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朱雀(9)雄鸟额、眼先、颊、耳覆羽鲜红色具不甚明显的白色羽干纹,眉纹鲜红或金黄色,头顶、枕、后颈、背肩和翅上覆羽褐灰色,羽缘色淡具不明显的暗色纵纹,腰和尾上覆羽腥红或玫瑰红色,尾暗灰褐色或暗褐色,中央一对尾羽色较淡。飞羽暗灰褐色,内侧飞羽尖端灰色。颏淡灰褐色沾黄,喉、胸、颈侧和胸侧一直到上腹鲜红色,羽片中央白色或具白色羽干纹,下腹、两胁和尾下覆羽淡灰褐色微具暗色羽干纹,腋羽和翼下覆羽淡灰褐色微沾红色。[1]
雌鸟通体灰褐色具淡黄褐色羽缘和暗灰褐色羽干纹,下体较淡具粗著的褐色羽干纹,腰和尾上覆羽沾柠檬黄色。[1]
虹膜褐色,嘴暗褐或角褐色,下嘴色淡、呈褐黄色,跗趾黑褐色或褐色。
疆西亚种的雄鸟较指名亚种色浅并具狭窄的绯红色眉纹;青海亚种色彩较鲜艳,体型较大且嘴长;西南亚种色淡,雌鸟喉及胸近白。[1]
大小量度:体重♂52-75克,♀51-75克;体长♂188-220毫米,♀195-210毫米;嘴峰♂19-21毫米,♀19毫米;翅♂114-125毫米,♀111-117毫米;尾♂88-102毫米,♀88-100毫米;跗蹠♂25-30毫米,♀24-30毫米。(注:♂雄性;♀雌性)[1]
红胸朱雀是一种高山和高原鸟类。多生栖息于雪线以下、树线以上的高山草甸、灌丛和生长有稀疏植物的岩石荒坡,有时也到溪边、沟谷和邻近裸岩的林缘疏林地带活动,海拔高度在3000-5000米,即使冬季也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和高原开阔地带。在林线以上的裸岩灌丛和稀疏的小树林中,也到山谷荆棘丛中。[1]
常见留鸟。性较安静,但繁殖期亦善叫,且鸣声宏亮动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悬崖、岩边、沟谷和灌丛草地上,秋冬季节亦常成小群活动和觅食。休息时多站在地上和岩石上,夏季有时也站 在小树顶端。于地面跳动,受惊时也不远飞。[1]
主要 以草子、花、果实 、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少量昆虫。
鸣声为短促的twiddle-de-de及偶有颤鸣。叫声为响亮欢快的哨音似'are-you-quite-ready',也有唧唧声及似猫叫的maaau。[1]
原产地:不丹、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指名亚种于西藏南部;疆西亚种于中国极西部;西南亚种于四川西南部及云南西北部;四川亚种于甘肃南部及四川北部及西部;青海于青海东北部及甘肃北部。为古北界最高海拔处的繁殖鸟。[1]
红胸朱雀分布图
繁殖期6-8月。营巢于黑棘灌丛或蔷薇丛中,巢呈浅杯状,用草茎、草叶和细根构成。每窝产卵2枚,卵蓝色或蓝绿色、钝端被少许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0.5毫米×17.2毫米。[1]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
1 | 红胸朱雀喜玛拉雅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humii | Sharpe, 1888 |
2 | 红胸朱雀疆西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kilianensis | Vaurie, 1956 |
3 | 红胸朱雀青海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longirostris | Przewalski, 1876 |
4 | 红胸朱雀指名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puniceus | Blyth, 1845 |
5 | 红胸朱雀西南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sikangensis | Vaurie, 1956 |
中文名称 | 学 名 | 命名者与年代 | |
---|---|---|---|
1 | 红胸朱雀喜玛拉雅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humii | Sharpe, 1888 |
2 | 红胸朱雀疆西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kilianensis | Vaurie, 1956 |
3 | 红胸朱雀青海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longirostris | Przewalski, 1876 |
4 | 红胸朱雀指名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puniceus | Blyth, 1845 |
5 | 红胸朱雀西南亚种 | Carpodacus puniceus sikangensis | Vaurie, 1956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