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https://pic.baike.soso.com/p/20110917/bki-20110917154103-428013801.jpg)
1961年, 张顺高和 刘献荣先生前往 勐海 巴达
大黑山考察,发现了 野生大茶树,并于1963年在湖南 《
茶叶通讯》上发表 考察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国内发现的树龄最大野生大茶树,被冠以“野生型 茶树王”名号,引起了国内外茶界专家极大关注。1967年至1974年,张顺高受
国家农业部派遣到非洲 马里援建茶场,并栽培组长,历尽艰难,完成援建茶场的任务,被马里授予二等 国勋。1977至1980年,张顺高又赴 上沃尔特考察种茶可能性,任该国茶树试种中国专家组组长。
1980年至1988年,张顺高任云南省茶科所所长期间,带领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全力推进全省茶叶科技研究、推广,积极主动帮助
勐海县发展规范化 密植速成生态 茶园。1983年,张顺高被选为全国
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赴北京领奖。1990年,调
中国科学院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先后当任
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 云南省茶业协会荣誉理事,
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副会长、顾问,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昆明民族 茶文化促进会会长等。2007年4月,张顺高荣获第二届“全球
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图片](https://pic.baike.soso.com/p/20110917/bki-20110917154126-160122324.jpg)
经过多年实验,张顺高大胆地提出了 云南大叶茶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新技术。1986年,又推出“生态茶园”新理念导向,获国家 科技成果奖。 张顺高主编过《马里共和国法拉果茶农场 技术规范》《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茶叶专集)》《云南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参编过《西双版纳 国土经济学研究》,《巴达野生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茶树速成高产栽培法》《云南茶叶 发展战略》《中国茶叶战略转移的思考》《 生态学 学习笔记》《中国茶园建设生态之路》《茶树太阳光谱考察》《西双版纳 南糯山哈尼族诺博(茶叶) 文化研究》《云南茶叶发展和我的茶海之梦》《茶文化与21世纪议程》等书籍。1992年10月,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
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1993年4月,他在中国 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 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交流了他与 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古生态学与茶树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猜测》。1996年11月中旬,他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
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
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会”,提出了“净光合值法”类推测算出了
千家寨古茶树树龄。 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 茶文化是茶叶 生产力》发表在《云南茶叶》等杂志上,生平简历入载《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 促进了云南民族茶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