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是因为1980年代经济结构转变而起。由于香港已经进入经济转型期,香港政府预计香港经济会转型为以高科技与商业为主,而工商业要求有更多大学生配合,所以当时香港政府就决定兴建第三所大学,以配合此需要。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确认英国将于1997年将香港主权移交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而当时的英军便分批撤走,部份军营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选址新界清水湾半岛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马军营(Kohima Camp)兴建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6)1986年3月,香港政府首次公布香港将兴建第三所大学;9月,香港科技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
1987年6月,香港赛马会捐出港币十五亿元,作为建设科大校园的资金。
1988年9月,吴家玮教授获委任为科大创校校长;11月,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钟士元博士主持校园奠基仪式。
1990年10月,科大创业中心开幕。
1991年1月,科大教务委员会正式成立;10月,科大举行开幕典礼。
1993年1月,与香港政府签署了一亿一千八百七十万元的合约,发展赤鱲角新香港国际机场的风切变预警系统;10月,香港科技大学举行第一次毕业典礼。
1994年2月,科大研发的激光沉积生产钻石薄膜聚合物技术,在美国获取第一个专利。
1995年1月,比尔·盖茨莅临科大以“数码化革命的未来”发表演说。
1996年1月,科大校长吴家玮教授,发起组织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
1997年12月,凯洛格 - 科大EMBA课程正式展开。
1999年4月,工商管理学院获AACSB国际协会所认可;同月,钟士元博士退任校董会主席并获委任为大学首位副校监,罗康瑞博士出任校董会主席;9月,研究项目“资讯科技”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作卓越学科领域,是科大首个获此资助的项目。
校园风景(一)(6)2000年11月,科大成功研发世界最细单壁纳米碳管,直径为0.4nm(纳米)。
2001年4月,科大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十周年校庆开幕典礼,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担任主礼嘉宾[9];9月,研究项目“分子神经科学研究之基础研究及新药开发”被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作卓越学科领域,是科大第二个获此资助的项目;11月,朱经武教授出任科大的第二任校长。
2002年5月,陈祖泽博士获委任为第三任校董会主席。
2003年9月,大学的纳米材料技术研究所正式成立;10月,凯洛格 - 科大EMBA课程,被《金融时报》在全球七十五个课程中,评为世界第九位。
2005年7月,霍英东基金捐赠港币八亿元,支持科大策略发展及内地拓展计划。
2006年5月,大学图书馆命名为李兆基图书馆,以表彰他对大学的贡献;6月,斯蒂芬·霍金教授,为高等研究院主持首场讲座。
2007年1月,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及其研究中心在南沙举行开幕仪式;3月,李兆基基金会捐款港币四亿元予科大;12月,凯洛格 - 科大EMBA课程,首次在《金融时报》的排名榜中位列第一。
2008年4月,张建东博士获委任为第四任校董会主席;12月,香港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举行奠基仪式。
2009年3月,陈繁昌教授出任第三任科大校长;10月,凯洛格 - 科大EMBA课程被《金融时报》第二次评为世界第一。
2010年6月,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大楼在南沙动土兴建;同月,科大成立首个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7月,周大福郑裕彤基金捐赠九千万元支持科大建设新的研究和学术大楼;9月,香港科技大学举办首个俄铝校长论坛。
凯洛格-科大EMBA课程2011年4月,科大庆祝二十周年校庆,时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韩启德教授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亲临主持庆典。为了表扬科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特别将一颗编号202784的小行星命名为“港科大星”[10];5月,香港科技大学获《QS亚洲大学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 QS )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列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11];9月,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举行开幕仪式。
2012年4月,郑裕彤大楼举行奠基仪式;7月,“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研究策略”和“低本高效、绿色环保的LED芯片系统研究”获研究资助局拨款开展主题研究;10月,凯洛格 - 科大EMBA课程连续第四年被《金融时报》评为世界第一。
2013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连续三年获《QS亚洲大学排名》 (Quacquarelli Symonds (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列为亚洲排名第一的大学[12];7月,“新型的光波及声波功能材料研究”和“神经突触的发育,讯号转导及精神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获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选作卓越学科领域;9月,李兆基校园举行开幕典礼;同月,科大成立先进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10月,凯洛格 - 科大EMBA课程连续第五年被《金融时报》荣膺全球第一;11月,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举行冠名典礼暨冠名教授席就职典礼。
2014年10月,何廷锡伉俪全新访客资讯中心举行开幕典礼;12月,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新大楼举行开幕典礼;同月,科大毕业生就业能力全球排行16位,位列大中华院校之首。[13]
2015年1月,教资会“2014研究评审工作”评价显示科大研究达“世界领先水平”成绩称冠;3月,廖长城议员获委任为第五任校董会主席;7月,科大“本科生研究计划”踏入十周年;9月,水上活动中心一期工程举行动土仪式;11月,科大毕业生于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及排行14位,蝉联大中华院校之首。
