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09-1994.07 西北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学习
1994.07-1999.09 西北林学院助教(其间: 1996.09-1999.06 西北林学院森林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9.09-2004.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讲师(其间: 1999.09-2003.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2004.12-2014.0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教授(其间:2005年3月-2005年9月,获欧亚太平洋大学协作网博士后奖学金项目,在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物学大学森林保护研究所学习)
2014.01-2016.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教授
2016.12-2018.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教授
2018.12-至今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1]
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以及外来入侵昆虫的鉴定、预警、检疫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园林植物病虫害研究与防治;共生真菌-昆虫-天敌-植物相互关系研究。
长期致力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森林昆虫学、园林植物保护学、森林昆虫研究技术、环境科学与人类文
明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2006年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校青年教师奖”;
2005年主讲的《森林昆虫学》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
2005年主讲的《森林昆虫学》获批省级精品课程;
2005年主讲的《森林昆虫学》被评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2006年获得中国林学会和国家林业局梁希科学技术奖励(第1);
2007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
2008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第1);
2008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第2);
2008年获得中国林学会和国家林业局梁希科学技术奖励(第1);
2009年获陕西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2);
2009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森林保护学)荣誉称号;
2010年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森林培育学)荣誉称号;
2010年获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科研项目1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2项,中外合作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基金项目2项。国外项目2项。已经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如下:
(1)2001-2004,“秦岭华山松大小蠹生态调控技术研究”课题(校青年专项);
(2)2007-2010,“金龟子芽孢杆菌制剂生产技术引进”(948项目);
(3)1999-2003,“葛藤有害生物筛选研究”(中美合作项目子专题);
(4)2001-2004,“秦岭森林生态系统对华山松大小蠹的生态调控研究”(省自然基金);
(5)2001-2003,“人工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国家攻关项目);
(6)2002-2004,“利用花绒坚甲控制光肩星天牛技术研究”(国家攻关项目);
(7)2001-2003,“华山松大小蠹与共生真菌互惠共生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
(8)2003-2006,“华山松大小蠹与红脂大小蠹致死寄主树木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
(9)2006.3-9,“奥地利阔叶林中舞毒蛾寄生蜂的控制效果研究”(奥地利联邦政府项目);
(10)2006.3-2008.8,“蓝变真菌和云杉小蠹对欧洲云杉的影响研究”(奥地利联邦政府项目);
(11)2009-2012,“森林保护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12)2010-2013,“森林培育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13)2008-2012,“林学特色专业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14)2008-2012,“秦岭木本植物空间梯度格局对松树小蠹的生态调控”(校长基金);
(15)2011-2014,“华山松大小蠹的生态调控研究”(国家公益性林业行业专项)。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48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国家林业局重点计划项目、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向等4项,具体主持项目如下:
(1)2011-2013,共生真菌毒蛋白酶在“虫-树-菌”互作体系中的致害机理(310705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011-2014,云杉八齿小蠹信息素应用及监测关键技术引进(2011-4-66,国家948项目);
(3)2008-2011,秦岭重大森林有害生物松树小蠹的生态调控技术研究(2008-11,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
(4)2010-2012,小蠹伴生菌毒素的致病活性和作用机理(QN2009.057,中央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