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李善民 编著
出 版 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9-1
版 次:2页 数:519字 数:420000 印刷时间:2004-12-1开 本:纸 张:胶版纸 印 次:I S B N:9787306021717包 装:平装
本书第一版于1996年3月出版后,因内容新颖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根据本学科近年变化了的新情况,作者对本书作了修订,现出第二版。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理论。内容具有以下特点:在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经济理论时,力求以深入浅出的推寻,求得西方经济理论的一些霞要结论,以加深读者对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在论述微观经济理论时加强了对消费都工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理论的分析;在宏观经济学部分则加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以便为读者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论述简明扼要,各章附有复习思考题并附有计算部分的答案。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经济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经济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学习用书。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复习思考题
上编 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理论
第一节 需求和需求的变化
第二节 供给和供给的变化
第三节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第四节 需求和供给的均衡:价格决定
第五节 动态蛛网原理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第二节 序数效用与消费者需求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生产要素最佳配置理论
第三节 产品最佳组合理论
第四节 成本理论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市场理论
第六章 分配理论
第七章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第八章 一般均衡和经济福利理论
下编 宏观经济学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十章 消费与投资理论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十二章 货币供求原理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总体均衡
第十五章 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六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
附录 复习思考题答案(计算部分)
主要参考书目
《新编西方经济学原理》(第2版)适合大专院校经济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作教材,也可作为广大经济工作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学习用书。
书摘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流行的是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30年代以后凯恩斯理论的兴起,又流行起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50年代产生了货币主义理论;70年代出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80年代初又有经济学家提出了供给学派的宏观经济理论,现分别加以介绍。
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
所谓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是指经济学史上的古典学派所主张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约翰,米勒和萨伊(J.B.Say)等人。根据古典学派的看法,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可以自动地将社会所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并实现充分就业,因此一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必然是该国所有资源充分利用的结果,而国民收入的增减取决于资源供给的变化,所以他们着重强调供给方面的情况。他们之所以有这种主张,可以用萨伊定律(Say's Law)来说明。
(一)萨伊定律的内容
萨伊在1803年所著《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明确系统地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任何产品同时也提供了同量的对于产品的需求。虽然个别或少数产品可能由于不符合社会需要而表现出供大于求的情况,但从整个社会来看,既然供给同时形成需求,而人们的需要又是无限的,因而产品的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个“供给会创造出对它自身需求”的论断被称作为萨伊定律。所谓供给同时创造需求,就是每个生产者之所以要从事生产,不是为了自己消费,就是为了将产品在市场上与别的产品相交换。这样一方面有了一种产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也就立即产生了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因此在商品交换中,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都代表了一种对其它产品的需求。供给的增加也就是需求的增加。那么,萨伊定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建立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上,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经济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在古典学派看来,商品的买卖,虽然以货币作为媒介,但货币只在商品交换中起瞬间的作用,实际上仍然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这样产品总是用产品来购买,买卖在同时进行,是完全统一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长期内不会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因为如果这些产品的供给过多,那么厂商就不会再生产,而会将原来用于生产这些产品的资源转用于生产其它可以售出的产品。实际上我们上一章提出的国民经济循环以及国民收入核算都基于这种推理。
(二)萨伊定律的理论依据
古典学派之所以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可以发挥这种功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具有一种自动调节的机能,这种机能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