校园风景(二)(6)2016年2月,郑裕彤楼举行开幕典礼;3月,科大举行第三届冠名教授席就职典礼;5月,科大主办香港首个亚洲物理奥林匹克;同月,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演讲厅命名典礼;6月,香港科技大学二十五周年校庆,与《泰晤士高等教育》合办首届亚洲大学峰会;7月,科大与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香港委员会合办2016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10月,凯洛格-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2016年排名中位列榜首,第七度荣膺全球第一EMBA课程[14];11月,香港科技大学于该年度的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名(Global Employability University Ranking 2016) ,跃升一级至全球第13名,同时位列大中华之首。科大毕业生就业能力已连续四年高踞大中华榜首及全球首20名。[15]
2017年4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公布2017年全球年轻大学排名榜,创校26年的香港科技大学排名全球第二[16];10月,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7年全球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排名榜,由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第八次登上榜首[17];11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发布2017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排名全球第12、亚洲第二。
2018年4月,由香港科技大学及北京大学牵头,多所香港与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京港大学联盟正式成立[18];6月,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特刊公布2018年全球最佳年轻大学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荣登榜首;9月,史维教授出任科大第四任校长[19];10月,英国《金融时报》公布2018年全球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排名,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凯洛格商学院合办的EMBA课程第九度位列榜首;11月,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18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行榜,香港科技大学位列全球第16名、大中华区第一[20];12月,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签署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21]
2019年2月,曾肇添体育中心开幕;[22]4月,逸夫演艺中心举行动土仪式[23];6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轻大学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蝉联榜首[24];8月16日,香港科技大学宣布获李嘉诚基金会捐资5亿港元,用于创立香港首个聚焦合成生物科技的研究平台,命名为李嘉诚合成生物学研究院[25];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国家教育部批准筹建并正式动工[26];11月,凯洛格-科大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排名中排名第二。[27]
2021年11月,科大逸夫演艺中心开幕。[28]
2022年1月,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三;[29]5月,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一致通过任命叶玉如教授为科大下任校长,由2022年10月19日起生效,接替卸任的史维教授。叶玉如教授为科大自1991年创校以来首任女校长[30];6月,教育部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31]6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位于香港科学园的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中心主任兼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候任校长叶玉如向习近平主席介绍中心的科研项目及成果;[32]7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宣布,将建立全球首个实体—数字双子校园。这个名为MetaHKUST的项目,涵盖科大清水湾校区及9月开幕的科大广州校园,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并打造可供全体师生和教职员参与的综合平台;[33]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首批开设15个硕博士专业,招收硕博士生。这所大学打破传统高校的院系之分,首设“枢纽”和“学域”学术架构,将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探路。[34]
学院 |
常任教员 |
访问教员 |
总计 |
---|---|---|---|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 |
166 |
8 |
174 |
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 |
200 |
4 |
204 |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149 |
1 |
150 |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135 |
7 |
142 |
跨学科课程 |
26 |
0 |
26 |
总人数 |
679 |
20 |
699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22年3月香港科技大学官网)[35]
备注:关于各大学院(包括学部和学系)及跨学科课程事务处的教授情况参见香港科技大学官网发布的《教授简录》。[36]
部分教授介绍
香港科技大学创校初期的优秀师资包括吴家玮教授、王佑曾教授、张立纲教授、杨祥发教授、丁邦新教授、李龙飞教授、张灏教授、段锦泉教授、丁学良教授、郑树森教授、林毅夫教授、沈平教授、项武义教授、沈运申教授、顾钧教授等。[37]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教授是实验天体物理学家,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并获颁高等研究院赵氏廷箴怀芳教授席。[38]
