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昭植

杨昭植

身份 革命烈士
中文名称 杨昭植
出生日期 1902
目录导航

人物

杨昭植(1902年~1927年06月06日),字君健,又名昭楚。湘潭易俗河泉塘冲柏树屋场(今上马乡营龙村)人。8岁上学,民国5年毕业于楚山高小,后辍学务农。民国11年考入县立中学师范班,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成立“今社”,宣传新文化,参加爱国运动,被开除。旋入长沙长郡公学师范班,与同学彭公达、夏炯等组织社会问题研究小组,到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补习班听课,结识何叔衡、夏曦、郭亮等人,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创办《潭影》周刊,揭露湘潭县弊政。在省学联组织的几次学潮中,以敢于任事和善写善辩著称,被推为长郡公学学生会负责人兼出版社主任。民国13年,经罗学瓒、夏明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回县与罗学瓒、彭公达开展革命活动,在县城十一总关圣殿创办湖湘小学及平民夜校,发展一批先进分子入党,建立中共湘潭县城区支部,任书记。民国14年,中国国民党湘潭县党部成立,任执行委员。五卅惨案后,成立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湘潭分会,发动爱国群众,声讨帝国主义暴行,打击帝国主义分子的嚣张气焰。民国15年初,中共湘潭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任书记。成立工人自卫队支援北伐军进入湘潭。嗣后建立县农民协会。旋调任省总工会驻潭特派员,组成泥木、码头等工会。12月,县总工会成立,被选为委员长。同月,被选为省总工会执行委员。19日,组织两万余工农群众集会于学坪,公审并处决大劣绅晏容秋,威震全县。民国l6年1月,领导数万群众烧毁河东太平街英商洋油池,人心大快,唱出:“杨昭植,烧洋油.帝国主义低了头。”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工会会员增至3万人,农会会员达20余万人。马日事变后,柳直荀来潭,传达省委关于应付事变组织工农武装围攻长沙的计划,成立湖南工农义勇军总司令部。总部设姜畲镇。柳直荀、王洪伦(自申)为正副总司令,杨昭植为宣传部长,部署攻打长沙。但又奉命停止进攻,而许克祥部已开往湘潭,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运动骨干,革命力量被迫分散转移。他化装潜往长沙,至板塘铺和尚岭,被河东铲共义勇队逮捕。狱中受尽酷刑,宁死不屈,由难友代笔口授遗书与表兄王国屏说:“愿后死者继我革命精神,将共产主义事业进行到底。”6月2日在学坪惨遭杀害,年仅25岁。次日深夜,三湖头岭杨家祠堂守祠佃人陈金大父子潜往学坪收殓烈士残骸,葬于祠后荒坡上。1984年迁葬湘潭烈士陵园。[1]

牺牲

1926年7月,任中共湘潭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同年秋,曾一度调往湖南省总工会工作。10月,以省总工会驻湘潭特派员身份回湘潭指导工人运动。12月,任湘潭县总工会委员长,积极发动工农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和开展支援北伐军工作。1927年2月,发起组织湘潭“对英经济绝交分会”,先后组织并领导了焚烧英商的一个储油库;缴获并焚烧了英商贩运的鸦片;公审处决号称“湘潭王”的一位大恶霸的斗争。“马日事变”后,同韶山特委书记庞叔侃紧急集中农军,于1927年5月23日一举占领湘潭县城,给予敌人以有力的反击。接着,按照临时省委的紧急指示,成立湘(潭)宁(乡)边区中路军指挥部,任总指挥,集结万余农军,准备攻打长沙,旋奉命撤退。当敌军乘机反扑时,指挥农军在本县苦战三昼夜,后被迫分散转移。6月3日,去长沙向党组织请示时,不幸在途中被捕。敌人用竹鞭抽打,用炭火烧红的铁桶烘烤,用木杠压断两腿,始终未能使其屈服。6月6日,在湘潭县署前坪英勇就义。就义前曾给表兄留下遗书:“愿后死者,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