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西缘,在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的山字形构造的脊柱部位的布伦庙镇原白垩系大向斜和贺兰山-青龙山褶皱带内。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300-1622米,。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6°53′-107°40′,北纬37°37′-38°03′,总面积8.4万公顷。由黄土侵蚀高坡丘陵、缓坡丘陵、平坦洼地、河流冲沟、沙漠丘陵等地貌单元组成,沙漠丘陵为主要地貌类型之一。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依据资源特点和区划原则,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核心区面积3.07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5%,地域上由三块组成,即南部沙棘、沙芦草、毛柳天然灌丛,湿地及珍稀动物分布区;东北部天然柠条锦鸡儿、小叶锦鸡儿灌丛,沙芦草、麻黄、甘草群落和湿地及珍稀动物分布区;西北部天然沙柳灌丛,沙芦草、甘草群落和湿地及珍稀动物分布区;缓冲区面积2.23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6.5%,实验区面积3.1万公顷,占总面积的37%。
保护区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灰钙土,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风沙土、潮土、盐土、新积土、堆垫土等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荒漠湿地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由于独特的过渡地带特征和丰富的湿地资源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是过渡带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黄土高原集中在保护区的南部,塬面破碎,沟壑纵横,侵蚀严重,呈典型的黄土丘陵地貌。鄂尔多斯台地为波状平原,地势平缓起伏,平均海拔1300-1500米。同时受风蚀影响,保护区内风沙地貌发育,沙地多呈带状或块状分布。
保护区境内无大河流,均为内陆冲沟水系,地表水以大气降水和泉水补给。保护区内流域面积大于300公顷的河沟有22条。地下水主要有毛乌素沙地第四系地下水,毛乌素沙地基岩地下水以及承压自流水和南部黄土区地下水。地下水从南向北埋藏渐浅,水量逐渐增多,水质逐渐变好,其含水量、面积、富含水地区占盐池县地下水资源总量的80%以上。湿地总面积2.16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7%。主要类型有湖泊型湿地和沼泽型湿地。
气候属温带半干旱与干旱的交接地带,宁夏处于东南季风西行的末梢,形成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在地域上自南向北递减,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同时又处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界定于降水量300-450毫米,降水年变率15-30%,干燥度为1.2-2.0范围内,是我国北方农区与天然草地牧区接壤的过渡地带。
保护区处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是冬寒长,夏热短,春迟秋早;太阳辐射强烈,日照资源充足;热量较为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持续干旱时间长;盛行西风,春季为多风季节;空气湿度小,蒸发量大;无霜期短,土壤冻结时间长。年均气温7.1℃,最高气温37.0℃,最低气温-29.5℃,年均≥10℃的积温3081.2℃,年均日照2852.9小时,平均无霜期128天,年均降雨量285毫米,全年降水量80%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蒸发量2727.4毫米,是全年降水量的9.6倍;年均风速2.7米/秒,大风日数为45.8天,多集中在11月至翌年4月间,最多达52天,最大风速达15-18米/秒,年平均沙暴日数20.6天,以春季最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干旱、霜冻、冰雹、风、沙暴、干热风等。
植被属于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的过渡地带,由于环境条件差异,使植被分布呈现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和交错特征。典型的草原植被、荒漠草原植被、荒漠植被、毛乌素沙地草原带沙生植被、部分地域还夹杂着非地带性的盐地灌丛和湿地草甸植被等相互交错。落叶灌丛、草甸、干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湿地植被等典型的自然景观。野生植物中有中国特有植物地构叶、紊蒿、知母等3种。保护区植被区划属于温带草原区、温带东部草原亚区、草原地带。天然植被分为灌丛、草甸、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带沙生植被、荒漠、水生植被、沼泽及河漫滩植被等7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25个群系。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15种,分属于54科169属,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麻黄、草麻黄、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芦草等6种。中草药资源极为丰富,是驰名中外的"甘草之乡"。野生植物中旱生、中旱生、强旱生植物有189种,占总种数的60%,具有较强的荒漠草原特征。由于保护区地处四大过渡带的交错区,植被的过渡性十分明显,典型黄土高原草原植物,典型荒漠草原植物,典型的毛乌素沙地沙生草原植物,非地带性的盐地灌丛和湿地草甸植物交错分布,表现为过渡地带植物相互交汇渗透的特征。
