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工程系
1955年,创建有线电工程系,下设电报电话通信、通信自动控制(59)、有线制造(59)三个专业。
1960年,有线电工程系含电报电话通信、有线制造、邮机、长途电话专修科、线路专修科、电报专修科等专业。
1966年至1970年,受“文革”影响,学校停招。
1977年,有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信工程系。
1986年至1996年,开设专科专业。[2]
无线电工程系
1955年,创建无线电工程系,下设无线电通信及广播、电子电路(58、59)、无线制造(59)、微波通信(59)4个专业。
1960年,无线电工程系下设无线电通信及广播、无线制造、无线物理、无线电通信及广播专修科等专业。
1966年至1970年,受“文革”影响,学校停招。
1986年至1996年,开设专科专业。[2]
电信工程学院
1996年,电信工程系与无线电工程系合并为电信工程学院。[2]
1980年,无线电工程系相关专业转入科研所。
1986年,科研所更名为信息工程学系。
1986年,信息工程学系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2]
2008年,电信工程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为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大会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7个教研中心,1个实验中心,共计16个学术团队;开设3个本科专业。[3]
教研中心: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无线通信教研中心、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泛网无线教研中心、网络搜索教研中心、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3]
专业设置: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信息[4]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设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为“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建设平台”重点建设的学科。[2]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2]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2]
国家级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2]
2012年,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为全国第一。[2]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设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5][6][7]
国家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5][6]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信息工程[6]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总计博士生导师80余名,硕士生导师190余名;包括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专职)、陆军(双聘)[8]
IEEE Fellow:彭木根、NormanC. Beaulieu[8]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NormanC. Beaulieu[8]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NormanC. Beaulieu[8]
加拿大国家工程研究院院士:NormanC. Beaulieu[8]
ESI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彭木根[8]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纪越峰、张平[8]
国家863项目首席专家:纪越峰[8]
国家高层次人才:彭木根、彭扬[8]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彭木根、纪越峰、陶小峰、冯志勇[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张建华[8]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林家儒、王文博、张平[8]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张平[8]
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顾仁涛[8]
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获得者:彭扬[8]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彭木根[8]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陶小峰[8]
新(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纪越峰、张平、崔琪楣、康桂霞、李立华、王莹、张建华、邓伟洪[8]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王文博、吕铁军、罗涛、田慧平[8]
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门爱东[8]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赵中原、李斌[8]
“北京科技新星”:张兴、尹长川、黄韬、崔琪楣、康桂霞、王莹、许晓东、张建华、邓伟洪[8]
北京市教学名师:杨鸿文[8]
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林家儒、门爱东、杨波[8]
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林家儒、门爱东、杨波[8]
北京市优秀教师:郭莉[8]
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郭莉[8]
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刘雨、郭彩丽、崔琪楣、邓伟洪[8]
(备注:由于学院未列明具体名单,上述名单可能不全)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泛网无线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信息网络北京实验室”、“高等智能与网络服务”和“无线网络融合”创新引智基地、“网络体系构建与融合”和“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和“教育部创新团队”。[2]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也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国际合作和企业合作科研项目。获得许多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自然科学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重大奖励。[2]
——蜂窝移动通信终端直通技术研究(牵头)(项目编号:2012ZX03003011)
——基于Web的无线泛在业务环境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研究与演示验证(牵头)(项目编号:2012ZX03005008)
——TDLTE系统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与验证(牵头)(项目编号:2012ZX03003006)[9]
——认知无线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首席)(项目编号:2009CB320400)
——面向宽带泛在接入的微波光子器件与集成系统基础研究(首席)(项目编号:2012CB315700)
——用户群体行为建模与高能效服务方法(牵头)(项目编号:2012CB316005)
——分布式动态可重构微波光波融合系统的建模与实验研究(牵头)(项目编号:2012CB315705)[9]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换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首席)(项目编号:2012AA011300)
——5G无线网络认知与虚拟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首席)(项目编号:2015AA01A705)
——5G无线密集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研发(首席)(项目编号:2014AA01A701)
——超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与测试方法研究(首席)(项目编号:2013AA013401)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换网络体系架构、关键技术、协议及性能评估方法研究(首席)(项目编号:2012AA011301)
——新型超大容量全光交换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首席)(项目编号:2012AA01130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无线通信链路质量测量电磁干扰研究(项目编号:2014BAK02B05)
——海量电视内容云计算智能处理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海量电视内容智能分析及制作技术(项目编号:2012BAH63F01)
——时变、宽带、多维信道仿真仪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编号:2012BAF14B01)
——互联网云电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发(项目编号:2012BAH41F03)[9]
科技奖励(2)——无线通信网理论与技术(创新群体基金)(项目编号:61421061)