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邓青云于1980年代发现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被誉为“OLED之父”,2011年成为历来首位华裔沃尔夫化学奖得主。[39][40]
新明工程学讲席教授杨强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国际领军人物,2013年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院士,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2017年当选为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主席,是IJCAI创办以来的第一位华人理事会主席。[41]
化学系唐本忠教授及物理系汤子康教授因推动材料科学及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及应用的发展,于2007年获颁裘槎基金会优秀科研者奖。2018年1月,唐本忠教授主持完成的“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2]
机械工程系赵天寿教授主持完成的“燃料电池中多相能质传递与反应动力学的相互作用机理”项目,获颁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赵天寿教授获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机械电力技术奖)。[43][44]
钱培元教授主持完成的“变化环境下生物膜对海洋底栖生态系统的影响”项目,获颁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3]
数学系荆炳义教授主持完成的“自正则化极限理论和斯坦因方法”项目,获颁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3]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刘云浩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非测距的无线网络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获颁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3]
生物化学系张明杰教授,于2007年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成功阐释脑细胞讯息传递的过程。[43]
机械工程系张统一教授主持完成的“压电材料的断裂”项目,获颁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3]
数学系黄劲松教授主持完成的“半单李群上的非交换调和分析”项目,获颁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3]
校园风景(三)(6)物理学系王宁教授获华人物理学会颁授2006亚洲杰出成就奖。王教授于2000年在科大成功观察到全球最细、直径只有0.4纳米的单壁纳米碳管。这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当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其后他与同僚汤子康教授共同发现纳米碳管具超导性。汤子康教授主持完成的“纳米结构氧化锌半导体ZnO薄膜的室温紫外激光发射”项目,获颁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43]
化学系韩利强教授(Prof. Richard Haynes)与的拜耳公司研制出高疗效、低成本的抗疟疾新药青蒿砜,这项研究获全球化学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应用化学》选为2006年3月20日的封面专题。
生物化学系主任叶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获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L\'OREA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成为获此奖项的首位香港女科学家和第二位中国女科学家。
化学工程学系吴嘉名教授获选为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士。同系的陈泽强教授获亚洲气溶胶研究议会颁发“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
土木工程学系主任张慕圣教授获加拿大工程院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选为院士。而同系的邓汉忠教授则获美国离岸能源中心选为“殿堂级技术拓荒者” 及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为最高层次的“荣誉会员”。该系吴宏伟教授于2003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基础工程青年奖。同系的劳敏慈教授成功开发废物限制屏障技术,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2004年度 “James Croes奖章”,为该奖自1912年成立以来第一位获此奖项的华裔论文首席作者。
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张黔教授是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资助者和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通讯分会“2005年亚太最佳青年研究员奖”得主,也是100位获《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颁授“2004年世界青年创新奖”(TR 100)的得奖者之一。
电子及计算机工程学系曹希仁教授获委任为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控制系统分会院士评审委员会主席。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主任李忠义教授,其参与合撰的论文获《工业工程师学会专刊》选为2005年度最佳论文。李教授在2006年被工业工程师学会选为亚洲区副主席。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系曾哲明教授获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颁授“LEAD奖项”。曾教授于2005年更获普渡大学工业工程学系颁发“杰出工业工程师奖”。
机械工程学系赵汝恒教授,获美国供热、制冷及空气调节工程师学会颁授“Ralph G Nevins生理及人类环境奖”。
姓名 | 职务 | 研究方向 | 当选年份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叶玉如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神经生物学 | 2001 |
