫图

发生规律

  1年发生的代数,各地不同, 东北1代, 华北2代,长江流域4代。以蛹在 根际土壤中越冬。翌年5—6月份羽化为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成虫晚间活动,觅偶交尾,交尾后第2天晚上即行产卵。卵多散产在叶背枝条上,每雌蛾可产卵200—400粒,卵经7—14天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先吃去大半卵壳,后爬向较嫩的叶片,将叶子吃成缺刻,到5龄后食量大而危害严重。常将叶子吃尽,仅留光枝。老熟幼虫在化蛹前2—3天,体背呈暗红色,从树上爬下,钻入土中55—115mm处,做成土室后即脱皮化蛹越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