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文名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简介如下,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5年7月,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设立于1956年的马列主义教研组和始建于1958年的政治教育系。1997年马列主义教研室更名为社科部,2003年更名为管理科学系,同时保留社科部名称,2011年社科部(管理科学系)又更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政治教育系2002年改为法政系,2004年法政系与青海省银行学校合并组建法商学院,2011年3月更名政法学院。2015年7月,学校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和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以及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3个二级学科、专业、队伍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同时撤销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2016年7月民族师范学院思政课教研室整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依托单位,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单位,统一管理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教学科研的需要,下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研室、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和院办公室,学院附设2010年挂牌成立的青海省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学院面向全校本、专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方面发挥了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目前已形成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研究生等多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同时拥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哲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同时,招收培养“学科教学”(思想政治)全日制教育硕士。 2006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2年中国哲学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学科,201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自2004年以来,三个二级学科共招收硕士生259人,已毕业研究生209人,其中有1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研究生24人。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以来,为社会培养了3500多名德才兼备的政工干部和理论、教学工作者。现有本科教学班级4个,在校学生153名。

截止2016年9月底,学院有教职工37名,其中专职教师35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1名,副教授16名,讲师4名,助教及以下4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28人,其中博士6名,在读博士5名(含进站博士后1名);校内兼职教师12名;2014年省内选聘35名特聘教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职教师的19%,90%的专任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先后有10余名教师曾荣获“全国普通高校百名优秀教师”“全国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两课优秀教师”“青海省优秀教师”等称号。近五年来,有4名教师获得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2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8名教师获得校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等称号。

近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6项,其他厅局级项目近30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13部,获得各级各类奖励24项。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开展了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系列宣讲活动,在全省理论研讨活动中屡获佳绩;结合民族地区的教学实际,2010年组织编写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等教材;同时为省内20余家单位进行了青海省重要会议精神、民族团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宗教政策、中共党史等主题的宣讲活动,受到邀请单位的好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