吴云东 | 化学系讲座教授 | 理论有机化学 | 2005 |
唐本忠 | 化学系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部讲座教授 | 高分子合成 | 2009 |
张明杰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结构生物学 | 2011 |
张统一 |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荣休教授 | 力学 | 2011 |
郑平 | 机械工程学系荣休教授 | 工程热物理 | 2011 |
励建书 | 数学系讲座教授 | 基础数学 | 2013 |
赵天寿 |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 | 能源科学 | 2019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
张立纲 |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 | 物理学 | 1994 |
朱经武 | 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 | 物理学 | 1996 |
姓名 | 职务 | 当选年份 |
---|---|---|
朱经武 | 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校长、教授 | 2015年 |
叶玉如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2015年 |
邓青云 | 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 | 2015年 |
张明杰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2015年 |
陈繁昌 | 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 | 2015年 |
沈平 | 物理讲座教授 | 2019年 |
陈子亭 | 物理系讲座教授 | 2021年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2020年6月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官网)[45][46]
学院 |
常任教员 |
访问教员 |
总计 |
---|---|---|---|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 |
166 |
8 |
174 |
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 |
200 |
4 |
204 |
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149 |
1 |
150 |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135 |
7 |
142 |
跨学科课程 |
26 |
0 |
26 |
总人数 |
679 |
20 |
699 |
姓名 | 职务 | 研究方向 | 当选年份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
叶玉如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神经生物学 | 2001 |
吴云东 | 化学系讲座教授 | 理论有机化学 | 2005 |
唐本忠 | 化学系及生物医学工程学部讲座教授 | 高分子合成 | 2009 |
张明杰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结构生物学 | 2011 |
张统一 |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系荣休教授 | 力学 | 2011 |
郑平 | 机械工程学系荣休教授 | 工程热物理 | 2011 |
励建书 | 数学系讲座教授 | 基础数学 | 2013 |
赵天寿 | 机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 | 能源科学 | 2019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 |||
张立纲 |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 | 物理学 | 1994 |
朱经武 | 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 | 物理学 | 1996 |
姓名 | 职务 | 当选年份 |
---|---|---|
朱经武 | 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校长、教授 | 2015年 |
叶玉如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2015年 |
邓青云 | 赛马会高等研究院东亚银行教授 | 2015年 |
张明杰 | 生命科学部讲座教授 | 2015年 |
陈繁昌 | 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 | 2015年 |
沈平 | 物理讲座教授 | 2019年 |
陈子亭 | 物理系讲座教授 | 2021年 |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学校有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4个学院,以及跨学科课程事务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和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及行政研究院。[47]
理学院 |
工学院 |
工商管理学院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
生物化学 生物学 化学 环境科学 数学 数学及经济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大气环境科学 海洋环境科学 分子生物医学科学 |
化学工程学 化学及生物产品工程学 化学及环境工程学 土木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 土木及结构工程学 土木基建工程及管理 计算机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资讯工程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 电子工程学 电子工程学—信息及通讯工程 工程企业管理 环境工程 工业工程及工程管理学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 资讯科技 集成电路设计工程 智能建筑物技术与管理 物流管理及工程学 机械工程学 机械工程学—屋宇设备 电信学 航空太空工程学 |
专业会计学 经济学 经济及财务学 财务学 环球金融 计量财务学 综合商业管理学 环球商业管理 资讯系统学 组织管理学 市场学 营运管理学 财务分析学 资讯系统管理学 投资管理学 |
人文及社会科学 通识研究 中国研究 人文学 社会科学 |
跨学科课程事务处 |
|||
科技及管理 环境管理与科技 风险管理及商业智能学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官网)[47]