(1)利率的调节可以使储蓄等于投资。古典学派认为,储蓄代表资本的供给,投资代表资本的需求,利息率是调节它们的杠杆。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将全部转化为投资,那么储蓄等于投资也是必然的。
利息率之所以使储蓄等于投资,是由于:货币资本的供给者之所以储蓄,是为了取得利息,利息率越高,人们多储蓄,利息率低,人们就少储蓄,储蓄与利息率成正比。而货币资本的需求者之所以投资,是为了取得利润。利息率越低,资本需求者愿意借人的货币资本越多,利息率越高,资本需求者愿意借人的货币资本就越少,因而对货币资本的需求与利息率成反比。这样,借助于资本市场的货币资本供求所引起的利息率的涨落,将使投资趋向于与储蓄相一致,正如商品价格的涨落使商品的供求数量趋向相同一样。
(2)物价与工资的调节可以使资源合理配置并实现充分就业。古典学派认为,如果利息率的调节力度不够,结果储蓄仍然会超过投资,这时物价与工资的调节就可以促使资源合理配置并实现充分就业。因为如果社会经济中消费与投资的支出还不能使所有的产品销售出去,那么物价就会下降,消费者就会将各种产品全部购买,从而不会发生过剩现象。
古典学派认为,物价下降后,工资也会随之下降,生产者仍可获得利润。因为从劳动力的供求来看,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劳动的价格为工资率,那么对劳动需求来说,工资率的大小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由于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那么只要工人所要求的工资率与劳动的边际产量相等或小于劳动的边际产量,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直到实现充分就业为止。换言之,当工人存在失业时,只要工人愿意接受较低的工资率,使之不超过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他们总是会被雇佣的。从劳动的供给来看,劳动的供给取决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当工资率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边际负效用时,工人将提供更多的劳动,而劳动供给增多,会使工资率下降;相反,劳动供给量减少,工资率会上升。劳动市场由于工资率的变动,使劳动的供需达到均衡,从而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水平。在物价下降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工资率就会下降。
(三)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政策含义
古典学派的下面两个结论对于经济政策来讲至关重要。首先,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仅仅会在短期内暂时地偏离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不可能存在长期而持久的衰退或萧条。合格的劳动力在现行的市场工资下,能够迅速地找到工作。第二,总需求政策不能影响失业和实际产出水平,相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才能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以及实际GDP的构成。
在古典学派看来,充分就业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而自动实现,因而无须政府的干预。政府的任务就是制定各种规则,保证整个社会经济自由地运行。这种看法自18世纪后期开始一直支配着整个西方经济学界。
二、凯思斯宏观经济理论
古典学派断言,自由市场、自由竞争、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不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总能保证充分就业。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情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形成了经济大萧条,而且无法在短期内消除危机。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达1300多万,约占劳动力总数的25%,其他国家如英国的情况也并不比美国好。在这种情况下,古典学派的自由经济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论调就不能再使人信服。于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利息、就业与货币通论》 (简称《通论》)一书,对传统的古典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第二版前言
《新编西方经济学原理》初版于1996年3月。该书是我担任高校教师后作为主编完成的第一部著作,承蒙读者厚爱,出版后重印多次,并有可观的发行量,读者不仅集中在广东,而且分布在西南、华东、中南等地,也有不少香港和澳门的读者。由于我尽量使用图表和通俗的语言来解释高深的经济理论,相信读者理解起来较为容易,或许这是读者厚爱的原因之一。在出版社准备对本书再次重印之际,我借此机会对本书作一些修订,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新的经济理论必须增加进入教材,以保持本书的“新编”特色,另一原因是第一版中存在一些错漏之处,必须尽快加以纠正,以避免给更多的读者增加不便。
本书第二版在保持第一版的结构、风格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四方面的修订:其一,增补了西方经济学界近几年的新的研究成果,如第七章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第五章第四节的博奕论、第八章的产权与科斯定理以及宏观经济学部分的货币主义学派、新古典学派的介绍等;其二,埘第一版中写得较难理解的章节的内容进行了重写,如第三章中对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析、第八章中对公共物晶的分析、第九章中以收入法计算国民乍产总值的方法、第十章的投资理论、第十二章的货币乘数等等;其三,对不妥之处进行改正,如第四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的图形进行了重描;其四,对每章后面的习题中的计算题作了解答,作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附于本书最后,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出版后,王则柯教授、符正平副教授、张书军讲师和李孔岳博士对本书的不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本书修订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一些最新的教材和著作。中山大学出版社蔡浩然先生为本书的初版和再版付出了许多精力。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我自1990年3月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个中甘苦难为人知。编写和修订本书也耗时甚多,不得不放弃很多休息时间.经常工作到深夜,陪家人的时间少了,甚至给父母的书信也都用电话代替了,想到这些,总会感到一丝歉意。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献给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
本书若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电子邮件地址:mnslsm@ZSU.edu.cn。
李善民
2003年6月于康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