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背大鼯鼠

灰背大鼯鼠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动物界
中文学名 灰背大鼯鼠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藏(珠峰地区)等地
鼯鼠属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灰背大鼯鼠灰背大鼯鼠(5)灰背大鼯鼠也叫霜背大鼯鼠,体形与栗背大鼯鼠相似,但上体在暗栗褐色的基色上浓密地布满白色霜层,尤以头部为重,一些地区的标本头部全变为白色。耳壳上部绣棕色或白色,与颈肩部明显有别。下体全为棕黄色或淡棕褐色,足背黑色,尾栗褐色。颅骨粗壮,吻短,脑颅及枕部低且宽,额骨中央凹陷,听泡较大。齿式为:1.0.2.3/1.0.1.3=22。体重为1500—3000克,体长410—510毫米,尾长540—660毫米,后足长80—100毫米,耳长45-60毫米。颅全长79.3—82.0毫米,口盖长40.3—43.1毫米,颧宽49.5—54.0毫米,眶间宽17.4—21.4毫米,后头宽34.7—39.4毫米,上颊齿17.9~19.7毫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南部)、四川(西南部)、湖南(南部)、广西(西北部)等地。

生活环境

灰背大鼯鼠灰背大鼯鼠(5)栖居地为气候更热而更加湿润、浓郁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多成对活动,以树叶、树皮、浆果、昆虫等为食。

筑窝于枯树洞或岩洞内,也常在栎树上搭窝,在云南西北德钦巢居于20米高的黄背栎上,由栎枝和松枝做成,内铺有苔藓、地衣、羽毛和干草等。巢呈圆球形,离地约15米,巢口向上,巢的外径为300毫米,壁厚130毫米,内径为170毫米。筑巢材料为地衣类、苔藓和一种有纤维的小树皮。巢底以黄背栎和华山松树枝支撑。吃黄背栎嫩芽、杉树幼芽及小甲虫。粪便黑色,呈卵圆形,大小为3×2(毫米)。无冬眠现象。在甘肃冬季仍能发现。

生长繁殖

1年产1胎,每胎2~3仔,6—7月产仔。

保护级别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

疾病防治

【拉稀】——【吃多了水果,或冷牛奶,肚子受凉】
症状:正常的便便是黑色颗粒状~不会纠缠在一起,拉稀后成了黄色软趴趴~缠成一大坨所还在喂奶期的小鼠,便便黄色是正常的,不用过多担心~~
治疗:乳霉生——软便便,比如水果吃多了造成的软便。不成型小鼠吃奶时软便正常。乳霉生是单独的乳酸菌菌体。一次半片,一天三次,好了之后继续连喂三天。
妈咪爱——肠道菌群失衡造成的轻微拉稀,成坨。一次半袋,一天三次
金双歧——是三种益生菌的干燥菌体,可以调节肠道内菌体比例。
蒙脱石散——辅助治疗肠炎性腹泻,因为药物不经过血液,而直接作用于喂肠黏膜,加厚和促进肠黏膜修复。所以治疗腹泻效果更好一点。并且副作用小。但是过量的危害就是便秘了。嫌麻烦的可以直接喂这个见效快,

庆大霉素——严重拉稀,细菌性肠炎。拉稀中期阶使用庆大霉素进行治疗,一天一次,每次用0.3-0.4ml并稀释在2ml水中,用针管灌服或混合在食物里喂食。切近不要注射庆大霉素,会对松鼠有身体机能上的伤害,同时打针对松鼠来说是一项危险的治疗方案。拉稀严重期使用庆大霉素,一天两次,每次用0.5-0.7ml直接针管灌服,一天两次,同时每天2-4小时喂一次生理盐水,避免松鼠因严重拉稀导致脱水和胃黏膜、肠道损伤。严重拉稀治疗过程中,不要在喂乳制品。拉稀严重情况下,可以停食1-2天,在这两天里要2-4小时补给生理盐水20ml,不定时喂葡萄糖水数次,每次10ml,以保证松鼠体力维持。
※:庆大是抗生素,慎用。也许喂下去,立马就好了。不好的话,撑不了多久就挂了。
补液盐——防止ss脱水致死。
葡萄糖——补充ss生病期间的能量,ss可能消化不好,不吃东西。那就先喂葡萄糖。

【感冒】——【受凉,洗澡没及时吹干,空调房待久了】

季节交替时节,加强对松鼠的保温,注意环境卫生,避免与病原体接触都可以大大提高预防的作用,同时在季节交替时节,多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增强松鼠体质,以确保松鼠安全度过感冒高发期。与此同时可以配合每天服用板蓝根进行预防,用量2天一袋,每天2次即可。
症状:打喷嚏,流鼻涕。脚底温度偏高。食量减少,发抖,活动减少,呼吸频率浅而快。
治疗:小柴胡冲剂——三分之一袋,兑成1ml的水,用1ml的皮试针管喂。
小儿氨粉黄那敏颗粒——三分之一袋,兑成1ml的水,用1ml的皮试针管喂。
中药感冒冲剂每天2-3次,每两天一袋的用量

病鼠出现白色、黄色鼻涕,即为病症中后期,使用呼吸道消炎药配合感冒冲剂一并服用,消炎药用量一般均为每片的1/50片,一天1-2次,饭后服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