理学院 |
工学院 |
工商管理学院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
生物化学 生物学 化学 环境科学 数学 数学及经济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大气环境科学 海洋环境科学 分子生物医学科学 |
化学工程学 化学及生物产品工程学 化学及环境工程学 土木工程学 土木及环境工程学 土木及结构工程学 土木基建工程及管理 计算机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科学—资讯工程 电机及电子工程学 电子工程学 电子工程学—信息及通讯工程 工程企业管理 环境工程 工业工程及工程管理学 工业工程及物流管理学 资讯科技 集成电路设计工程 智能建筑物技术与管理 物流管理及工程学 机械工程学 机械工程学—屋宇设备 电信学 航空太空工程学 |
专业会计学 经济学 经济及财务学 财务学 环球金融 计量财务学 综合商业管理学 环球商业管理 资讯系统学 组织管理学 市场学 营运管理学 财务分析学 资讯系统管理学 投资管理学 |
人文及社会科学 通识研究 中国研究 人文学 社会科学 |
跨学科课程事务处 |
|||
科技及管理 环境管理与科技 风险管理及商业智能学 |
本科生研究计划是科大一个特别计划旨在培养本科生对研究的兴趣。参与计划的本科生会在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活动。在这计划下,本科生须与教授订立研究范畴,并在计划完结时提交学术报告。计划一般为期三至四个月。[48]
科大创业中心是以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和鼓励大学社区成员直接参与新技术的商业化创新创业中心。它帮助学生真正对创业感兴趣,成为主管可以在启动和追求创业中作为职业选择。[48]
早在1996年,科大创校校长吴家玮教授发起成立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AEARU),带领区内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AEARU成员包括来自内地、日本、南韩、台湾和香港等地之顶尖大学。直至2013年,科大连续3年在QS亚洲大学排名榜中荣登榜首,并继续与海外更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科大得到很多国际媒体及刊物的认同。《通向学术卓越之路:研究型大学的崛起》探索科大成为优秀研究型大学的成功因素。各大传媒及机构包括英国广播有限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大学世界新闻、金融时报、泰晤士报高等教育、AEF等都作出报道。科大对学术研究一直努力不懈,成功获得国际认同,建立超卓信誉。我们的领导层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各地学者共同应对环球挑战。2015年,科大为亚洲唯一的高等学府,获邀于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并于其“创想研究室”(IdeasLab)与全球知名学者及专家探讨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结合对人类社会的意义。[49]
国际化是科大六个策略发展计划的重点发展之一,科大在各个领域致力进行多元化发展,包括国际地位、策略伙伴与学术合作协议、研究合作、国际学生和教学人员、海外校友联繋和媒体关系。为迎接瞬息万变的环球挑战和加强国际联系。自2011年起,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与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翁以登博士率领访问团前往美国、欧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地,访问顶级大学及科技学院的校长及高级管理层,促进跨国研究及学术的合作。这些访问促使科大与海外顶尖大学建立策略伙伴关系,包括南加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莱斯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凭藉这些紧密联系,科大将可进一步推广环球高等院校之间的研究合作。科大还与英国牛津大学携手合作,开办专为香港、内地和区内的公营机构高层人员的公共政策培训课程。此外,科大跟美国著名女子学院,史密斯学院合作,开设切合亚洲女性高级行政人员的培训课程。同时,科大亦接待院校代表到访探讨策略协作,包括麻省理工大学、南加州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帝国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乌特勒支大学及维珍尼亚大学等。[49]
海外大学的高层人员前来科大访问,亲身体验和了解科大前沿研究、最新的学术创见、多元化的校园生活,更在校园参与学术交流,这些访问带来深远的影响。科大目前在全球拥有250个合作伙伴,致力为学生争取更多交流体验,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企业精神,成为未来的环球领袖。为此,科大特别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合办,推出全球第一个让学生了解三地文化、同获三所大学颁授学位、横跨三大洲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科大还与维珍利亚大学和北京大学缔结三方协定,通过学术和研究合作交流,为精英学生提供最全面的发展。此外,通过科大的国际本科生研究计划,令学生有机会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与世界各地的科研权威粒子物理研究;学生还有机会到访麻省理工大学和其他国际机构。网上教育课程已成为教育界的新趋势,科大作为科研先驱,已成为首间采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OOCs )的大学,并与Coursera和edX等在全球推动MOOC的组织结成伙伴,回应全球人士的学习需要。通过有关合作,科大可让世界各地有志修读课程的人士,体验科大独特、高效和互动的创新教学质素。[49]
香港科技大学是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智慧校园联盟重要成员。[50]
科大一向积极拓展与内地机构及城市的合作,其中包括支援研究项目、开拓研究活动、提升研究水平及提高大学声誉。科大从三方面开拓更多合作机会,包括建立新的合作伙伴,扩展与内地机构的合作及加强现有的业界合作关系。[51]
凭借内地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科大将继续积极与更多内地院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科大位于广州南沙的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在过去数年发展显着,积极参与内地教研工作。在十二五规划中,南沙被划为重点地区,霍英东研究院将会就其发展担起重要角色,促进内地与香港协作机会。科大深圳产学研大楼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拥有充足的空间及先进的研究设备,为开发技术、培训行政人员提供多元的平台。科大学院、学生及校友创建的科技企业均已进驻大楼。科大的分子神经科学及先进显示及光电子技术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国家科技部先后批准科大与内地院校共同设立“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显示及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及“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科大在佛山的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南海区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心致力于先进的发光二极管(LED)与平板显示(FPD)的研发与检测水平。[51]
