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体大(18厘米)的鹨。甚似田鹨及亚成体的平原鹨。较理氏鹨体小而紧凑,尾较短,腿及后爪较短,嘴较短而尖利。上体纵纹较多,下体常为较单一的皮黄色。中覆羽羽端较宽而成清晰的翼斑。与田鹨的区别在叫声不同,体型较大,中覆羽斑纹不同且上体多纵纹。在手中时跗蹠比田鹨或理氏鹨短,比平原鹨的亚成鸟眼先色较淡且翼长,后爪较弯曲,嘴较短。
虹膜-深褐;嘴-肉色;脚-偏黄。
叫声:圆润的chup及特征性的响亮嘁喳声 spzeeu,结尾时音略下降。
分布范围:蒙古、俄罗斯的外贝加尔、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越冬至印度。
分布状况:繁殖于大兴安岭西侧经内蒙古至青海及宁夏。南迁至西藏东南部、四川及贵州。甚罕见于高可至海拔3400米处。迷鸟至香港。
习性:喜旷野、湖岸及干旱平原。
物种特征
描述:与田鹨的区别在叫声不同,体型较大,中覆羽斑纹不同且上体多纵纹。在手中时跗蹠比田鹨或理氏鹨短,比平原鹨的亚成鸟眼先色较淡且翼长,后爪较弯曲,嘴较短。虹膜-深褐;嘴-肉色;脚-偏黄。叫声:圆润的chup及特征性的响亮嘁喳声spzeeu,结尾时音略下降。
蒙古、俄罗斯的外贝加尔、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越冬至印度。
繁殖于大兴安岭西侧经内蒙古至青海及宁夏。南迁至西藏东南部、四川及贵州。甚罕见于高可至海拔3400米处。迷鸟至香港。
喜旷野、湖岸及干旱平原。
圆润的chup及特征性的响亮嘁喳声spzeeu,结尾时音略下降。
繁殖于大兴安岭西侧经内蒙古至青海及宁夏。南迁至西藏东南部、四川及贵州。甚罕见于高可至海拔3400米处。迷鸟至香港。喜旷野、湖岸及干旱平原。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