保护区动物区系属古北界的东北亚界,东北区的黄土高原亚区和中亚界的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同青藏区的青藏南亚区和东洋界中印亚界的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相接壤。有脊椎动物25目50科140种和44个亚种,其中鱼类2目3科10种;两栖类1目2科2种;爬行类1目3科6种;鸟类14目29科90种;哺乳类6目13科32种。有白尾海雕、大鸨、小鸨、黑鹳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荒漠猫、兔狲、鹅喉羚、大天鹅、白琵鹭、蓑羽鹤等18种国家二保护动物;自治区保护动物28种;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保护动物28种,其中属于附录Ⅰ有1种,属于附录Ⅱ的有19种,属于附录Ⅲ的有8种;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规定的保护鸟类有43种;有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规定的保护鸟类8种;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65种。如此独特的自然条件拥有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同类地区是属罕见,被誉为"西部种质和遗传资源的基因库"。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在国内具有特有性和高度的代表性。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干草原向荒漠草原、半干旱区向干旱区、农区向牧区过渡带、湿地等自然生态综合体。哈巴湖特有的过渡地带性,形成了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等丰富的自然生态综合体。其典型性、多样性、过渡性、独特性、稀有性、学术性和脆弱性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重点。落叶灌丛、草甸、草原、草原带沙生植被、荒漠、水生植被、沼泽及河漫滩植被等七个植被型、十五个植被亚型、二十五个群系形成的各种各样自然景观。四是生物多样性以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保护。保护区有野生维管束植物315种,分属于54科、169属。在野生植物中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麻黄、草麻黄、甘草、沙冬青、沙棘、沙芦草等6种。
保护区是内陆干旱区湿地生态系统,区内分布着湿地资源达2.16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5.7%,其水系、湿地多互不沟通,呈岛屿状分布。湿地不仅为荒漠地带大多隐域性动植物类群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场所,使之成为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也是不少地带性荒漠动物种类赖以生存的饮水水源地与食物基地
哈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一是可维持生物多样性:荒漠-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依赖荒漠、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许多是珍稀特有物种,对其加以保护,可极大地维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二是对维持半干旱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湿地的保护及水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有利于遏制湿地周边土地的沙漠化趋势。
三是可保护重要的物种种质资源:半干旱荒漠草原区的物种相对贫乏,尽管物种丰富度不高,但物种区系的古老性,生态条件的极端严酷性决定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动植物的独特性,这些特有物种长期在恶劣的生境生存进化,保留了丰富的抗逆性基因,是可供人类利用的特种遗传资源,是十分宝贵的遗传资源载体。天然的荒漠湿地环境为鸟类、鱼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繁衍空间,通过保护对保存物种种质资源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是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灌丛植被和湿地,具有很好的防风固沙、蓄水、集水和保水功能。有无数的四季流淌沟水、季节性的河流、茂密的灌丛植被,为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减少泥沙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分平衡和调节区域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毛乌素沙地丰富的地下水保护,通过对主要对象的保护,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及生态旅游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
荒漠-湿地生态系统、过渡带、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不同自然地带分布、生长、发育、演替的重要基地,是研究荒漠化、草原荒漠化、湿地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及其演替规律的活教材,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物种基因库,对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
保护区的建设是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以其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保护区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景观。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保护区实验区内建立花马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内山、沙、水交融,树木繁茂、沙山雄浑、草原广袤、沙滩浴场细软宽阔,湖水清澈湛蓝,风光旖旎,景色壮美。有“花马鸟瞰”、“沙海观云”、“云中折柳”、“西湖烟云”、“柳浪听莺”、“沙岛观潮”等知名景点,同时又有悠远漫长的哈巴湖细石器文化遗址,历尽沧桑的古城堡,闻名遐迩的明隋长城和香火旺盛的花马寺等历史遗迹,是人们旅游观光、科考探险、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2018年7月18日,宁夏旅游协会景区分会公布参加“三群体”重点优抚对象优惠卡活动的景区名单,哈巴湖自然保护区在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