科大透过现有网络,积极在内地拓展,寻找更多的合作关系。科大的管理层经常获邀到内地主要城市主持讲座,分享大学的国际经验。这些演讲获得内地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展示科大作为国际学术界领袖的影响力。除了加强与科大在内地校友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大亦透过与内地企业的网络,为科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研究的机会。科大获邀于博鳌论坛、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活动汇聚全球知名金融、制造、房地产、资讯科技、零售业企业家到内地进行交流。科大致力与内地政府部门、企业及学术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致力寻求更多发展机会,交流知识。目前的合作伙伴均属内地重点院校,包括内地九所一流研究型大学。科大举办港科大杰弗逊全球研究课程(暑期),致力培训学生建立国际视野。透过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学习设计理论。同时,科大亦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策略合作协议,促进学生交流及学术研究合作。科大平均每年接待超过100多个来自内地大学、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代表团,合共1300人次。[51]
科大致力加强内地的人际网络,覆盖人文、科学及商业等多个领域,包括与联想集团签署策略合作协议,开展多项合作研究项目,为科大学生在各专业范畴上提供宝贵的实战机会,学生可在这些机构实习及就业,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其他企业还包括阿里巴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华为、招商局、神州数码、腾讯及TCL等。
科大教授在内地取得多个科研奖项,包括由国务院及教育部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此外,共有5位科大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1]
香港科技大学在科学、工程、商管、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上提供跨学科课程,其中电子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会计与金融、化学等为该校的优势学科。
2022年4月,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香港科技大学有14个科目进入全球50强,并入选亚洲十佳大学。
学术领域/学科名称 |
名次 |
---|---|
工程与技术领域 |
24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
29 |
化学工程 |
40 |
土木与结构工程 |
20 |
电子与电气工程 |
28 |
机械工程 |
40 |
自然科学领域 |
54 |
化学 |
30 |
环境科学 |
35 |
材料科学 |
28 |
数学 |
37 |
物理学与天文学 |
50 |
社会科学与管理领域 |
33 |
会计与金融 |
25 |
商学与管理学 |
24 |
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 |
27 |
统计与运筹学 |
50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QS世界大学排名等官网[52])
学术领域/学科名称 |
名次 |
---|---|
工程与技术领域 |
24 |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 |
29 |
化学工程 |
40 |
土木与结构工程 |
20 |
电子与电气工程 |
28 |
机械工程 |
40 |
自然科学领域 |
54 |
化学 |
30 |
环境科学 |
35 |
材料科学 |
28 |
数学 |
37 |
物理学与天文学 |
50 |
社会科学与管理领域 |
33 |
会计与金融 |
25 |
商学与管理学 |
24 |
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 |
27 |
统计与运筹学 |
50 |
排名机构 | 2020-21 | 2019-20 | 2018-19 | 2017-18 | 2016-17 | 2015-16 | 2014-15 | 2013-14 | 2012-13 | 2011-12 |
---|---|---|---|---|---|---|---|---|---|---|
QS世界大学排名 | 27 | 32 | 37 | 30 | 36 | 28 | 40 | 34 | 33 | -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 56 | 47 | 41 | 44 | 49 | 59 | 51 | 57 | 65 | 62 |
QS亚洲大学排名 | 8 | 7 | 3 | 4 | 5 | 5 | 1 | 1 | 1 | |
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 | -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轻大学排名 | 1 | 1 | 1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各大排名官网等)[53][54][55][56][57][58][59][60]
排名机构 | 2020-21 | 2019-20 | 2018-19 | 2017-18 | 2016-17 | 2015-16 | 2014-15 | 2013-14 | 2012-13 | 2011-12 |
---|---|---|---|---|---|---|---|---|---|---|
QS世界大学排名 | 27 | 32 | 37 | 30 | 36 | 28 | 40 | 34 | 33 | -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 56 | 47 | 41 | 44 | 49 | 59 | 51 | 57 | 65 | 62 |
QS亚洲大学排名 | 8 | 7 | 3 | 4 | 5 | 5 | 1 | 1 | 1 | |
