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中文名 郑州大学研究生院
所属地区 河南省郑州市
院长 关绍康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1978年以来, 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 提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30年来共培养研究生5928名,其中授予 博士学位225名、硕士学位5703名。郑州大学研究生院成立的2004年,录取硕士生2093人,博士生133人。2007年全校各类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研究生5061人(含博士生351人),各种在职 专业硕士学位学生1000余人,50多个专业申请硕士学位学生2400余人,在校研究生数量明显增加。

学科设置

学校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17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分别是:历史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4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除上述17个一级学科外)分别是:中国古典文献学、化工过程机械、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药物化学 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2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另有7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0个“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52个省级重点学科。学位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10大学科门类。

现任领导

院 长:关绍康

副院长:朱诚身、梁惠

副院长、研工部部长:张承凤

研工部副部长:张宏剑

综合办主任:郑美英

专业学位办主任:李旭东

培养办主任:冯密罗

研招办主任:薛飞

学位办主任:韩良良

师资队伍

现有两院院士26人(专职4人,双聘22人),博士导师110余人,硕士导师1000余人,教授580余人, 副教授15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00余人。研究生导师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已成为 中部地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

科研成果

郑州大学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0余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00多项,有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589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申长雨教授主持完成的“橡塑制品成型模具设计中的关键力学问题和计算方法”、 刘敏珊和 董其伍教授主持完成的“新型高效纵流壳程换热设备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赵清香教授主持完成的“十二碳二元酸合成尼龙 1212 工业生产研究”获得杜邦科技创新奖。2006年郑州大学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项目3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16项,省级各类立项项目656项,科研经费到款金额达到8500余万元。2005年被SCI收录论文位居全国高校第28位,被EI收录论文138篇。2003年以来学校共申请专利177项,其中发明专利95项。以“乙醇汽油关键技术”、“生物柴油技术”和“橡塑模具技术”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和关键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 河南经济发展和企业的技术进步,使得郑州大学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4年、2005年两年内既拿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国共13项),又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仅6项)重大项目的高校只有两所,郑大是其中之一;2005-200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经费额度最大项目是郑州大学主持;郑州大学主持神舟七号出舱防护装置研制;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全国高校第13名。

承担课题

郑州大学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 863、 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30余项,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教育部科技攻关、 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320多项,获科研经费近2亿元,产出科研成果8500余项,其中700多项成果通过国家和省(部)级鉴定,800多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395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全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万多篇,被SCI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39位,被EI收录数居全国高校第55位,出版著作900多部。郑大 药学院 张振中教授的“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核酸纳米转运系统研究”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科技专项资助。

社会影响

2006年郑州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居全国高校第13位,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 霍裕平院士主持的“国际受控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我国建国以来科技界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 钟香崇院士研究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矾土系列产品,解决了河南省大部分矾土矿杂质含量偏高的难题; 吴养洁院士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申长雨教授承担的“神舟7号”航天面罩、宇航员出舱等关键防护装置的研制顺利通过验收,受到总装备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2005年和2006年,郑州大学科研经费的立项都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在全国千所地方高校中名列第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