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博物馆

甘肃简牍博物馆

中文名 甘肃简牍博物馆
馆藏精品 武威《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
类别 综合类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河西走廊乃汉简之都。甘肃发现和出土的历代简牍有7万多枚,其中4万多枚收藏在甘肃,仅汉简就占全国出土汉简的82%以上。20世纪初以来,在甘肃省集中发现的汉简有居延汉简、悬泉汉简、敦煌汉简等,其中20世纪90年代在悬泉遗址一次性就出土了2.3万多枚竹简,曾被评为“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就学术价值而言,甘肃简牍以其内容涉及学科门类多且保存的历史资料丰富而备受学术界关注。

甘肃简牍整理研究的专门机构始自1986年。甘肃省博物馆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设后,汉简整理研究室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内设机构,先后开展了大量的整理和研究工作。2005年 以后,甘肃简牍保护整理和研究利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机构、经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甘肃简牍保护整理和研究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正在开展科学保 护,整理工作取得了新成绩,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出版了许多专著论文。为了进一步加强甘肃简牍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正在积极筹划甘肃简牍博物馆建设。

2019年11月,发起成立“守望汉字”联盟。[3]

内设机构

办公室、陈列展览部、科技保护室、整理研究部。[4]

馆藏文物

现保存有武威《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460多枚,居延新简(甲渠候官)8400多枚,肩水金关汉简12000余枚,敦煌马圈湾汉简1200多枚,甘谷汉简20多枚,天水放马滩秦简460多枚,悬泉汉简23000多枚,水泉子汉简600多枚,黄家湾晋简30多枚。此外,还有一些零星的吐蕃文、西夏文木牍。甘肃汉简不仅出土数量多,而且发现较早,研究历史长,是研究历史、文化、丝绸之路、中外关系等重要史料

现有藏品5万多件,主要为秦汉简牍及相关文物。其中简牍4万多件,其他文物1万多件。[4]

馆舍情况

甘肃简牍博物馆正处于筹建阶段,预计2020年底对外开放,拟建于七里河区文化岛东南角,占地面积30亩。位于兰州银滩大桥至西津西路南北大道东侧,南连接兰州主干道西津西路,北连接主干道滨河南路和滨河北路。[4]

文物保护

长期以来,受人员、经费等因素影响,甘肃出土的简牍不但整理工作滞后,而且保存状况堪忧,数万枚简牍长期存放在甘肃省考古研究所阴暗、潮湿的库房中,出现了灰尘污染、虫蛀发霉、字迹变色等问题。2007年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成立,在收藏简牍的整理、保护、出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此次即将设立的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在原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资源和人才优势,全面承担起甘肃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职能。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建成后,4万多枚历代简牍的命运将有望改变。

参观信息

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和平路165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