QS世界年轻大学排名 | 2 | 2 | 2 | 2 | 2 | 2 | 2 | 1 | - | -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年轻大学排名 | 1 | 1 | 1 |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高等研究院1个,中国内地科研平台3个,中央研究设施9个,研究中心51个,研究所1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先进显示与光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等研究院(1个):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中国内地科研平台(3个):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先进工程材料实验所 | 设计与制造服务所 |
动植物养育实验所 | 环境实验所 |
生物科学实验所 | 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所 |
中电风洞实验所 | 材料测制实验所 |
纳米电子制造实验所 |
大气研究中心 | 香港科技大学-德国电信系统与媒体实验室 |
先进微系统封装中心 | 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 | 华为–香港科大联合实验室 |
亚太金融市场中心 |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ed Computing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商务数据分析研究中心 | 分子神经科学中心 |
企业策略与创新研究中心 | 新元素-香港科大数字健康, 医疗物联网联合研究中心 |
癌症研究中心 | 光电科技中心 |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物联网研发中心 |
中药研发中心 | 科大理学院-高等研究院超分辨成像中心 |
显示技术研究中心 | 半导体产品分析及设计增值中心 |
实验商学研究中心 | 智能及可持续发展基建研究中心 |
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 | 华南研究中心 |
超材料研究中心 | 调查研究中心 |
科学计算研究中心 | 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 |
太空科学研究中心 | 康信商业案例研究中心 |
统计科学中心 | 同益实业集团电子商贸中心 |
干细胞研究中心 | 惠理投资研究中心 |
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 | 大气研究中心(nanshan) |
图像科学与计算中心 | 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 |
流动信息科技中心 | 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 |
系统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 | 绿色产品及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
环境、能源与资源政策研究中心 | 高分子成型过程及系统中心 |
计算机网络空间中心 | 数字生活研究中心 |
Finetex - 科大研究中心 | 北京-香港科大联合研究中心 |
恒隆组织管理中心 |
先进制造研究所 |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 |
生物技术研究所 | 环境研究所 |
香港科大能源研究院 | 集成微系统研究所 |
科大新兴市场研究所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 |
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 信和软件研究所 |
香港电讯信息技术研究所 | 蒙民伟纳米科技研究所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4月香港科技大学官网)
先进工程材料实验所 | 设计与制造服务所 |
动植物养育实验所 | 环境实验所 |
生物科学实验所 | 岩土工程离心机实验所 |
中电风洞实验所 | 材料测制实验所 |
纳米电子制造实验所 |
大气研究中心 | 香港科技大学-德国电信系统与媒体实验室 |
先进微系统封装中心 | 佛山市香港科技大学LED-FP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 | 华为–香港科大联合实验室 |
亚太金融市场中心 |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ed Computing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商务数据分析研究中心 | 分子神经科学中心 |
企业策略与创新研究中心 | 新元素-香港科大数字健康, 医疗物联网联合研究中心 |
癌症研究中心 | 光电科技中心 |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 物联网研发中心 |
中药研发中心 | 科大理学院-高等研究院超分辨成像中心 |
显示技术研究中心 | 半导体产品分析及设计增值中心 |
实验商学研究中心 | 智能及可持续发展基建研究中心 |
市场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 | 华南研究中心 |
超材料研究中心 | 调查研究中心 |
科学计算研究中心 | 陈江和亚洲家族企业与创业研究中心 |
太空科学研究中心 | 康信商业案例研究中心 |
统计科学中心 | 同益实业集团电子商贸中心 |
干细胞研究中心 | 惠理投资研究中心 |
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 | 大气研究中心(nanshan) |
图像科学与计算中心 | 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 |
流动信息科技中心 | 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 |
系统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 | 绿色产品及加工技术研究中心 |
环境、能源与资源政策研究中心 | 高分子成型过程及系统中心 |
计算机网络空间中心 | 数字生活研究中心 |
Finetex - 科大研究中心 | 北京-香港科大联合研究中心 |
恒隆组织管理中心 |
先进制造研究所 |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 |
生物技术研究所 | 环境研究所 |
香港科大能源研究院 | 集成微系统研究所 |
科大新兴市场研究所 |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 |
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 信和软件研究所 |
香港电讯信息技术研究所 | 蒙民伟纳米科技研究所 |
时间段 | 经费(港币百万) |
---|---|
2007 - 2008 | 369.6 |
2008 - 2009 | 447 |
2009 - 2010 | 432.6 |
2010 - 2011 | 409.3 |
2011 - 2012 | 444.1 |
2012 - 2013 | 548.4 |
2013 - 2014 | 485.2 |
2014 - 2015 | 521.8 |
2015 - 2016 | 578.4 |