——认知无线网络理论与技术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25101)
——无线组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325006)
——无线信道的建模理论与实验研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322110)
——无线分层异构网络的协同通信理论与方法(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222103)
——通用无线信号检测分析仪表(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项目编号:61227801)
——异构无线网络中的认知与协同理论及关键技术(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1035001)
——TDLTE无线终端综合测试仪(专项基金)(项目编号:61027003)
——基于多维业务行为动态变化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高效服务控制方法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61571054)
——未来超高速毫米波网络下的高效传输机制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61571055)
——基密集异构无线环境下极化资源感知与利用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61571062)
——软件定义车联网中动态路由关键技术的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61571065)
——基于深度特征学习的非受控人脸识别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61573068)
——分层异构网络面向视频流的绿色节能通信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42)
——云无线接入网络栅格网络编码传输理论与方法(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45)
——分布式中继网络中的物理层攻击检测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46)
——异构云小区网络中基于时延保证的资源配置新方法(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47)
——基于相位噪声加性高斯化的全双工极化自干扰消除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50)
——CRAN中基于虚拟资源映射的多媒体业务服务质量保证方法(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52)
——光与无线融合接入网资源协同优化理论与实现机理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53)
——基于混合多址的物与物通信资源分配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56)
——异构密集无线网络的安全容量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1057)
——机会物联网基于命名数据网络的信息检索机制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2045)
——以内容为中心的移动自组织社交网络缓存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2046)
——数据中心网络中延时敏感的传输控制协议(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2049)
——高精度传感器用AlN薄膜制作的新方法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61502032)[9]
——面向5G的多域异构网络架构与资源虚拟化技术(项目编号:2015DFT10160)
——面向5G的绿色通信技术和网络架构研究(项目编号:2014DFT10320A)
——中芬基于livingLab的智慧设计创新网络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0DFA12780)[9]
奖励类别 | 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年度 |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光电交叉联动与跨层灵活疏导的光传送技术及设备 | 纪越峰(排名第1) | 2012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信息密度非均匀下的异构无线组网新技术 | 张平(排名第1)、陶小峰(排名第2)、张建华(排名第3)、冯志勇(排名第4) | 2013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 一等奖 | 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 张平(排名11) | 2013 |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异构无线网络的协同通信技术 | 王文博,彭木根,张兴,蒋远,高鹏,赵慧 | 2013 |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自适应无线传输和组网新技术 | 张平、陶小峰、张建华、冯志勇(排名第四) | 2012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光电融合交叉节点与大容量光传送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纪越峰(排名第2) | 2012 |
河北省科技进步 | 二等奖 | 动态目标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创新与泛在应用 | 赵成林(排名第3) | 2015 |
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 | 二等奖 | 无线电子健康关键支撑技术及应用 | 康桂霞(排名第1)、田辉(排名第5)、张宁波(排名第7) | 2014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新型编码调制理论与应用 | 吴湛击、王文博、彭涛 | 20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 二等奖 | 灾难现场远程医学保障应用研究 | 康桂霞 | 2014 |
参考资料:[10] |
奖励类别 | 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获奖人 | 年度 |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光电交叉联动与跨层灵活疏导的光传送技术及设备 | 纪越峰(排名第1) | 2012 |
国家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信息密度非均匀下的异构无线组网新技术 | 张平(排名第1)、陶小峰(排名第2)、张建华(排名第3)、冯志勇(排名第4) | 2013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 一等奖 | 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 张平(排名11) | 2013 |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异构无线网络的协同通信技术 | 王文博,彭木根,张兴,蒋远,高鹏,赵慧 | 2013 |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自适应无线传输和组网新技术 | 张平、陶小峰、张建华、冯志勇(排名第四) | 2012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光电融合交叉节点与大容量光传送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 纪越峰(排名第2) | 2012 |
河北省科技进步 | 二等奖 | 动态目标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创新与泛在应用 | 赵成林(排名第3) | 2015 |
北京市科学技术发明 | 二等奖 | 无线电子健康关键支撑技术及应用 | 康桂霞(排名第1)、田辉(排名第5)、张宁波(排名第7) | 2014 |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新型编码调制理论与应用 | 吴湛击、王文博、彭涛 | 2014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 二等奖 | 灾难现场远程医学保障应用研究 | 康桂霞 | 2014 |
参考资料:[10] |
根据2020年6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官网显示,学院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项目合作、人员交流及专家互访,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此外,学院与多所中国国外大学拥有合作协议和关系,包括日本东北大学、韩国汉阳大学、挪威科技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等。[2]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徽标是学院英文名称的缩写首字母“SICE”的变体,英文“BUPT”为北京邮电大学英文简称,代表学院归属单位;学院中英文名称环绕徽识周围。[2]
院徽
学生活动(5)截至2015年11月,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生会下设办公室、体育部、外联部、文艺部、科技部、宣传部、学习生活部;此外有信通院阳光志愿者协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会、开展“红枫叶”歌手大赛、双旦晚会、“小小讲师”演说大赛、“信福篮临”篮球赛、“信福流夏”文艺晚会、校长杯足球赛、院长恳谈会等文化艺术活动。[11]
职务 | 名单 |
---|---|
院长 | 刘韵洁 |
执行院长 | 张琳 |
党委书记 | 杨洁 |
副院长 | 冯春燕、尹长川苏菲 |
副书记 | 王文华 |
参考资料:[1] |
职务 | 名单 |
---|---|
院长 | 刘韵洁 |
执行院长 | 张琳 |
党委书记 | 杨洁 |
副院长 | 冯春燕、尹长川苏菲 |
副书记 | 王文华 |
参考资料:[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