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作用动力学

成矿作用动力学

作者 於崇文/等
页数 230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装帧 精装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的动力学问题。研究表明,对矿床或成矿区带进行成矿作用

动力学研究可以揭示成矿作用的本质,即成矿作用的驱动力、进行的速率和机制及其时间演化与空间展布

(成矿作用及其时-空结构),从而使矿床成因和成矿规律研究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定性走向定量。

本书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通过对安徽铜陵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

江西德兴斑岩型铜矿床(田)、江西银山火山-次火山型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揭示了成矿作用

的驱动力与动力学机制,并提出了新的热液成矿分带理论和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的自组织临界性等新理论

观点;同时,设计与完成了对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进行计算机模拟的软件系统,从而开拓了矿床学的重要学

术方向与领域,深化了矿床成因理论。

作品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1.1成矿作用动力学理论体系

1.1.1水-岩相互作用的化学动力学

1.1.2流体动力学

1.1.3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

1.1.4构造物理流体动力学

1.1.5流变-反应耦合过程动力学(力学-化学耦合动力学)

1.1.6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

1.1.7分形几何学与混沌动力学

1.1.8自组织临界性和重正化群方法

1.2成矿作用动力学的方法论

1.2.1认识方法

1.2.2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动力学――以安徽铜陵层控矽卡岩型铜矿

床为例

2.1安徽铜陵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1.1铜陵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2.1.2矽卡岩型铜矿床的矿床类型

2.1.3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

2.1.4层控型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2.1.5成矿物质来源

2.2热、质输运与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耦合过程动力学理论

2.2.1热传导和流体流动

2.2.2多组分溶液相中的化学反应和平衡

2.2.3流动-反应耦合过程偏微分方程组

2.3铜陵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作用的动力学理论分析

2.3.1岩浆水与地层水混合输运-反应

2.3.2等温输运-反应

2.3.3梯度输运-反应

2.4不同岩石环境中矿物差异溶解度与成矿作用

2.4.1砂岩环境中硫化物的化学行为

2.4.2碳酸盐岩环境中硫化物的化学行为

2.5铜陵地区天马山、铜官山矿床的热流和流体流动的动力学分析

2.5.1热致流体流动的动力学参数

2.5.2热传导及流体流动动力学模拟与结果讨论

2.6铜陵硫化物矿床流体流动-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斑岩型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动力学――以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田为例

3.1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特征

3.1.1成矿地质背景

3.1.2围岩蚀变及其分带

3.1.3矿化作用

3.1.4控矿构造

3.1.5成矿温度

3.2德兴铜厂斑岩铜矿床热液成矿作用的输运-反应耦合过程动力学研究

3.2.1系统的基本性质

3.2.2数值模拟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

3.2.3裂隙的演化

3.2.4围岩蚀变形成机理

3.2.5某些找矿标志

3.3成矿作用的流体动力分形弥散机制

3.3.1多孔介质中的流体动力弥散作用

3.3.2分形弥散模型

3.3.3矿床多孔岩矿石和构造裂隙的分形特征

3.3.4成矿作用的流体动力分形弥散机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火山-次火山热液成矿作用动力学――以江西德兴银山多金属矿床为例

4.1银山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4.1.1区域地质

4.1.2矿区地质

4.1.3矿床地质

4.2成矿分带研究

4.2.1成矿作用的时间演化

4.2.2原生成矿分带

4.2.3成矿分带的时空结构

4.2.4小结

4.3矿床成因研究

4.3.1成矿物质来源

4.3.2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4.3.3成矿演化的热力学研究

4.3.4成矿分带地质因素讨论

4.3.5关于矿床的成因

4.4主要成矿元素溶解度(溶解量)研究

4.4.1配合物稳定性与矿床分带

4.4.2主要成矿元素溶解量的计算机模拟

4.4.3配合物溶解度与矿床分带

4.4.4小结

4.5成矿温度场和热液流速场研究

4.5.1多孔介质中热质迁移的数学模型

4.5.2银山矿床温度热液流速场数值模拟

4.5.3小结

4.6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热液成矿分带的溶解-沉淀波结构

5.1热液成矿分带问题的性质

5.2渗滤交代分带理论概述

5.3渗滤与溶解-沉淀反应耦合过程理论和溶解-沉淀波结构特征

5.3.1流动-反应基本方程

5.3.2溶解-沉淀波的冲击波结构

5.3.3溶解-沉淀波结构特征

5.4相干原理与溶解-沉淀波结构形成的动力学

5.4.1二组分色层分离的一般方程和x、y平面上特征曲线的构成

5.4.2任意初始变化(扰动)的分解与相干原理

5.5热液成矿分带的溶解-沉淀波结构

5.5.1热液成矿分带的性质

5.5.2热液成矿分带的本质

5.5.3热液成矿分带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的自组织临界性

6.1自组织临界现象理论

6.1.1自组织的临界性-沙堆模型

6.1.2自组织的临界性理论

6.2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的基本特征

6.2.1地球化学场的特点

6.2.2粤北韶关地区地球化学场的时-空结构

6.2.3湘南地区地球化学场的时间结构

6.3地球化学场时-空结构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岩浆期后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的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模拟系统

7.1数学模型

7.1.1热液渗流的数学模型

7.1.2温度演化史的数学模型

7.1.3多组分化学反应多物种化学输运耦合动力学模型

7.2数值方法

7.2.1温度方程的有限元法

7.2.2流函数方程的有限元法

7.2.3组分总浓度方程的有限元法

7.3模拟系统软件使用说明

7.3.1主要功能

7.3.2系统运行环境

7.3.3软件运行

7.3.4参数输入

7.3.5模拟计算

7.3.6输出结果

参考文献

结束语

英文摘要

[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