2016 - 2017 | 690.9 |
2017-2018 | 657 |
2018-2019 | 831.6* |
备注:*当中包括由香港科大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及内地平台所管理之研究及开发项目。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20年6月香港科技大学官网)[35]
根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理学院教员多次取得校外资助支持研究工作,其中主要包括:研究资助局的优配研究金、协作研究金、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和主题研究计划,以及创新科技处的创新及科技基金等。他们亦有获得中国内地重要研究计划拨款,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和孔雀计划。
其中研究资助局的主题研究计划包括“促进健康”、“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及“加强香港作为地区及国际商业中心的策略地位”等3个特选主题。
卓越学科领域计划包括“神经突触的发育,讯号转导及精神疾病的分子机理”、“新型的光波及声波功能材料”、“分子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等3个研究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包括“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科学问题”等2个研究项目。
发现大脑疾病新机制 或有助开发新疗法 |
发现新材料体系 开创有机太阳能电池新时代 |
科大突破性发现 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带来新希望 |
发现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新方法 |
研发环保有机太阳能电池 发电效率创新纪录 |
发现探测极早期宇宙演化历史的方案 有助了解宇宙起源 |
理论物理学家解开“伊辛超导体”特性之谜 |
突破性科研发现 有望治疗慢性脊髓损伤 |
成功调控光子形状 创造光腔装载效率最高纪录 |
研发新材料让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效率创新纪录 |
研发聚集诱导发光物料 开拓崭新应用领域 提升法医搜证效率及细菌显影技术 |
破解光合作用机理 助研发再生能源 |
发现新的分子标靶 有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
二维超导物料的研发,有助开发稳定及实用的超级计算机 |
科大物理学系研发新一代路线协调方法可应用在交通、通讯、导航系统 |
成功解开特定蛋白与调控大脑发育新机理有助了解自闭症相关疾病 |
利用极幼铅纳米线取得超导体研究新突破 可提高超导体的医学与生物学应用 |
研创高效材料探测爆炸品 控制发光强度 |
首创用昆虫细胞制造戊型肝炎疫苗 |
首次实现在单粒子尺度上直接观测晶体的均匀熔化 |
首次于骨骼肌干细胞中发现新型蛋白质分子 为应用骨骼肌干细胞治疗肌肉萎缩症带来希望 |
纳米结构氧化锌薄膜紫外激光发射研究荣登过去50年引用次数最多的应用物理学论文 |
全球首次成功破解 特定蛋白与癫痫症相关疾病发作的讯号机理 |
证实单光子不能超越光速 |
发现视觉系统机理 |
有关胶体结晶薄膜熔解的重要发现 |
操控光的同时,没有导致特定设计频率损失的新可能性 |
肌动蛋白质基因突变如何导致遗传性失聪失明 |
揭示全新的脑部信息传递机制 |
创新的弹性超材料 |
参与国际肿瘤基因组联盟破解癌症基因 |
参与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嫦娥一号”的数据研究工作 |
成功开发头发验毒新技术 |
传统中药名方“夏桑菊”配合新科技以防禽流感 |
可折曲电子显示屏面世 |
研制出世界最细单壁纳米碳管,该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全球当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8年7月香港科技大学官网)
时间段 | 经费(港币百万) |
---|---|
2007 - 2008 | 369.6 |
2008 - 2009 | 447 |
2009 - 2010 | 432.6 |
2010 - 2011 | 409.3 |
2011 - 2012 | 444.1 |
2012 - 2013 | 548.4 |
2013 - 2014 | 485.2 |
2014 - 2015 | 521.8 |
2015 - 2016 | 578.4 |
2016 - 2017 | 690.9 |
2017-2018 | 657 |
2018-2019 | 831.6* |
备注:*当中包括由香港科大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及内地平台所管理之研究及开发项目。 |
发现大脑疾病新机制 或有助开发新疗法 |
发现新材料体系 开创有机太阳能电池新时代 |
科大突破性发现 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带来新希望 |
发现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新方法 |
研发环保有机太阳能电池 发电效率创新纪录 |
发现探测极早期宇宙演化历史的方案 有助了解宇宙起源 |
理论物理学家解开“伊辛超导体”特性之谜 |
突破性科研发现 有望治疗慢性脊髓损伤 |
成功调控光子形状 创造光腔装载效率最高纪录 |
研发新材料让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效率创新纪录 |
研发聚集诱导发光物料 开拓崭新应用领域 提升法医搜证效率及细菌显影技术 |
破解光合作用机理 助研发再生能源 |
发现新的分子标靶 有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 |
二维超导物料的研发,有助开发稳定及实用的超级计算机 |
科大物理学系研发新一代路线协调方法可应用在交通、通讯、导航系统 |
成功解开特定蛋白与调控大脑发育新机理有助了解自闭症相关疾病 |
利用极幼铅纳米线取得超导体研究新突破 可提高超导体的医学与生物学应用 |
研创高效材料探测爆炸品 控制发光强度 |
首创用昆虫细胞制造戊型肝炎疫苗 |
首次实现在单粒子尺度上直接观测晶体的均匀熔化 |
首次于骨骼肌干细胞中发现新型蛋白质分子 为应用骨骼肌干细胞治疗肌肉萎缩症带来希望 |
纳米结构氧化锌薄膜紫外激光发射研究荣登过去50年引用次数最多的应用物理学论文 |
全球首次成功破解 特定蛋白与癫痫症相关疾病发作的讯号机理 |
证实单光子不能超越光速 |
发现视觉系统机理 |
有关胶体结晶薄膜熔解的重要发现 |
操控光的同时,没有导致特定设计频率损失的新可能性 |
肌动蛋白质基因突变如何导致遗传性失聪失明 |
揭示全新的脑部信息传递机制 |
创新的弹性超材料 |
参与国际肿瘤基因组联盟破解癌症基因 |
参与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嫦娥一号”的数据研究工作 |
成功开发头发验毒新技术 |
传统中药名方“夏桑菊”配合新科技以防禽流感 |
可折曲电子显示屏面世 |
研制出世界最细单壁纳米碳管,该项研究成果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推举为全球当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