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子镇

关子镇

人口 25527(2011)
车牌代码 甘·E
所属地区 天水秦州
中文名称 关子镇
政府驻地 西北村
邮政区码 741013
目录导航

镇情概况

   关子镇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秦始立冀县,明初称关子镇,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设关子区工作委员会,1983年关子公社改称关子乡,现又改为关子镇。关子位于 秦城区西北部,藉河上游,是秦城的西大门。历史上,关子镇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商贸重镇,现阶段, 316国道横穿关子乡北山九村,藉关 公路沿街而过,她成为邻乡邻县 交通枢纽,农贸集散中心。 镇政府设在关子 西北村,
  关子镇总土地面积14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8323亩,其中 川地2923亩,山地45400亩。辖36个 行政村,88个自然村,136个 村民小组,共计25527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462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8.1%。 中心镇总人口54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0.02%。关子镇 国民生产总值13599万元,工 农业总产值8712万元,其中 工业总产值820万元,农业总产值7892万元,乡 财政收入310万元,人均纯收入1090元。

基础设施

  近年来关子镇 基础设施大为改善,316国道横穿北山9村,藉关公路沿镇而过, 乡村道路四通八达。 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均已开通,移动通讯正在启动,便捷畅通的道路,迅速高效的通讯,为关子镇的 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益事业也有长足发展,建立文化站、敬老院、架设桥梁、兴修水利等。
  关子镇的基础教育发展也很快,从1995年到2000年底,全镇多方投入238万多元,改善办学条件,许多学校办起了电教室、微机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实现了“两机一幕”进教室,在 西沟、朱堡、 刘家山创建了农民职业技术和基础教育远程 电化教育示范点,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1998年荣获“ 甘肃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的称号。也为了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为农民 职业技术教育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镇卫生院的设备先进、齐全,环境优美,医务人员工作认真、热情,医务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防疫、保健、治疗一体化。

旅游资源

   关子镇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有县乡 古文化遗址保护区两处,即藉河南岸半山的杨家坪遗址和七十铺的 红土坡遗址,有县级 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即玉阳观和 泰山庙,这里古柏参天,石碑残垣,史迹可鉴,几度修建,十分壮观,名家丹书,更为一绝。
   石门寺峭壁为门,悬崖生柏,瀑流垂帘,亭台楼阁,栈道横空,谷底溪水潺潺,山间绿树成荫,已故 赵朴初先生及邑人甄载明先生等先后为关子石门寺题字赋诗,使景区更具宜人姿色。
  沿藉河而上,还有位于藉源林区的回龙寺, 麒麟山、叠洞以及远近闻名的 石鼓山,这里群山环绕,碧山绿水,林木茂盛,鸟语花香,尤其是石鼓山九墩牧场的牛、马匹与天地之间构成了一幅天然画面,是人们 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经济状况

  全镇从事加工业的共有61户,年产值520余万元,从事运输业的90户,年产值288万元,长短途贩运户50户,年产值1千万元。从事矿产业的有2户,年产值105万元, 建筑行业的有7家,年产值1530万元,农业生产方面,通过兴修农田、农路、流域综合治理,使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全镇产粮5899吨,果品8305吨,经济收入1328.8万元。森林覆盖面积53064亩,其中 经济林9615亩。中药材种植每年在2000亩以上,年产值600多万元,全镇畜禽存栏33091头(匹、只),年出售6276头(匹、只),收入151.28万元,有各种养殖专业户56户,尤其近年来 养蝎子的专业户已发展到10多户。
  关子镇的 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原因,从古至今商贾云集,集市颇为繁荣,改革开放和 西部大开发又给古老的关子镇带来了又一次机遇, 农村集贸市场繁荣,每集客流逾万人,年成交商品额450余万元。1999年被市、区确立为工商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区”,2000年推荐为省级“文明市场”。
  关子镇矿产资源也很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大理石储存量600万吨, 铅锌矿储量24万吨, 硫铁矿储存量9000万吨,原子铀、金、银等贵重金属也有一定储量。

并于2010年建成甘肃最大水泥厂。天定高速公路在关子镇亦有出站口。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