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

品牌 北京贝贝特
页数 270页
书名 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
出版日期 2006年7月1日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平装: 270页

开本: 16开

ISBN: 7563361340

条形码: 9787563361342

尺寸: 22.6 x 14.8 x 2.2 cm

重量: 381 g

作者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及教授(1998年刨办至今),大学文康委员会主席。历获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1969),美国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硕士(1972),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1980)。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Albany)、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佩斯大学(Pace Uni一versity[New York City])及台湾大学、新竹清华等校。尤着重研究中国文化意识史。曾负责由大学教育(研究)资助委员会(香港)拨款项目:“中国何处寻:香港大学教育中的中国文化课程(1926年迄今)”;校内资助的研究项目:“物质文明的展现:香港西北区出土陶瓷的文化意义”、“古瓷拼凑出香港史:屯门与元朗,9至15世纪”、“中国陶瓷下西洋”、“明末清初浙江画家对日本艺坛的影响”、“文化认同与精感因素:对香港普通话学生的调查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文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意在正本清源,搞清什么是“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为什么要发展,怎么保护,怎么发展,当前政策在执行上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纠正与改善。

首先,辑录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基本文献,并对文献宗旨做了深入探讨。

其次,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的昆曲与古琴为例,组织了实际参与传承的艺人,对现状做了内部评估与反省。

第三部分,是研究者对现状的观察与省思,特别是纳入宏观文化传统的观照。

最后部分是附录,胪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及2003年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衔项目介绍、2005年公布项目中的蒙古长调及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介绍,以及中国在2006年公布的5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目录

导论: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

文 献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传非实物人文遗产杰作”国际荣衔公告

见于两份文件、三种语言的文化遗产保护

谁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

现 状

古琴座谈:广陵不散

昆曲的今日与明天:六大昆曲院团负责人访谈

昆曲对话电视

《牡丹亭》还魂记

讨 论

理论篇

“口传非实物文化遗产”不是可炒卖的商品

审美教育与文化承传

中国文化与人类文化遗产

论昆曲艺术的原生环境与文化特征

实践篇

昆曲在21世纪的文化定位

评政协《关于加大昆曲抢救和保护力度的几点建议》

昆曲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海隅清韵:惜惜室琴缘

子期不死,云何弦绝?

无为无不为:试论政府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发挥的作用

他山之玉:简介四篇分析文章

附 录

乌日听道:内蒙古的传统民歌长调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伊拉克木卡姆艺术

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资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